孔子与老子.ppt
《孔子与老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与老子.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孔子与老子,黑龙江省七台河实验高中,历史教师赵同华,文化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岳麓版新教材,课标要求:,1、了解孔子,2、知道老子,分解课标要求:,1、了解孔子:,思想主张、历史地位和影响,2、知道老子:,思想主张、历史地位和影响,第课孔子与老子,第课孔子与老子,教材地位,孔子、老子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之源,是我国思想文明史上的文化丰碑。本课的学习是为今后学习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史奠基。,第课春秋孔子与老子,第课战国百家争鸣,第课汉代思想大一统,第课宋明理学,第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必修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6课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和实践,第课孔子与老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2、: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产生的背景 孔子和老子重要思想主张教学难点: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内涵 正确评价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认识这两位老先生吗?对,他们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与老子。你们看,孔子仿佛在谆谆教诲我们:“学而时习之”;老子象在对我们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老子被道家尊奉为鼻祖。他们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怎样?他们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他们的思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第课孔子与老子,导入:,第课孔子与老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总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从春秋时期的经济、政治、历史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分析。,
3、一、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政治:宗法分封制度遭破坏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诸侯士大夫崛起;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周天子渐失天下共主的地位。,。,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土地私有制发展。,面对如此的局势,两位先哲在思考:怎样才能让社会安定下来?于是思想产生了。,趋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大变革时期。,经济:,政治:,趋势:,第课孔子与老子,二、孔子的学说,孔子生平,孔子思想,评价孔子思想,孔子塑像,第课孔子与老子,孔子生平简介,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没落贵族。多岁时,已博学多才,收徒授业,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但年轻
4、时只做过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官;五十多岁时担任司空、司寇。周游列国多年宣传其政治理想,却备受冷遇;晚年,返回鲁国,全力从事文化教育事业。整理文化典籍诗书 礼易乐春秋,被后世称为“六经”。其言论由弟子们整理编成论语。,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1、下列不属于孔子整理而成的典籍的是()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D,2、山东曲阜孔庙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要去参观孔庙,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诗经 B尚书 C春秋 D论语
5、,D,第课孔子与老子,“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德”为政以德“改”改良政治“鬼”敬而远之“庸”中庸之道,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今孔子邮票,第课孔子与老子,1、孔子之“仁”仁者爱人,“仁者爱人”,“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及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才能实现仁?,1、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6、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即庄重、自尊。宽即宽厚,对他人宽厚,对自己严格。信即诚实,讲信用,不说假话。敏即勤快、认真。惠即帮助他人。),2、“恭、宽、信、敏、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仁,第课孔子与老子,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以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
7、:“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第课孔子与老子,第课孔子与老子,2004年田世国救母,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体现了“仁”?,第课孔子与老子,全身心的帮助失学儿童的丛 飞,第课孔子与老子,在“215”大火中,胡 茂 东勇闯火场。,第课孔子与老子,材料一: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器用,皆有等宜。礼记王制 材料二: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材料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为政 材料四: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材料五:子曰:“必也正名乎。”“
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材料二反映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材料三四五,他主张如何实现“礼”?,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克己复礼”,“正名”,2、孔子之“礼”克己复礼,“礼”,克己复礼: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定。,“贵贱有序”,正名: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第课孔子与老子,仁和礼是什么关系?,“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仁”与“礼”相互制约。,意为:
9、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第课孔子与老子,3、孔子之“德”为政以德,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孔子德治的基本主张是什么?,主张:以德立国,以仁、礼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严刑峻法,用“德”教化百姓。,4、孔子之“改”主张逐步改良政治,第课孔子与老子,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5、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敬而远之,孔子对“鬼神”有怎样的主张?,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1.中庸的含义:(1)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
10、恰到好处;(2)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2.中庸与仁礼的关系(1)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2)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6、孔子之“庸”中庸之道,第课孔子与老子,康熙帝为北京孔庙题,孔子杏坛讲学图,第课孔子与老子,孔子之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当仁不让于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孔子在中国,第课孔子与老子,台湾故宫博物院孔
11、子像,于丹讲论语,暨南大学百年校庆日举行孔子像揭幕仪式,武大校园孔子像,孔子在世界,第课孔子与老子,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孔子在柏林,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第课孔子与老子,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依据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图片材料,对孔子思想进行全面评价。,孔子思想的影响,影响,对中国: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汉代大一统以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
12、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世界: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本人:孔子被推崇为圣人,受后人景仰。,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但都遭到冷遇。,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主张在春秋时期为什么不被统治者采纳?,提示:1.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2.孔子“仁德”的思想虽有抑制暴政的进步意义,但在当时诸侯纷争、社会动乱的局面下,靠仁政即不能实现统一,也不能有助于新兴地主阶级政治要求的实现,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3、只有后来经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子 老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5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