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社会性别及其社会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第三章 社会性别及其社会化.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社会性别及其社会化,第一节 社会性别第二节 性别刻板印象第三节 性别气质的生产,女性学,思考,1、用你可以想到的一、两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心目中的男性和女性。,2、请你分别说出二、三种男性从事的职业和女性从事的职业。,一、社会性别(gender),(一)社会性别的由来,M.米德:三个原始部落的男女关系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女人盖尔卢宾: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琼斯科特:社会性别:一个有用的历史分析范畴,第一节 社会性别,美玛格丽特米德(M.Mead)在萨摩亚人的成年 和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气质,批判了生物决定论,揭示了文化在塑造性别角色与性别气质中的重要作用,挑战了传统的女性气质和男性气
2、质的神话。社会性别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在不同社会、文化圈中,乃至不同场合变化发展的符号:阿拉佩什部落的男人和女人的行为就像人们想象中的女人们的行为;蒙杜马部落的男人和女人们的行为就像人们想象中男人们的行为;而德昌布利部落,男人们的行为就像现在人们想象中的女人一样敏感、爱美、羞怯,而女人们则像想象中的男人一样,勇敢、独立,对配偶不盲目崇拜。,人并不是生来就是女人,而是逐步变成了一个女人的正是社会化的整个过程产生了这种东西我们称之为女性气质。Simone de Beauvoir,西蒙娜德波伏娃,美盖尔卢宾(Gayle Rubin):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1975年),原始社会最突出的特点之
3、一,是礼品的赠送、接收和交换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程度。婚姻是礼品交换的最基本形式,女人是最珍贵的礼物。以女人为礼物建立起的不只是一次的互动关系,而是一个亲属关系,比其他礼物都更有效。女人在婚姻交易(礼品交换)中是关系的导管,而不是交换的伙伴。男人是交换的伙伴,也是组织中的受惠者。父权制下,她是父亲的财产,父亲根据自己的意愿把她嫁出去。后来在附属于丈夫的家庭时,她不过是丈夫的一份动产,是她新加入的那个氏族的一份动产。,美国琼W斯科特:社会性别:一个历史分析中的有效范畴,社会性别是区分权力关系的基本方式,二、社会性别的含义,社会性别指基于男女生理差别之上的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它形
4、成一种性别的群体特征,表现在角色、活动及责任等各方面。社会性别是后天形成的。社会文化建构了男女的性别特征和差异。,主要观点,(1)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是造成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和行为差异的原因,两性差异不等于女性次于男性。(2)人们现有的社会性别观念是社会化的产物。(3)社会对妇女角色和行为的预期往往是对妇女生物角色的延伸。(4)社会结构优惠男性,女性是受压迫的群体。(5)个人的问题也是政治的问题。(6)社会性别的角色既然不是生物性别决定的,是后天学习来的,那么他是可以改变的。(7)社会性别概念是对传统社会性别关系不平等的不认可和挑战,第二节 性别刻板印象,性别角色是指社会赋予女人或男人的不同的行为
5、期望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与作为女性或作为男性相联系的社会角色通过一整套系统和机制,使得个人在其中习得“男”或“女”的性别身份和性别特征,接受性别规训,表现出与社会规范要求相一致的男女或女性的性别特征。,一、概念,又称性别定型观念,是人们对不同事物进行概括后形成的相对固定的看法.当人们以性别为基础,赋予男女两性以不同的特征框架时,性别刻板印象就形成了。,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小巧、弱不禁风、亭亭玉立、美丽、温柔、害羞、细心、感情细腻、爱哭、重视家庭,(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内涵,1、外表形象:如女性娇小优雅,男性高大宽肩,=,高大、风度翩翩、强壮、豪放、侠肝义胆、独立、自主、勇敢、冒险、进取和重
6、事业,印象中的男性特质,大胆、勇敢、正义感神经大条,不掉眼泪思考不周到赚钱养家保护女孩子穿裤子,2、人格特性:如女性情绪化,男性自信,印象中的女性特质,细腻、温柔、体贴、贤惠重感情,易掉眼泪思考周到会持家,顾小孩较节俭、勤劳较柔弱穿裙子,女性的角色行为,3、角色行为,男性的角色行为,男性的职业:,工程师、医生、工人、科学家,4、职业分工,女性的职业:,老师、护士、秘书、服务员,罗森克朗兹:60年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定型观念和自我概念的研究,方法:要求男女学生尽量描述一般男性和一般女性的形容词结果:(1)男女两性对更多的男性特征如强烈的攻击性、独立性、情绪稳定性、支配、好动、竞争等给与正面评价;(
7、2)男女两性特别是女性被试对多种女性特质如喜好聊天、敏感、依赖等给予负面评价。,罗森克朗兹,(三)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1、对两性的身心健康:野丫头、娘娘腔2、对职业生涯的选择与发展3、影响工作与两性关系4、影响两性对成败的归因:男性:成功内因;失败外因女性:成功外因;失败内因,胡志海: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在实验前的预备测验中,被试者都不认同如“男性比女性更聪明”、“男性在事业上要明显强于女性”、“男性往往比女性更出色”等描述,尤其是女性被试者对上述描述更是强烈反对,表明被试者未意识到或至少不承认自己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从试验结果来看,被试整体体现出显著的内隐刻板印象,他们更倾
8、向于接受男性在职业活动中的积极表现,而对女性同样的积极表现给出了更多的归因解释。在做出解释时,常将男性的积极表现与能力、性格、专长等内在因素挂钩,将女性的积极表现更多地与运气、关系、容貌等外在因素相联。,一个人富于攻击性,富于独立性、喜好数学和科学、积极主动、爱好探险、决策果断 另外一个人感情丰富、心思细密、擅长做家务、温柔体贴,?,与你想象的一样吗?,与你想象的一样吗?,美桑德拉.贝姆:性别角色量表(1974),共60项目,20个中性的,20个传统认为是男性化的项目,20个传统认为是女性化的项目,每个项目被赋予17的不同程度等级。按实际情况相加除以20得分。,依据贝姆(Bem)性别角色量表,
9、个体可分为四个类别:男性化型、女性化型、双性化型和未分化型(表22),一、社会化的概念所谓社会化,是指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适应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过程。,第三节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二、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一)父母对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二)学校教育对两性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三)伙伴关系与性别角色的形成(四)大众传媒对性别角色的影响,1、示范与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其社会化的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儿童早期活动时间最多的场所是在家庭,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的性别角色意识
10、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最早,而且最大。2、期望、对待方式的增强作用父母除了对其不同性别的子女持有不同的期望之外,在对待其子女的方式上也是男女有别的。,(一)父母对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父母描述新生儿的形容词态度:粗暴、温和活动和兴趣:游戏、玩具 亲子互动模式:衣着打扮:,男孩vs女孩,3、性别启蒙影响孩子一生,性启蒙障碍案例1:“假”戏“真”做导致“同性恋”小宏(化名)的妈妈喜欢文静、俊俏、略带几分羞怯的女孩,于是,她的儿子小宏从小就与脂粉、裙子、辫子结了不解之缘。没想到,小宏长大后却迟迟不进入恋爱状态,在父母的催促和介绍下,他虽与许多女孩接触,却均以失败告终。他仅钟情于同单位里的一个男性,对方打
11、他骂他,他还给人家买烟买酒。这下,做妈妈的急了,可小宏却陷在同性恋的倾向里难以自拔。大人导演的是“假”戏,孩子却是“真”做。久而久之,孩子从外表到内心世界都融进异性角色。,案例2:母爱无忌,导致性心理障碍,13岁的男孩小明(化名)上寄宿中学,学习尚好,但常忧郁寡欢。1个月前,同学们谈论“黄色录像”的情节,小明听后紧张、恐惧,无心学习,总说有罪,不愿回家,多处诊治不见效。经了解,男孩是家中的“明珠”,从未受过挫折,从幼时至今在家每晚要与母亲同床睡,入睡前还必须摸着妈妈的乳房。这就是症结。异常的母子关系导致了男孩的性心理障碍,使其适应环境困难,特别是当他走向社会,从同学间听到一些性信息,便对自己以
12、前的行为产生了厌恶和恐惧感,加上对性知识没有正确了解,产生了“性罪恶感”。,案例3:“两小无猜”导致“贞洁”焦虑,一位女大学生儿时曾被父母与邻居同龄男孩的父母开玩笑而结了亲家。那时,两个孩子常在一起玩,逐渐模仿大人接吻,并有过彼此摸生殖器的经历。直到上小学,把这种“性活动”视为一种耻辱,终止了过多的来往。到了11岁后,她时常感到恐惧,认为自己宝贵的童贞已不复存在。每当她听到有关恋爱的谈论时,就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心理医生诊断,这是由于童年期性游戏导致产生的“贞洁”焦虑。,女孩泼辣,男孩娇弱,学生为啥“变性”?,女性“男性化”九成父母对女孩教育方式趋于男性化近日,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张雷教授对北京
13、、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近1000名家长的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父母对女孩的教育方式趋于男性化。,男孩女性化,“说话细生细气,动作扭扭捏捏。要是算上这样女性化的男生,我们学校的女生真是比男生多多了。”一位重点中学校长在计算自己学校的男女生比例时这样无奈地说,“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男孩这么不像男孩。”这样的情况在中学里已经不是少数现象。,最近,上海市少先队总辅导员沈功玲收到一封 35个孩子的“联名上书”。这群三年级的学生告诉沈老师,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在中队长选举中,诱导他们把票投给一个女孩子,而不是他们拥戴的一个男孩,原因是班主任认为那个男孩上课喜欢提问,有时甚至离开座位与老师争论,不守纪律,根本不能成
14、为学生们的表率。而在如今的中小学校园,无论是从学习成绩到爱好特长,从待人接物到组织活动,女孩明显都比男孩强上一截。针对这种现象,一些教育学家们开始呼吁:“要关注男孩教育,细心发现男孩独特的长处,给孩子留出成长空间!”,男孩女性化之原因:,1、男生生长发育与学校教育的适应不良从一上学起,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就比女孩晚两年,然而人们往往要求男孩和女孩在相同时间内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知识。当一个男孩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时,他却必须坐得端端正正,一天听上近8小时的课。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他一天大约需要4次课外活动,但事实上能得到一次就算不错了,因为有些学校担心学生运动出事而被家长起诉,所以
15、禁止课外活动。有人认为这会形成一种对男孩越来越不利的校园文化,使他们的行为产生异化。当男孩升到中学,他们在学习成绩、课外活动和职务上不如女生的危险就更大,甚至理科和数学也不再是他们的天下。当女孩忙着占领优秀毕业生名册时,男孩却更多地在健身房里练肌肉块,玩游戏机,或往MP3播放器里下载音乐。,2、男孩儿在学校评价体系中处于弱势,(1)过多的保护(2)过多的女老师(3)保守的社会文化,3、独生子女是导致孩子性别错位的特殊原因,(1)异性扮演:子女双全(2)鼓励女孩突破,不让他们串角色:家庭性别教育实例,1、不想女儿像我一样男性化 燕子 35岁 公司职员父亲是军人,他不喜欢女孩子过于矫揉造作。印象里
16、高中毕业之前,我没留过长发,总是跟男孩子在球场上踢球乱奔。中性化的我从没觉得自己这样有何不妥。上了大学,感觉就不一样了,我发现周围的女孩子们个个会打扮,懂得撒娇懂得发嗲,惟有我粗粗笨笨的,完全不像女生。我身边男性朋友不少,可他们从来都是把我当兄弟看待。女性的自我认知突然被唤醒,我开始渴望像其他女生那样长发飘飘,莲步摇曳。当中的转变大概经过了一两年时间,这中间我特别痛苦,甚至有过邯郸学步的挫败感。,2、当儿子对化妆品感兴趣 晓尘 31岁 公司职员,儿子长到三岁半,突然对我的那些化妆品有了兴趣,觉得我的那些小瓶瓶罐罐特别神奇,于是也嚷着要。刚开始我对他的这种倾向蛮紧张的,可仔细观察后发现,儿子其实
17、只是对口红的旋转设计,对化妆品的色彩感兴趣。这下放心了,我拿了支口红给儿子,请他代为保管并告诉他这东西男孩子不需要用,不过当妈妈需要时,他可以把口红转出来帮妈妈涂一涂。对此,儿子很乐意配合。,3、从小让他们不串角色 周女士 36岁 职员,儿子和女儿是对双胞胎,刚落地时,全家人都高兴得合不拢嘴。虽然是一儿一女,但我们总是喜欢买同样的衣服来打扮他们,每次别人看到两个一模一样的小家伙都会忍不住围上来看,做父母的总是特别自豪。他们长大一点,我们便开始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性别教育。买衣服再也不是一式两份了。我给女儿梳起了小辫子,刻意把两个孩子打扮成不同的形象。洗澡时,我带女儿,儿子跟爸爸。我告诉他们,女孩
18、和妈妈一样,男孩和爸爸一样,两种人是不一样的。等他们上了幼儿园,我给他们分了房,当然,房间的布置也是截然不同的风格。不用我们提醒,他们自己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什么都要一样。,1、教师对学生性别角色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从不同方面促进两性学生角色的分化。,(二)学校教育对两性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2、许多研究表明,学校使用的教材中的性别角色非常明显地反映出社会文化对两性作用的定型看法。,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右)和宋学义(左)。,张艳春研究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她发现,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中可辨别的男女性别的人物共有1323个,其中男的781个,女的542个;从插
19、图中男女的职业比较,凡是保育员、营业员、纺织工人都是女性充担,而科学家、文学家则都画的是男人;从课文中男女两性担任主角比较,十册语文教材中,以男性为主角的有132篇,以女性为主角的只有2l篇;而且教材写了许多中国和外国的革命领袖,却没有一个女的;写了不少中外文学家和艺术家,也没有一个女的;以古今中外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为主角的有13人,还是没有一个女的;以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为主角的有9人,仍然无一女性。在课文描写中充当无知、低能的都是女人,而男人则是知识渊博、能力高超;不仅埋没了一些女性的贡献,更主要是影响青少年对女性的正确认识,对女孩的成长和发展极为不利。,上海出版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书,介绍了
20、524位有贡献的人物,其中只有8位女性。外国名作家传收集了439位名作家,其中女作家仅有26人。中国404位文学家,女性只有22人。,杜芳琴: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性别分析,儿童越是按照传统社会的性别角色行事,就越会被同伴们所接受,反之则可能被孤立。,(三)伙伴关系与性别角色的形成,1、在各国的商业广告中,女性通常被表现为传统的角色定型形象,这是一种典型的性别歧视。反思我国的电视、杂志等媒体广告,也不难发现类似的现象。广告不仅在向社会推销商品,也在向社会推销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将影响着人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2、媒体还在不断强化、教导女性怎样为女孩、女人,男性怎样为男孩、男人,并为之附上一件“现代性
21、”的时髦外衣,而内面还是“传统”的关于社会性别角色的假定,这些现象背后蕴含着这样的判断:作女人美丽即可,作男人则要成功。,(四)大众传媒对性别角色的影响,角色定位,广告中的角色定型或女性模式化可以归为如下三类:(1)美丽动人型:由于女性形象大规模进入商品交换活动,并且被作为行销的工具和手段,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被“物化”和“商品化”的倾向。,(2)性感型推销化妆品的广告和不少杂志封面大量采用青年妇女形象,突出所谓的性感因素,多数广告展示的是年轻漂亮的女性,而且性感、丰满、裸露。,(3)贤妻良母型 在刊物、报纸、电视广告中,有相当数量的广告在沿用或强化传统的性别分工。广告中女性总是表演从属角色,在
22、洗衣机,洗衣粉、抽油烟机等家庭用具中扮演主角,并沉浸在为家人奉献的幸福之中。,社会性别的形成,人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生命历程包括:婴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及老年期。人们对男女性别不同的期待与规范要求纳入到对下一代的培养与教育之中,形成无处不在的影响。,社会性别角色的形成,人在生命成长、成熟的过程中学习、认同和规范自己,对社会性别的学习、教化也在同步的进程中。一代代沿袭社会性别规范的男人和女人被建构。,社会性别 观念,社会性别 体制化 规范化,对两性的评价,为完成角色 的资源分配,社会、家庭 角色及责任 分工,与角色相关的能力、特长 的发展,两性行为方式的固化,社会性别关系运作图
23、,决定权的 分配,社会性别机制,社会性别常常在社会制度(如文化、资源分配、经济政治体制等)中、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传递、巩固。传统的性别关系导致两性在价值观念、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最终造成两性在资源、地位以及权力上的不平等。,1、社会性别强调两性间的差异是“非自然”的,即并不是建立在生理上的,而是社会的。2、从社会性别的角度追求两性平等将不再是从男人手中夺回自己的权利或者把男人视为女人的敌人,而是由此发现男女两性在社会性别的机制中受到了规训,都具有被压迫的一面。3、社会性别挑战了社会中许多被视为“常识”的知识,它从角色、服饰装饰、行为规范等微观层面质疑男性或女性身份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24、挑战传统的社会分工和价值理念,从社会分层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宏观层面,探讨社会发展与平等之间的关系。.视频女性学面对性别男女有别_面对性别男女有别_1.flv,三、提出社会性别的意义,女性生存状态观念行为,家庭角色地位、婚姻质量、家庭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社会政策、法律的制定与实施福利救助制度、经济状况、社会分层,社会文化文化规范、价值与信念、两性地位、性别角色模式,女性在社会文化系统中,社会性别视角,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坚强因而讨厌柔弱的伪装,定有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的地方,因而不愿意再伪装坚强。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再扮演幼稚无知的小姑娘,定有一个男人想摆脱“无所不晓”的高期望。只要有一个女人
25、讨厌“情绪化女人”的定型,定有一个男人可以自由地哭泣和表现柔情。,只要有一个女人,只要有一个女人,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为儿女所累,定有一个男人没有享受为人之父的全部滋味。只要有一个女人得不到有意义的工作和平等的薪金,定有一个男人不得不担起对另一个人的全部责任。只要有一个女人想弄懂汽车的构造而得不到帮助,定有一个男人想享受烹饪得乐趣却得不到满足。只要有一个女人向自身的解放迈进一步,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Thanks!,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据报载,美国方言学会于2000年1月举行了一次有趣的“世纪之字”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自由”、“正义”、“科学”、“政府”、“自然”、“OK”、“书”、“她”等,而进入决赛的只有“科学”和“她”。最后,“她”以35票对27票的优势战胜了“科学”,从而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众所周知,“她”曾经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字眼。在12世纪之前的英文字典里,还没有“她”字,“她”进入汉语字典,才不过百年。现在,“她”被推选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意味着21世纪将是女人的世纪。而许多女性成功的事实正在证明着女性的力量正在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里迅速扩张。,“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5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