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新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五章学龄期.ppt
《汪新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五章学龄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新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五章学龄期.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五章 学龄期,授课人:吕红梅学院:政法学院,生命历程视角与生态系统论的整合,学龄期,个体的身体发育处于婴幼儿期和青年期两个生长高峰之间,此期个体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是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也是个体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个时期,他们面临学习的适应问题。,主 要 内 容,第一节 学龄期儿童的生理发展第二节 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发展第三节 学龄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第四节 学校教育对学龄期儿童的影响第五节 学龄期的相关问题与争议,第一节 学龄期儿童的生理发展,1、身高与体重:学龄期儿童身体发育,正处于婴幼儿期和青春期两个生长高峰之间,是过渡
2、期,因此该阶段儿童在生理发展方面正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如此测量身高,表明了孩子什么样的心理?,2、骨骼肌肉:骨逐渐骨化,肌肉力量尚弱。小学年龄儿童的各种骨骼在骨化,但骨化尚未完全。这时期儿童的骨骼胶质较多,而有机物和水分多,钙、磷等无机成分少,所以儿童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儿童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不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可引起脊柱侧弯等变形。,关于孩子脊柱的正常发育,给孩子的书包减负,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教会孩子自己整理书包,这也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肌肉发育的特点:大肌肉群比小肌肉群发育得早,因此儿童多喜欢做“粗手大脚”的活动,而不喜欢做细致的活儿。另外肌肉
3、生长主要是纵向生长,肌肉纤维比较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这些都需要保护,在劳动或锻炼时,不应该让他们承担与成人相同的负荷,以免造成肌肉或骨骼损伤。写字、画画的时间也不易过长。,3、循环和呼吸系统:儿童心脏容积和脉管容积的比例小于成人,但是新陈代谢很快,需要血液循环量较大,所以心率必然加速,脉搏频率比成人快,约为8085次/分。因此应注意不让儿童活动和劳动过度,以免心肌劳损。,4、大脑和神经系统:学龄期儿童脑的重量继续增加。小学儿童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由于脑神经细胞在数量上增殖,而是由于脑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的增长所致。该时期儿童的神经活动机能提高,表现为兴奋过程
4、和抑制机能进一步增强,小学生借助于内抑制的调节作用,已经能够更细致地对外在事物作分析综合,也更善于调控自己的行为了。,5、牙齿乳牙脱落,恒牙长出,预防龋齿关于“缺牙齿,扒狗屎”孩子不爱刷牙怎么办?,第二节 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一、认知方面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感知运算阶段(0-2岁),主要特点: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建低级的行为图式。开始认识客体永恒性,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征:出现了符号、表象。主要智慧特征: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泛灵论:不能把自己与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有生命。不
5、可逆性: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即思维只能前推,不能后退。,自我中心,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对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缺乏理解,不自觉将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事物和他人的立场。例:三山实验,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三山实验,自我中心语言,重复:感受说话的愉悦。独白: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的思维、动作。集体独白: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不相干。,具体运算阶段
6、(7-11岁),主要特征:认知明显发展,初步具有逻辑思维,但是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形成守恒概念,去自我中心。但是儿童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联系,不能进行抽象思维。,老师:8减去一半等于几?小学生:竖着剪等于3,横着减等于0。老师:.,在认知方面,学龄期儿童进入了皮亚杰所说的“具体操作阶段。这时,儿童懂得如何去构想一个具体的客体,或者以不止一种方式来认识客体的类属,他们能够形成关于事物之间联系的概念。,1、可逆性 儿童理解数字或物体改变后,可以回到原来的状态。2、守恒 懂得条目的数量或长度与物体或条目的排列或外观无关。3、脱离自我中心:换位思考、移情4、开始逻辑思
7、维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小学四年级左右,教育得到,可提前到三年级,守恒: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儿童掌握守恒概念的顺序:数目守恒(6-7岁)-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面积和重量守恒(9-10岁)-体积守恒(12岁)。,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A B B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B行多(不守恒)”“一样多(守恒)”,数目守恒(6-7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与B一样大小 B球变了 A B A B 问儿童
8、: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物质守恒(7-8岁),长度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A B B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一样长”(守恒),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面积守恒(8-9岁),重量守恒(9-10岁),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
9、()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A更重”(不守恒)“一样重”(守恒),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 将橡皮泥球B改变形状,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 准备放入水中 上升到一样的高度。A B A B 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低于A杯?“高一些”或“低一些”(不守恒)“一样高”(守恒),体积守恒(12-13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主要特征:抽象的逻辑思维 儿童可以利用语言文字,且根据概念、假设等为前提,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得出
10、结论。,实习老师非常紧张我们学校来一实习女老师,第一次上讲台太紧张。先误拿了手机擦黑板以稳定情绪,出了糗于是更紧张了!接着她开始自我介绍:“同学们好,我姓李,以后你们就叫我王老师,我比你们大不了多少,所以也可以叫我大姐姐或者大哥哥”,孩子视力的发展1.卫生部、教育部最新调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接近60%,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日本,人数居世界之首2.其中国内小学生患病率约1020%,初中4055%,高中生60%80%以上,大学毕业生为80%85%以上3.国内近视眼患病情况的调查,估计全国平均近视眼患病率约为33.6%,即我国约有3亿近视眼患者,其中近半数为少年儿童,遗传对近视的影响,二、道德发展
11、,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学龄期儿童处在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阶段,小学生低年级爱打小报告把“告诉妈妈”挂在嘴边的孩子,孩子爱打小报告,老师应该怎么处理?,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Eg.拿自己钱交给老师拾金不昧,第三节社会性发展,一、人格发展埃里克森二、性别角色分化三、社会性交往的发展,一、Erikson的相关论述,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学龄期阶段的认同危机包括勤奋与自卑感,其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勤勉性以克服自卑感。埃里克森指出,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习惯都可以溯源于本阶段中是怎样克服自卑感发展了勤勉精神的。,勤奋感的获得:能顺利的完成学习课程,这
12、使得他们在今后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胜任感或能力,反之就会产生自卑。Eg.当一个小孩说自己语文不好的时候如何培养孩子的勤奋感,避免自卑感?,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在做语文作业的时候,常常求助成人,希望大人教他做语文作业。而当大人在教他做作业的时候发现,这个小孩并不是不会做,只要告诉他自己读一遍题目或者就是陪在书桌旁边,小孩就能做出来了。而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这个小孩出现这样的情形呢?小孩的父亲从小数学相当好,语文比较差,小孩小学第一次期末考试,数学98,语文92。大人就说小孩遗传了父亲,跟父亲一样比较会学数学,而语文就没有数学好。而当别人问小孩成
13、绩怎么样时,父母就说:“孩子数学好,语文没有数学好”。久而久之就让这个小孩认为自己会学数学,语文不好。所以这个小孩以后做语文作业时候的求助行为。,语文“不好”的小孩,二、性别角色的分化,性别偏好:,性别角色的内化;儿童的性别,在其刚出生时仅具有生物学意义,随着儿童的成长,其性别角色中的社会文化烙印越来越深。所有关于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模式也都强调了儿童早期的社会环境对其的重要影响。,性别角色的社会环境影响,父母亲:示范、教养方式学校:教师、教材同伴大众传媒,三、社会交往的发展,亲子交往,1,2,3,同伴交往,师生交往,社会性交往:亲子关系,随着儿童年龄增长,父母与儿童的关系发生着变化,儿童越来越
14、多地自己作出决策。麦克斯白(Macceby)提出一个亲子关系发生变化的三阶段模式。,权威型父母:严格但民主,尊重理解孩子;给孩子设立适当的目标,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孩子自信、乐观、积极,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溺爱型父母:对孩子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很少对孩子控制。孩子依赖性强、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恒心和毅力。,专制型父母:严格但不民主。孩子要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为孩子设立的目标不近情理且不许反抗,与孩子不平等。孩子多焦虑、退缩。,忽视型父母:对孩子不控制,也不会对其表现出爱和期待。孩子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有效地教养:传授令人满意的行为,什么类型的父母,什么类型的孩
15、子!当玛利亚认为一旁没有人的时候,她走进了哥哥的卧室,那里藏着哥哥最后的圣诞礼物。当她拿起那个装糖果的盒子时,妈妈走进了房间并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如果你是玛利亚的母亲,你认为下列反应中哪个最合理?,告诉玛利亚她必须立刻回到自己的房间呆上一天,并且她将失去最喜欢的毛毯。,1,温和地告诉玛利亚她所做的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为,以后不应该再这么做。,2,3,解释为什么她哥哥会难过,并告诉她必须呆在自己房里一个小时作为惩罚。,忽略这件事,让孩子们自己解决。,我国现代亲子互动的特点与问题,一、家庭结构变化,亲子互动发生变化,非独生子女家庭联合家庭家庭内部结构关系复杂交往范围比较广泛多重互动模式,独生子女家庭
16、家庭关系简单化交往范围局限单一互动模式,关于独生子女P152,对独生子女两种对立的看法:消极看法:eg.吃西瓜的小孩积极观点:,针对独生子女的两种对立的看法,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 1898年,美国心理学家鲍哈诺发表了世界上第篇独生子女研究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 1906年德国医师内特尔出版专著独生子女及其教育德国的施麦因格总结了内特尔、鲍哈诺以及其他学者阐述的研究成果,并对照儿童和青春期的心理特性加以研究,系统地阐述了独生子女的特异性。西方的早期研究之所以视独生子女为“问题儿童”,是因为当时的独生子女大多属于非婚生子女。独生子女是“优等儿童”美国的约翰克劳迪等人,从1960年开始到1980年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建 人类 行为 社会环境 第五 学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48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