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I06 心理学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与被试内设计.ppt.ppt
《实心I06 心理学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与被试内设计.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心I06 心理学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与被试内设计.ppt.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讲 被试间和被试内设计,实验设计的基本术语,用来区别被试组或实验条件的维度叫因素(factor),即自变量。因素的特定值称作水平(level)或处理(treatment)水平结合(level combination)主效应(main effect)和交互作用(interaction)简单效应(simple effect)和简单简单效应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因素设计(factorial design),单因素设计,准实验设计一组后测设计和一组前后测设计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典型的完全随机设计匹配组设计不等组设计前后测完全随机设计所罗门四组设计被试内设计,
2、一组后测设计(one group post-test design),模式:TO逻辑:如果同记忆中的一般情况相比,或同已有记忆相比,施加处理(T)后,所观察变量有变化,则说明处理有效果。例:“心理干预能否帮助戒酒”,一组前后测设计(one 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模式:逻辑:如果同前测相比,后测分数发生变化,则说明处理有效。混淆因素(可能解释):处理效应;历史(history)、自然成熟(maturation)、回归(regression)、测验维度意识(testing)、工具使用(instrumentation)、前测与处理的交互作用。,举例,假设被试前
3、测(新学期开始时的测验)时语文成绩平均为70分,参与一项旨在提高语文成绩的训练计划(处理)后,后测(期末进行的一次测验)时语文成绩平均为90分O1(70)TO2(90),单组时间序列设计,模式:逻辑:从一系列测量值中剔除成熟效应,然后比较前测和后测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引入处理后,使得前测和后测数据不再连续,即靠近引入实验处理的前测与后测成绩水平截距高低发生明显变化,则有处理效应。,特点:前后测数目相等,时间间隔相等。优缺点:(1)较好地控制了被试成熟因素的影响,能把该因素的效应从总体数据中分离出来。(2)通过多次观测避免了可能由于一次测验而造成的有偏向性样本成绩的概率,从而克服了测验可靠性
4、的问题。(3)多次观测克服了统计回归的影响。(4)多次测量,可能会降低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5)难以排除测验与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也难以克服历史因素的影响。,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模式:逻辑:无处理时(T1)的观测值作为前测、基线成绩,而有处理时的观测值作为后测成绩,通过对比这两组值是否存在差异,推断处理的效应。特点:多次处理,多次观测;处理与测量交替进行,时间间隔相等,举例:“某降压药品是否对高血压患者有效”,方法:选择50名患者追踪调查100天,每天固定测量血压,每10天为一个单位,取平均值作为该时段的血压。10个时段中,5个时段服药,5个时段不服药,交替进行。,优点:较好地控制了历史
5、因素、测验因素、统计回归等额外变量的影响。缺点外部效度低,原因可能是多次测验降低或增加了被试对实验变量的敏感性;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reactive effects of experimental arrangements)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multiple-treatment interference)。,典型的完全随机设计,模式:实验组 R|TO控制组 R|O也称独立组设计(independent groups design)逻辑:由于两组被试采用随机分派(R),两组在性质上属相等组,因而两组间的任何差异都只能归于处理的效果。,举例:“某训练方法能否有效扩大儿童
6、词汇量”,1.单组前后测设计,用词汇量拓展训练方法进行一年的训练,100名5岁儿童,测得他们的词汇量,作为前测成绩,一年后后测,2.固定组比较设计,对实验组用词汇量拓展训练方法进行一年的训练,选择两个幼儿园,一个作为实验组,一个作为对照组,一年后,再次测得他们的词汇量,作为后测,优点: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对同质,克服了成熟、历史等因素的影响。缺点:如果没有按照随机化原则和等组法选择对等组,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推论,难以克服的因素主要有:1.选择(differential selection);2.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selection-maturation interaction);3.选择与处理
7、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 effects of selection biases and experimental variable),匹配组设计(matched groups design),模式逻辑:两组被试基本相等,可以把后测成绩的差异归为由实验处理造成,能较好地进行变量间的因果推论。,不等组设计(nonequivalent groups design),自然组(natural groups)可行性方面限制无法操纵变量、或变量为选择的被试变量模式1(涉及因素为操纵变量时):G1|TOG2|O模式2(涉及因素为被试变量时):G1|O G2|O,前后测完全随机设计(pretest-
8、posttest studies),模式:R|O1TO2R|O1O2逻辑:如果实验组和控制组间分数变化(O2-O1)差异显著,说明处理有效果。也称作前后测控制组设计优缺点:可以基本排除2至6类可能的解释(历史、成熟、测验等);通过前测明确处理前的初始状态,利于变量选择和控制分数变化的差异可能是单纯处理的效果;也可能是处理与前测交互作用的结果。不能完全消除成熟等效应影响。,举例:“如何解释下列结果”,语文训练计划结果模式A:R|O1(70)TO2(70)R|O1(70)O2(70)B:R|O1(70)TO2(70)R|O1(70)O2(80),控制组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模式:逻辑:先剔除成熟效应
9、,然后比较控制组和实验组前后测成绩的变化趋势,从中分析处理效应是否存在增添了控制组,并进行了多次测量,较好地控制了选择、成熟、测验、统计回归等因素的影响;对测验的反作用效果,以及选择与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所罗门四组设计(Solomon four-group design),模式:R|O1TO2(Expr1)R|O3O4(Ctrl1)R|TO5(Expr2)R|O6(Ctrl2)O6-O4:测验维度意识O4-O3:历史、成熟与回归O5-O2:前测与处理交互作用O6-O5:T的效应,举例:“语文训练计划结果模式”,结果A:R|O1(60)TO2(80)R|O3(60)O4
10、(80)R|TO5(70)R|O6(70)结果B:R|O1(60)TO2(90)R|O3(60)O4(70)R|TO5(80)R|O6(70),多因素设计,两个或更多因素,每个因素有两个或更多个水平,因而产生多种水平结合可以是被试内,也可以是被试间允许考察不同因素之间可能的交互作用,被试间、被试内和混合设计,被试间(between-subjects design)又称作组间设计(between-groups design)被试间因素或被试间变量被试内(within-subjects design)又称作重复测量设计(repeated-measures design)或组内设计(within-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心I06 心理学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与被试内设计.ppt 实心 I06 心理学 实验设计 被试间 设计 内设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38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