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4 原油乳状液及化学破乳剂.ppt
《[化学]4 原油乳状液及化学破乳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4 原油乳状液及化学破乳剂.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乳状液的基本知识 原油乳状液及其性质 乳状液在油井施工中的应用 原油脱水方法和原理 原油破乳剂及其评价方法 原油破乳剂的协同效应 原油破乳剂作用机理,本章的主要内容:,第三章 原油乳状液及化学破乳剂,乳状液是一种非均多相体系,其中至少有一种液体以液珠的形式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与它不相混溶的液体之中;通常,把乳状液中以液珠形式存在的那一相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另一个相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因此,一般乳状液是由分散相、分散介质和乳化剂所组成。,概 念,第一节 乳状液的基本知识,生成 条件,(1)存在着互不相溶的两相,通常为水相和油相。(2)存在有一种乳化剂(通常是一类表面活性剂),
2、其作用是降低体系的界面张力,在其微珠的表面上形成薄膜或双电层以阻止微液珠的相互聚结,增加乳状液的稳定性。(3)具备强烈的搅拌条件,增加体系的能量。,类 型,乳状液的类型,一类是以油为分散相,水为分散介质的称为水包油型(O/W)乳状液。另一类是以水为分散相,油为分散介质的称为油包水(W/O)型乳状液。如果水相或者油相的体积占总体积的26%74%时,将引起多重乳化现象,可用W/O/W表示此种类型。也存在O/W/O型乳状液。,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稀释法,染色法,电导法,莹光法,滤纸滤失法,粘度法,折射率法,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影响其类型的因素很多,早期的理论有:,“相体积”理论,聚结速率理论,“
3、定向锲”理论,Bancroft规则,“相体积”理论,1910年,Ostwald提出“相体积”理论。分散相液滴是均匀的球形:在最密集堆积时,液滴的最大体积只能占总体积的74.02%,其余25.98%为分散介质;分散相体积大于74.02%,乳状液就发生破坏或变型;水相体积占总体积的26%74%时,两种乳状液均可形成;水相体积26%,则只形成W/O型;水相体积74%,则只能形成O/W型。,均匀乳状液珠所形成的密集堆积示意图,液珠占总体积的74.02%,(a)(b)(a)不均匀液珠所形成的密集堆积乳状液示意图(b)非球形液珠所形成的密集堆积乳状液示意图,聚结速率理论,1957年Davies提出。理论认
4、为:1、当油、水和乳化剂一起振荡或搅拌时形成乳状液的类型取决于油滴的聚结和水滴的聚结两种竞争过程的相对速度。聚结速度快的相将形成连续相,聚结速度慢的相被分散。2、如果水滴的聚结速度远大于油滴的聚结速度,则形成O/W型乳状液,反之形成W/O型乳状液。如果两相聚结速度相近,则体积分数大的相将构成外相。,乳化剂分子构型,Harkins在1917年提出“定向楔”理论:乳化剂分子在油水界面处发生单分子层吸附时,极性端伸向水相,非极性端则伸入油相。若将乳化剂比成两头大小不同的“楔子”(如肥皂分子,其极性部分的横切面比非极性部分的横切面大),那么截面小的一头总是指向分散相,截面大的一头总是伸向分散介质。,O
5、/W型:Cs+、Na+、K+等一价金属离子;W/O型:Ca2+、Mg2+、Al3+、Zn2+等高价金属皂;,乳化剂的亲水性,Bancroft提出乳化剂溶解度的经验规则,即Bancroft规则。1、亲水性强的乳化剂,其HLB值在818之间,易形成O/W型乳状液;2、亲油性强的乳化剂,HLB值在36之间,易形成W/O型乳状液;3、膜-油膜-水时得到O/W型乳状液;4、膜-油膜-水时得到W/O型乳状液。,当接触角90时,固体粉末大部分被油润湿,则形成W/O型乳状液;当=90时,形成不稳定的乳状液。,乳状液的性质,外观大小与质点,乳状液的性质,电性质,电导实验发现通过O/W乳状液的电流约为1013mA
6、,而通过W/O型乳状液的电流仅0.1mA或更少,这种性质常被用于辨别乳状液的类型。应用:电破乳电泳当乳状液的珠滴带有电荷时,在电场中会发生定向运动,这种性质叫电泳。研究表明,在电场中带电油滴和水相中的反离子层向相反的电极方向运动而发生电泳现象。,乳状液的性质,流变性,粘度外相的粘度0;内相的粘度i;分散相的体积分数;乳化剂及其在界面沉淀的膜的性质;颗粒大小分布。触变性触变性流体流凝性流体 粘弹性,所谓稳定,是指所配制的乳状液在一定条件下,不破坏、不改变类型。根据乳化剂的作用,乳状液的形成、稳定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界面张力的降低;界面膜的形成;扩散双电层的建立;固体的润湿吸附作用等。,乳状
7、液的稳定性理论,降低界面张力,可使乳状液稳定。例:煤油与水的界面张力一般为49mN/m,加入适当的乳化剂(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类表面活性剂)后界面张力可降至1mN/m以下,可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乳状液的稳定性理论,HLB值范围及其应用,低界面张力,在油水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在降低界面张力的同时,根据Gibbs吸附定理,表面活性剂必然在界面发生吸附,形成界面膜,膜的强度和紧密程度是乳状液稳定的决定因素。,乳状液的稳定性理论,界面膜的性质,胶体质点上的电荷可以有三个来源,即电离、吸附和摩擦接触。在乳状液中,电离和吸附是同时发生的,二者的区别常常很不明显。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阴离子型的
8、RCOONa)在O/W型的乳状液中,可设想伸入水相的羧基“头”有一部分电离,则组成液珠界面的基团是COO,使液珠带负电,正电离子(Na+)部分在其周围,形成双电层(图75)。同理,用阳离子活性剂稳定的乳状液,液珠表面带正电。,乳状液的稳定性理论,扩散双电层,某些固体粉末也可作为乳化剂。固体粉末只有存在于油水界面上时才能起到乳化剂的作用。这与水和油对固体粉末能否润湿有关。只有当它既能被水也能被油润湿时才能停留在油-水界面上,润湿的理论规律可以用Young方程来表达。,乳状液的稳定性理论,固体的稳定作用,式中so固-油界面张力;sw固-水界面张力;wo水-油界面张力;接触角。若sowo+sw,固体
9、存在于水中;若swwo+so,固体存在于油中;,so-sw=wocos,固体质点在油水界面分布的三种形式;(b)固体粉末乳化剂作用示意图,第二节 原油乳状液及其性质,一 原油乳状液的生成及危害,搅拌程度对乳状液的影响,(1)自喷井油嘴前后乳化程度的变化,自喷井油嘴前后乳状液变化情况,(2)集输过程中乳化程度的变化影响,泵进出口油样对比表,原油中水珠粒径变化情况,原油乳化剂,原油中的天然乳化剂大致有四种类型物质:(1)分散在油相中的固体,如高熔点微晶蜡、含钙质粘土、炭粉等,其颗粒很细,直径2m。(2)溶解于原油中的环烷酸、脂肪酸的皂类具有强烈的表面活性和较强的亲水性。(3)分散在原油中的胶质、沥
10、青质。表面活性较低,亲油性较强。(4)溶解在水中的盐类。水中含有K+、Na+等离子,容易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若是Ca2+、Mg2+、Fe3+等多价金属离子,则容易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原油乳状液的危害,(1)增大了液流的体积,降低了设备和管道的有效利用率,(2)增加了输送过程中的动力消耗,(3)增加了升温过程的燃料消耗,(4)引起金属管道、设备的结垢和腐蚀,(5)对炼油厂加工过程的影响,二 原油乳状液的性质,原油乳状液的物理性质,(1)原油乳状液的颜色纯净的原油因其组成不同有黄、红、绿、棕红、咖啡色等不同颜色之分,但对一般重质油而言,大多数外观呈黑色。(2)密度乳状液水的体积分数为,原油和盐水
11、的密度分别为O和W。=O(1-)+W(3)粘度(4)原油乳状液的凝固点凝固点也随含水率的上升而有所提高。(5)原油乳状液的“老化”乳状液的稳定性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现象称为乳状液的“老化”。,原油乳状液的电学性质,(1)原油乳状液的电导及导电性(2)原油乳状液的介电常数。(3)原油乳状液的电泳。,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1 温度对原油乳状液的影响,一般原油乳状液的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降低粘度可以减少水珠在原油中运动时的摩擦力,对水珠的聚结和油水的重力沉降分离很有利。,2 无机盐对原油乳状液的影响,研究表明:同一种盐浓度越高,使乳状液稳定性降低的程度越大。同价次的金属离子半径越大
12、,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越小。,3 pH值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pH值能改变油水界面张力,因此对原油乳状掖有一定的影响,这对酸化、压裂以及化学驱油等施工后乳状液的形成或稳定性增加有明显的作用。,第三节 乳状液在油井施工中的应用,一 乳化钻井完井液,在钻超深井和复杂地层时,尤其是对水敏地层也用油包水乳化钻井液(W/O型),国外称之为可逆的逆乳化钻井液,主要有以下优点:由于油外相,对低压油层的渗透性不产生损坏作用,有利于保护油层,可作为完井液和修井液使用;能防止泥页岩水化膨胀,有防塌作用;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有防卡的作用;对H2S,CO2,以及矿化度高的盐水具有防腐作用。所以,使用油包水乳化钻井
13、液可使钻井优质、快速和降低成本。,二 乳化酸,乳化酸是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应用的一种酸化工作液,尤其适用于低渗透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深度酸化改造和强化增产作业。在乳化剂及其助剂作用下,用酸(盐酸、氢氟酸或它们的混合酸)和油(原油或原油馏分)按一定比例配制,就可以得到乳化酸。它依靠油对酸的包裹作用,有效地阻挡H+的扩散和运移,从而减缓酸与岩层的反应速度,实现酸的深度穿透。与普通酸液相比,乳化酸具有反应速率小、有效作用时间和距离长、腐蚀速率小的特点。,三 乳化压裂液,分为:水包油乳化压裂液&油包水乳化压裂液,特点:具有良好的增粘能力,粘度调节方便,滤失量低等,水包油乳化压裂液:摩阻小、流变性便于
14、调节、易返排的优点,在我国新疆、吐哈等油田多次施工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对地层伤害较为严重,尤其是对水敏地层的伤害更为严重。油包水乳化压裂液:粘度高、悬砂能力强、滤失低、残渣少、成本低,其油外相不易造成粘土膨胀、运移,有利于油气层的保护。,四 稠油乳化降粘开采,稠油中含胶质和沥青质多,导致稠油粘度大,流动性差,因而给采油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若向稠油体系中加入乳化剂,可将稠油乳化分散在水中,形成水包油乳状液。由于水作了外相,粘度降低,增大了驱替速度,大大提高采收率。乳化性能较好的乳化剂主要有:十六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20、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醚
15、。,五 微乳液,微乳液是指外观为透明或半透明,粒径在0.010.20 m之间,具有超低界面张力,热力学稳定的乳状液。它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组成,能自发形成。微乳液分为:W/O型、O/W型和双连续型三种结构。W/O型:由油连续相、水核及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界面膜三相构成;O/W型:结构则由水连续相、油核及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界面膜三相构成;双连续相:具有W/O和O/W两种结构的综合特性,但其中水相和油相均不是球状,而是类似于水管在油相中形成的网络。,第四节 原油脱水方法和原理,随着油田的进一步开采,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期,油井采出液也由原来的以(W/O)型乳状液
16、为主变为以水包油(O/W)型乳状液为主。脱水方法的研究,也从针对W/O型乳状液的破乳问题逐渐过渡到O/W型乳状液破乳问题的研究。,破乳过程通常分为三步:凝聚(Coagulation)聚结(Coalescene)沉降(Sedimentation),一 沉降分离,沉降分离的依据是:原油与水不互溶,密度有差异,且有时是不稳定的乳状液,甚至是经过电法和化学方法处理过的。,Stocks定律深刻地描述了沉降分离的基本规律,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式中:V水珠沉降速度,cm/s;r水珠半径,cm;1水的密度,kg/L;2油的密度,kg/L;g重力加速度,980cm/s2;原油的粘度,100mPas。,(1)
17、增大水珠粒径的方法添加化学破乳剂,降低乳状液的稳定性,以进一步实现破乳;采用高压电场处理W/O型乳状液;利用电磁场对乳状液进行交变振荡破乳;利用亲水憎油固体材料使乳状液的水珠在其表面润湿聚结。(2)增大水、油密度差的方法向原油乳状液中掺入轻质油,降低原油的密度;选择合适温度,使油水密度向着有利于增大密度差的方向变化;在油气分离过程中降低压力,使原油中少量的气泡膨胀,密度降低;向水中添加无毒无害物质,加大水相密度。(3)降低原油粘度的方法掺入低粘轻质油稀释原油;加热以降低原油乳状液的粘度。(4)提高油水分离速度的方法采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提高油水分离速度方法和措施:,二 电脱水法,偶极聚结,
18、振荡聚结,电泳聚结,电脱水的方法有:,三 润湿聚结脱水法,概念:又称聚结床脱水法,是一种在热化学沉降脱水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脱水方法,即在加热、投入破乳剂的同时,使乳状液从一种强亲水物质(如脱脂木材、陶瓷、特制金属环、玻璃球等)的缝隙间流过。当乳状液(W/O)中的水滴与这种强亲水物质碰撞时,水滴极易将这些物质润湿,并吸附在其表面,水滴相互聚结,由小水滴聚结成大水滴(也叫粗粒化),最后沉降脱离出来。要实现润湿聚结以达到两相分层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润湿介质是关键。仅对稳定性差的W/O型乳状液的水珠或游离水起作用必须先向乳状液中添加化学破乳剂多用于把高含水原油处理为低含水原油,四 化学破乳法,热化学脱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化学4 原油乳状液及化学破乳剂 原油 乳状液 乳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34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