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ppt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牛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02084111976L,(第12节),8.1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目标、工具和调控原理,经济社会的梦想: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达到米德冲突:内部和外部均衡之间冲突斯旺曲线:内部和外部均衡之间冲突的明确描述蒙代尔的政策分派原理:解决这一冲突,8.1政策目标内外均衡,内部均衡:无通货膨胀、并充分就业的较高经济增长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平衡,8.1.1米德冲突的提出背景,米德冲突(Meade Conflict)1951年英国经济学家米德指出,在汇率固定条件下,政府主要运用需求管理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时,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内,
2、会出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成员国政府承诺将汇率稳定作为政策目标,米德冲突,米德冲突的假设条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属于同一类需求管理政策,并且相同效力。只研究固定汇率制度,没有考虑浮动汇率制度;仅仅研究经常账户,忽略资本账户。,8.1.2斯旺曲线,斯旺曲线:1955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Trevor Swan)进一步解释米德冲突。Y国民收入A国内支出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支出GX出口、M进口,Y=C IG(XM)ACIG,YAXM,EB曲线和IB曲线,斯旺曲线,本币贬值;同时实施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汇率稳定;只实施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财
3、政和货币政策不变;只实施本币贬值政策,C,B,E,斯旺曲线,斯旺曲线模型虽然简单,但是却非常明确地说明了仅使用一种政策工具,比如紧缩总支出水平或者货币贬值,要同时解决内部和外部均衡问题是不可能的。矛盾焦点:两个目标,但只有一件政策工具,丁伯根原则一个更深刻的理论,1952年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要实现N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N种有效的政策工具。这一结论对经济政策理论具有深远意义。丁伯根原则假定各种政策工具可以供决策当局集中控制,从而通过各种工具紧密配合实现政策目标;丁伯根原则没有明确指出每种工具有无必要在调控中侧重某一目标的实现。这两个特点不太与实际情况符合。,蒙代尔的政策分派
4、原理,1968年由蒙代尔指出: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的政策工具实际上掌握在不同的决策者手中,如果决策者并不能紧密协调这些政策而是独立进行决策的话,就不能达到最佳的政策目标。如果每一工具被合理地指派给一个目标,并且在该目标偏离其最佳水平时按规则进行调控,那么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得到最佳调控目标。关于每一工具应如何指派给相应目标,蒙代尔提出了“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每一目标应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蒙代尔:一位善于鉴赏和使用不同利剑的尊师!,8.1.3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调控原理,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效果: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确定
5、的;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有两方面:收入和利率效应,假如净结果是负相关的;指派方案: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目标;以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蒙代尔的政策分派原理解决米德冲突,蒙代尔的政策分派原理(图解),A,8.2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分析一个小型开放经济,在不同的资本流动程度下,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8.2.1 ISLMBP模型的建立,商品市场均衡IS曲线:斜率为负;政府支出增加、消费增加、本币贬值导致出口增加都会使其右移;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斜率为正;货币供应量增加,曲线右移;,i,Y,
6、LM,IS,O,外汇市场均衡均衡条件为:BPCAKAX(e)M(Y)KA(i,i*)=0BP曲线斜率的形状取决于:1、边际进口倾向(m越大,BP越陡);2、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资本流动程度越高,BP曲线越平缓)。改善国际收支的因素(例如,本币贬值),导致BP右移BP曲线左上方的点为国际收支顺差,右下方的点为国际收支逆差,i,Y,BP,O,顺差,逆差,i,Y,BP,资本完全不流动,资本完全流动,i,Y,BP,运用ISLMBP模型分析财政货币政策,以下分析假定假定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研究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对提高GDP和就业水平的有效性。请同学们课后分析: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紧缩性财政货币
7、政策的有效性。,8.2.2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无效(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财政政策有效,资本流动程度越高,效果越好(以增加财政支出为例),i,Y,LM,BP,IS,O,固定汇率制下,扩张的财政政(资本完全不流动),i,Y,LM,BP,IS,O,固定汇率制下,扩张的财政政策(资本完全流动),i,Y,LM,BP,IS,O,固定汇率制下,扩张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制下,扩张的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制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能降低利率和增加国民收入,但市场机制的最终结果是货币政策无效。特别是在国际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即便在短期内,货币
8、政策也是不能发挥作用的。,8.2.3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有效 财政政策基本有效,资本流动程度越低,效果越好。,i,Y,LM,BP,IS,O,浮动汇率制下,扩张的财政政策,i,Y,LM,BP,IS,O,浮动汇率制下,扩张的财政政策(资本完全流动),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仍然有效,其扩张或紧缩的效果也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有关。BP曲线越陡,则运用财政政策单独调节总需求的作用越强。反之,则越弱。在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实施后,得到的货币贬值效应放大到最大化;而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极端下,货币升值的效应将财政政策实施的效
9、果完全抵消,即在浮动汇率制度并且资本流动完全自由的条件下,财政政策无效。,i,Y,LM,BP,IS,O,浮动汇率制下,扩张的货币政策,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供应量扩张(紧缩)的效果会因为货币贬值(升值)而引起的出口增加(减少)的效应而放大,因而单独执行货币政策仍是强有力的宏观经济调控工具。而且无论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如何,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都不会收到影响,这是因为在完全的浮动汇率条件下,国际收支的状况无论时经常账户还是资本账户,均可以由汇率的波动自动平衡,并不影响本国的货币供应量。,第二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引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
10、础上,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1960年代进一步提出了“三元悖论”(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即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目标中,一国只能同时实现两个目标而不得不放弃第三者。,第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牛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02084111976L,第4节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8.1 汇率制度的类型,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 regime)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按照汇率变动方式,汇率制度被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纸币流
11、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是人为规定的,在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时,这一汇率可以进行调整,实际是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按照政府是否干预,浮动汇率制分为自由浮动(或清洁浮动)和管理浮动(肮脏浮动);按照浮动形式,浮动汇率制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1999年3月以前的汇率制度安排自1982年起,IMF根据汇率变动的灵活程度将成员国的汇率安排分为三类:钉住制;有限浮动;较自由的浮动。据此标准,世界汇率制度安排在时间上的演进为:,1981-1998年间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1999年3月以后的汇率制度安排根据汇率的形成机制和政策目标的差异,IMF在1999年对汇率制度进行了重新分类,分为八大类:,1999年IM
12、F新的汇率制度分类,汇率制度演化,汇率制度演化有两个趋势:从相对固定向更加灵活的安排转化;从中间制度向两极制度转化。,8.2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争论的焦点:哪个更好?争论的背景:19501970时代固定汇率制度时期争论的结论:丰富了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我们如何学习:充分设想自由浮动汇率的优点,再回到现实中来寻找的差距。,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视角(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1、单一性 浮动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失衡时,只需听任汇率充分调整,就可以重新恢复国际收支均衡。而在固定汇率制下,涉及到太多的经济变量(例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本国价格体系、财
13、政政策等等)。,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视角(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1、单一性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对本国价格体系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完全通过汇率变动调整是不合理的。例如,当出口部门劳动生产率低下造成成本过高、本国产品国际价格竞争力下降和贸易逆差时,浮动汇率制度允许货币贬值只能在短期内增加出口,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在固定汇率制下,相关产业被迫主动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水平,这一价格调整往往是不可回避的。,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视角(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2、自发性 浮动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只要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
14、汇率就会自动调整,从而对国际收支自发调节,成本低效率高;而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失衡一般都需要政府制定出特定的政策组合来加以解决。这一政府制定和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存在的时滞等问题使其效率较低。,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视角(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2、自发性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1)导致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汇率未必能按照平衡国际收支所需要的方向进行调整。例如,一国经常账户出现较大赤字时,如果存在大规模资本流入,本币升值;(2)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整往往需要国内政策的支持,如贬值刺激出口时,必须有国内相应的紧缩政策才能避免通胀抵消贬值作用。,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视角(
15、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3、微调性 浮动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可以根据一国国际收支的变动情况进行连续的微调而避免经济的急剧波动。而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对国际收支的调整往往是问题积累到相当程度时才进行的,这一调整一般幅度较大,对经济的震荡比较剧烈。,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视角(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3、微调性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在资本流动对汇率形成产生决定性影响时,浮动汇率的无谓调整是很剧烈的,对经济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视角(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4、稳定性浮动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浮动汇率制下
16、的投机主要是一种稳定性投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是稳定性的,倾向于降低市场价格波幅。,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视角(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4、稳定性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首先,由于投机者心理往往非理性,浮动汇率制下盛行的是非稳定性投机,扩大了市场价格波幅。其次,固定汇率制下政府的介入至少使市场交易者心理上存在名义锚,可以通过改变投机者预期对汇率稳定施加影响,消除不确定性。,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视角(二):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利益比较,1、政策自主性 浮动汇率制支持者:让汇率自发调节实现外部均衡,把货币政策解脱出来,中央银行拥有了自主性的货币政策。并且,浮动汇率制可以将外
17、国通货膨胀隔绝在外。,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视角(二):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利益比较,1、政策自主性固定汇率的支持者对此提出了一些辩解,但力度不足!,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视角(二):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利益比较,2、政策纪律性浮动汇率制的拥护者指出,浮动汇率可以防止货币当局对汇率政策的滥用(如故意高估或低估)。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固定汇率制可以防止对货币政策的滥用(如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对固定汇率制构成威胁)。,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视角(三):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1、对国际贸易、投资等活动的影响浮动汇率制的拥护者认为:浮动汇率有利于国际间经济交往。首先,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使得
18、政府为维持固定汇率而采取的种种直接管制措施失去必要;其次,浮动汇率的不确定因素可以通过汇率类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国际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使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赞成固定汇率制的人认为进行各项规避风险的交易本身有成本;而且,很多经济活动是无法规避汇率风险的,例如跨国的实物投资、人力资源投资等。另外,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缺乏远期交易等规避风险的工具,浮动汇率制是特别不利的。,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视角(三):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2、对通货膨胀的国际传播的影响浮动汇率制的拥护者认为,浮动汇率有利于隔绝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浮动汇率下同样存在通货膨胀的
19、传递问题,并且这一传递具有不对称性。例如,当本币贬值时,进口成本上升,物价上升,而当本币升值时,进口成本则因价格刚性而不容易下降或下降不足,其净效应是物价的上升。扩大到两个国家的相互关系看,汇率波动的净效应便是世界物价水平的上升。,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视角(三):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3、对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影响 一般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缺乏关于汇率的有约束力的协议,各国将国内经济目标摆在首位,易于利用汇率的自由波动而推行竞争性贬值这一以邻为壑的政策,会造成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就本质来说,两种汇率制度的比较实际上意味着在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中,对“可信
20、性”(credibility)与“灵活性”(flexibility)的权衡,这两者常常是不可兼得的。这一争论本身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研究什么条件下固定(浮动)汇率制度更合理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一个方向是研究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可以较好地结合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产生了诸如爬行钉住、汇率目标区等新的汇率制度设计。,最适货币区理论,所谓货币区指的是:区域内各成员国货币相互保持钉住汇率制,对区外各种货币实行联合浮动。究竟依据什么标准来确定货币区呢?要素流动性分析蒙代尔(1961)认为:生产要素流动性越高的国家,越适宜组成货币区。经济开放性分析麦金农(1963)认为:经济开放程度越高,越应实行
21、固定汇率制。如凯南(Peter Kenen)主张采用出口商品多样化准则,英格拉姆(James Ingram)强调国内外金融市场一体化准则,等等。,最适货币区理论,赫勒(Robert Heller)总结了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经济开放程度越高、经济规模小,或者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国家的国家,一般倾向于实行固定汇率制或钉住汇率制。经济开放程度低、进出口商品多样化或地域分别分散化、同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密切、资本流出入较为可观和频繁,或国内通货膨胀率与其他国家不一致的国家,则倾向于实行浮动汇率制或弹性汇率制。,8.3 汇率选择理论的新发展,新面临的问题 在资本高度流动条件下,新兴经济体的汇率制
22、度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墨西哥危机、东亚危机、俄罗斯危机和巴西危机的相继爆发,经济学家关于汇率制度的看法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关注的焦点 汇率制度在资本流动条件下的可持续性和危机的预防,成为判断一国汇率制度是否适当的重要标准。,8.3 汇率选择理论的新发展,原罪论(doctrine of the original sin)原罪是指这样一种状况:一些国家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全,本国货币的借贷非常有限。导致企业大量借贷外币(例如美元),结果是出现货币错配或者期限错配。这种“原罪”的直接后果是:汇率或利率稍有波动,便会有一批企业应声倒地,进而银行也被拖入。于是整个金融体系变得十分脆弱。这一理论揭示了,为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放 经济 宏观经济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3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