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动物细胞染色体工程.ppt.ppt
《第五章 动物细胞染色体工程.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动物细胞染色体工程.ppt.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下篇:动物细胞工程实践之,第五章 动物细胞染色体工程,本章主要内容,5.1 自然界的多倍体现象 多倍体、体细胞多倍体及由配子形成的多倍体、多倍体分类5.2 人工诱导多倍体动物*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机制、诱导多倍体动物的方法5.3 单性生殖与人工诱导雌、雄核发育*高等动物的单性生殖、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机理、Hertwig 效应5.4 动物染色体结构的改造5.5 人工染色体 酵母人工染色体、细菌人工染色体、哺乳类人工染色体,理论基础:细胞遗传学,染色体工程(Chromosome engineering)-是按照一定的设计,有计划地消减、添加或代换同种或异种染色体的技术。由Rich和Khush于1966
2、年最先提出,已成为细胞工程和现代遗传育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内容和应用范围:人工多倍体诱导、雌核发育、雄核发育、动物染色体结构的改造及人工染色体的构建等。(细胞遗传知识),植物(Plant),物种 染色体数目(2n=)人 46 小白鼠 40非洲爪蟾 36蛙 26 果蝇 8线虫 2家蚕 56猪 38 马 64牛 60绵羊 54鸡 78,物种 染色体数目(2n=)拟南芥 10水稻 24 普通小麦 42 大麦 14 玉米 20 烟草 48 陆地棉 52大豆 40 西瓜 22,动植物染色体数,动物(Animal),2个,5.1 自然界的多倍体现象,(1)多倍体(Polyploid)-指个体每个细胞
3、中含有3个或3个以上的染色体组(genome)染色体组:指配子中所包含的染色体或基因的总和。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不同称为三倍体(tripliod)、四倍体(tetrapliod)、五倍体(pentapliod)等。,5.1.1 概念,为什么植物中多倍体较多、动物中较少?,-是进化的结果,是生活方式的反应。-植物:固着为生,必须耐受极端环境的改变,染色体多能增加遗传的表型易变性。-动物:可动,能避开恶劣环境生存。,多倍体多见于高等植物,如小麦、棉花、烟草、苹果、梨等,动物少见。,(2)动物中的天然多倍体,早先以为几乎所有动物都是二倍体。在20
4、世纪60年代发现一种美洲角蛙是四倍体。之后,在低等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中也有发现;鱼类多倍体相对较多,虹鳟、鲤鱼、泥鳅和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就是天然多倍体。在人类也发现有三倍体。,人类三倍体问题,有人曾报道了230例三倍体流产胎儿和33例产后幸存的三倍体婴儿临床资料。发现,三倍体胎儿都是二倍体和三倍体的“嵌合体”。一例三倍体婴儿,小头、并指、迟钝,血细胞培养几乎完全是二倍体,但原皮培养中约92%的细胞是三倍体,其余8%是二倍体。产生原因:三种情况:2个精子入卵(占66.4%);二倍体精子与单倍体的卵受精(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分离(占23.6%);二倍体的卵
5、与单倍体的精子受精(10%)。,(3)体细胞多倍体、配子多倍体,体细胞形成多倍体原因:其一,成体体细胞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着丝点已分裂,但细胞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骤变)或生物体内部因素的干扰,纺锤体形成受到破坏,以致染色体未被拉向两极,形成的染色体数目增加。如果这样的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就发育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组织。第二,受精卵在分裂时,遇到特殊环境,会使整套染色体数目加倍。前者可造成躯体某部分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后者可使发育的个体所有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由配子形成的多倍体。在配子形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没有减半,就会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
6、的配子在受精以后会发育成多倍体。因此,多倍体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或配子期、或卵裂期、或体细胞分裂期。,同源多倍体:-系指来源于同一个物种的二倍体以上的个体。成因:第一,有丝分裂异常。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裂而细胞不分裂,使“2n”变成“4n”。第二,减数分裂异常。配子:性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发生分离,形成的配子仍是二倍体。如果2n X 2n 4n;如果2n X 1n 3n。异源多倍体:-系指来源于不同的种间或属间物种杂交产生的染色体数大于二倍体的个体。-成因:先通过种间或远缘杂交,再经染色体加倍而产生异源多倍体。,(4)多倍体分类,异倍体/非整倍体,-指某一个体在完
7、整的正常染色体中缺失或额外增加个别染色体。如果配子第一次减数分裂不正常,第二次减数分裂正常,那么某对同源染色体就会不分离而同时进入一极。导致另一极中一个配子缺少一条同源染色体,从而形成n+1和n-1两种配子。如果第一次减数分裂正常,而在第二次减数分裂异常时,就会形成n+1、n-1和n三种配子。相互受精结果:(n-1)X(n)个体(2n-1);(n+1)X(n)个体(2n+1);(n+1)X(n+1)个体(2n+2)。,5.2 人工诱导多倍体动物,多倍体动物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抗病力较强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剌激了对多倍体研究的兴趣。人工诱导多倍体鱼类和贝类进展较快.两者均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动物,
8、体外产卵、体外受精和体外发育,实验操作简便,而且其人工繁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5.2.1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机制,多倍体是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有两条技术路线:(1)抑制第二极体的排放、或者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鱼类精子入卵时相是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受精后排出第二极体。如果抑制第二极体排放,则形成三倍体(二倍体的雌原核和单倍体的雄原核融合);在形成正常二倍体受精卵后,抑制二倍体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则产生四倍体动物。,(2)抑制第一极体的排放,一般很少采取这条途径。因为鱼类卵子第一极体何时排放难以把握。但在贝类,精子入卵的时相是第一次成熟分裂的前期或中期,此时第一极体排出,容易把握。实验证
9、明,抑制第一极体排放,获得的胚胎的畸形率很高。,5.2.2 诱导多倍体动物的方法,(1)生物学方法:主要采用杂交方法,尤其通过种间杂交获得异源多倍体。刘思阳(1987):用草鱼(2n=48)三角鲂(2n=48)F1(草鲂杂种三倍体 3n=72)可见,雌性草鱼卵子第二极体的排放受到抑制。种间杂交抑制第二极体放出的机制尚不清楚,而种内杂交时,极少有不排出第二极体的现象发生,有三种:生物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化学方法,(2)物理学方法,温度休克法:,用略高于或略低于致死温度的冷或热休克法诱导形成3n(抑制第二极体排放)或抑制第一次卵裂形成4n。优点:廉价、易操作;常用。,成功的关键:能否阻止第二极体的
10、排出。需考虑三个因素:温度处理的开始时间(TA,从受精开始算起)、第二,处理持续时间(D)和处理时的水温(T)。影响因素很多,需要通过生物统计方法-正交试验、方差分析,以获得三因素组合的最佳值。,水静压法 采用较高的水静压(65kg/cm2)抑制第二极体的排放或抑制受精卵第一次卵裂,产生多倍体。优点:诱导率高(在90%100%),处理时间短,对受精卵损伤小,成活率高。缺点:需专用设备如水压机,成本较高,且处理卵的数量有限,不适于大规模生产。,高盐/高碱法 用高出常量浓度的盐或碱抑制第二极体的放出或受精卵第一次卵裂,产生三倍体或四倍体。,(3)化学方法,细胞松驰素B(Cytochalasin B
11、,CB):抑制肌动蛋白聚合成微丝,阻止细胞质分裂。鱼类上因其诱导多倍体效果不好而几乎不被采用,但却是贝类诱导多倍体的最有效的方法秋水仙素(Colchicine):抑制细胞分裂中期纺缍丝的形成,阻止有丝分裂。源自秋水仙,极毒,处理容易形成嵌合体,且存活率低而不太常用。PEG法:用其处理虹鳟精子,精子细胞融合后与卵子受精,获三倍体。其它试剂:麻醉剂:水合氯醛、乙醚等。缺点:药品昴贵,且有毒性,影响处理后的胚胎发育,实践中应用不多。,5.2.3 多倍体倍性鉴定(直接法、间接法),(1)测量核体积。多倍体细胞及细胞核比二倍体稍大。鱼类,测量红血球的核体积之比值方法。2n:3n=1:1.5;2n:4n=
12、1:1.74;(2)蛋白质电泳:血清蛋白,只对特定物种可用。(3)生化成分分析:三倍体具有较二倍体的红血球数量少,丙酮激酶活显著高于二倍体等。(4)染色体计数:准确,但费时。(5)DNA含量测定: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简单、快速、准确测定出单细胞的DNA含量。,5.3 单性生殖与人工诱导的雌、雄核发育,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仅可以成倍地增加,还可以成倍地减少。例如,蜜蜂的蜂王和工蜂的体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受精的卵);而雄蜂的体细胞中只有16条染色体(未受精的卵)。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雌蜂(n=32),5.3.1 人工诱导雌
13、、雄核发育,(1)雌核发育-俗称假受精,指精子虽然正常地钻入和激活卵子,但核并不参与卵球发育,染色体很快消失,胚胎发育仅在母体基因的控制下进行。-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用经过紫外线、X射线或射线等处理后的失活的精子来“受精”,再在适当时间施以冷、热、高压等物理方法处理,以抑制卵子第二极体的排出,使卵子发育为正常的二倍体动物。,雌、雄核发育即单性发育。是通过人工控制产生的单性种群。意义;纯系建立、性别控制、遗传机制研究。,Hertwig(1911年)首次在两栖类蛙的胚胎获得人工雌核发育的证据。Hertwig效应:指在适当的高辐射剂量下,导致精子染色体完全失活,届时精子穿入卵内,起到激活卵球启动发育的
14、作用。,“赫特威氏效应”-Hertwig 效应,Hertwig效应实验:,-当对精子辐射剂量较少(以时间为单位),在极限以下时,受精后的胚胎都正常发育(遗传物质未受破坏,正常授精);-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胚胎存活率逐渐下降(遗传物质受到影响,精子受精异常);-继续增加剂量,又能回复到正常卵裂并提高早期胚胎存活率(精子染色体完全失活,雌核发育成功)。-再继续增加剂量,将精子完全致死,使其丧失受精能力,卵球便绝然不能发育下去(精子失去激活卵子的能力)。,图5-2 紫外线的照谢剂量对光棘球海胆授精早期胚胎成活率的效应(高悦勉等,水产科学,2003,6:1-4),棘皮海胆早期胚胎发育成活率印证存在H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章 动物细胞染色体工程.ppt 第五 动物 细胞 染色体 工程 ppt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3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