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预习架起课堂“生成”的“轻轨”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预习架起课堂“生成”的“轻轨” 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主预习,架起课堂“生成”的“轻轨”【内容摘要】新课标提倡要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自主预习显然是一个重要且有效的途径。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是他自学的起点,也是生成性课堂教学中,学生生成数学思维的重要平台和有力导向。不同的学生需要花费不同的学习时间,正是课前预习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更多的想象余地,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得学生能够“有备而来”,能够在课堂上展现出更深层次的学习激情。【关键词】自主预习自学能力生成所谓自主预习,就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进行初步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等一系列自主学习活
2、动。新课程倡导“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那么课前自主预习不失为一个有效且可行的途径。学生的自主预习不但能提高课堂效率,更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课前对课程内容的铺垫,更有利于学生自信地走入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首先要正视这样一个现象:面对相同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需要花费不同的学习时间。所以,自主预习使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思考前置了,它让学生自主安排思考时间的长短、使学生在独立空间展开个性化的思考,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带着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增加课前预习这一环节,致力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在实践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如何展开预习步骤
3、,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何种有效的预习方法,如何把握利用好学生的预习成果等等内容,都是决定课前预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在我鼓励学生尝试自主预习后,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每堂数学课都是“有备而来”。只要在数学课堂上充分把握学生的预习成果,就犹如架起了课堂“生成”的“轻轨”,能更好把握学生思维方向,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更广泛的生成,更高层次的生成,更快捷的生成。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教学目标,将自主预习活动细分成以下几类形式,分别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1 .阅读教材,给“生成”一个基点。阅读教材包括观察教材上的主
4、题图、将教材通读若干遍,观察教材上的主题图、线段图、朗读“你知道吗”等文字材料。它能帮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预先有了一个明确方向和大致了解。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方程的第课时,我布置学生的自主预习就是阅读例Io这份作业很简单,每个学生都愿意完成。但是预习和不预习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是本课的一个目标,通过自主预习学生就基本熟悉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步骤,也能读懂红框里的数量关系。也许学生对其中内在数理与依据还蒙胧着,但是当课堂中教师作出点拨时,学生已有了生成相应数学思维的基点。2 .收集资料,给“生成”一个库存。收集资料是一个为课时的探索研究做足物
5、质准备及思想准备的过程。可以布置学生借助工具书或参考资料温习有关旧知识、搜集相关书面数据或生活数据、寻找生活中的图形、准备课上需要的工具等等。例如六年级上册中的认识百分数一课,我要求学生预先不但通读例题,更重要的是收集生活中各类百分数信息资料。学生可以从家里物品、超市商品、电视节目、父母口语交流中等等充分的感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课堂上的进一步探索做足物质准备及思想准备。到了课堂上,结合老师的提问或同学的提示,学生都能轻松的扩大对百分数的认知,容易将百分数与分数、比等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更透彻的理解百分数的意义。3 .圈画重点,给“生成”一个方向。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学生如能在预习过
6、程中找到重点难点,那么他就能确定听课重点,以便有目的地听课。例如认识负数这一知识点下教材呈现了缤纷的图片内容,通过预习,学生要能知道这些图片集中说明了温度和高度的数学表示方法,重点找到它们的读法与写法,从读法写法中知道正数与负数的区别。到了课堂上,学生很清楚今天的主要学习内容和目的,能向着确定的目标思考问题。又如六年级上册中的方程的例1和例2,是应用方程解决一些生活中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从例题到练一练,呈现出生活中许多各不相关的问题。如何列方程来一一解决呢?教材上红色框中整理出来的数量关系式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预习时能明显发现这一条。布置学生圈画重点内容,学生一般都能找准,由此加深学
7、生对整理数量关系式的印象,那么学生在学习例题时就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特别是面对含有两个示知量的例2,学生就会在课堂上主动致力于整理数量关系式,比较容易地列出方程解决。4 .列举模仿,给“生成”一个模型。这是预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简单的模仿教材将看懂的内容进行复述,也可以进一步模仿教材找一找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或模仿教材动手操作来感受数学等等。例如六年级上册中的表面积的变化一课,教材通过图片和表格表明:将两个正方体分或合时,会同时增加或减少2个面。受到空间想象能力的限制,部分学生需要观察实物的分合,来增加空间想象。如果这个过程全部在课堂中完成显然比较占用课堂时间。所以这一课的预习作
8、业是在生活中找两个正方体物体模仿分与合的过程,观察面的增加与减少。不同水平的学生会出现不同层次的模仿,有些学生简单的选两个面分合;有的学生则会有三种分合方法。但不管如何,学生都经历了亲手操作。课堂上教师将操作再现,学生头脑中就会调动出有过的分合影像,使知识内化,巩固于心,降低了教学难点又提高了效率。5 .标注疑点,给“生成”一个路标。学生依据个人能力,在预习过程中总有独立思考后还不能消化的难点、无法掌握的方法、混淆不清的知识等,就可以进行标注,留到课堂上重点探究与交流,这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更有求知的欲望与方向。教师要鼓励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这个过程,引导学生会思善思,会发现问题,会问为什么,会提出
9、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六年级上册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教材例题讲述将果汁倒入大杯小杯的情况,试一试讲述大盒小盒装球的情况。大部分学生能看懂例题和试一试中的提示内容进行替换,但是替换后问题怎么解决?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自主解决。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这类题目要用替换的办法来解决?能不能用别的方法来解答?不同程度的学生依据个人能力,在预习过程中总有独立思考后不能消化的难点、无法掌握的方法、混淆不清的知识等,就可以留到课堂上去重点探究与交流,这将指明学生课堂上的求知方向。教师要给学生交流自己疑点的时间与空间,因为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的学情,由此调整教学方案,抓大放小,做到真正的有的放失低耗
10、高效。6 .回忆复习,给“生成”一个导航。苏教版数学教材从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维度体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所以学生在初次接触新知时,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了更好的在旧知基础上构建新知,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回忆并复习;有时学生对构建新知所需的旧知有些模糊记忆不深刻,这必然成为学习的“绊脚石”,只有当学生通过回忆复习扫除障碍后,到课堂上的学习就会更流畅,疑点也能迎刃而解。例如六年级上册中的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一课,需要熟练地判断运算顺序及熟练的应用一系列简便计算法则。学生如果没有在课前通过回忆复习来熟悉,必定占用一部分课堂时间来回忆,而短时间的回忆无法达到一定的熟
11、练程度。所以充分地回忆复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的顺序和法则,一定能大大提高本课效果。7 .尝试练习,给“生成”一次试驾。课前预习不能是一般的走马观花,需要学生尝试用预习到的知识来解决些简单的生活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自学的成功感,这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同时也能在练习中发现问题,找到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例如六年级上册中的认识比一课比较简单,一般预习过后学生都能完成书后“试一试”、“练一练”上的内容。完成了这部分练习后,学生将对课堂练习更有自信参与。但是用比的方式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往往有学生忽视区别比的前项和后项的顺序。只有当学生在尝试练习中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后,才能在教师评讲中有针对性地关注这个问题,防微杜渐。实践证明,学生的自主预习能造就一个带着问题来学习的学生,他们到课堂上是直奔主题而来,他们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课堂交流更积极更自信。他们清楚自己需要学习什么,自己欠缺什么,他们会有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上课时的注意力更集中于重点难点部分,这些都是课堂生成的有力支撑。因此,自主预习后的数学课堂不是教师主导下的精彩课堂,而是因学生出彩而灵动的课堂。自主预习,能造就一个“能自学”、“会自学”、“习惯于自学”的学生,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后续学生必定存在深远影响。【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VVWW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30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