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海洋种质资源的保存.ppt
《[生物学]海洋种质资源的保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学]海洋种质资源的保存.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种质资源的保存,(1)概论(2)掌握大型藻类的纯种保存方法(3)掌握海洋微型生物的冷冻保存方法(4)了解海洋动物生殖细胞的冷冻研究现状,并掌握其保存方法,目 录,大型藻类纯种保存方法海洋动物生殖细胞的冷冻保存海洋微型生物的冷冻保存,概 念,种质是指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种质资源保存是指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保存种质资源,使个体中所包含的遗传物质保持其遗传完整性和活力,并能通过繁殖将其遗传特性传递下去。,存在问题分析,遗传背景清楚的纯系实验生物尚未开发出来。之所以如此,海洋生物在放在人工管理条件下,进行饲育和繁殖困难程度大、经济成本高和保存难度大造成的。海洋
2、生物学领域,实验材料始终依赖天然生物,纯系实验生物仍未确立,如果作为实验材料,难以保证实验数据的重复性。,低温生物学,自从1949年Ploge,Smith和Parkes发现甘油在细胞低温保存中有抗冻作用后,对生物细胞和组织的低温冷冻保存研究迅速展开,并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 低温生物学。低温生物学主要是研究在低温(一般0-196)条件下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等生命现象的变化规律;以及对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生物体活性保存的一门边缘学科。发展此项技术的意义在于克服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进行人工繁殖,并且为品系纯化及遗传基因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海洋植物的冷冻保存,一、大型海藻种质保存,海洋藻
3、类的保存工作起始于20世纪初期对海洋微藻的保护,国际著名的海洋微藻保存机构CCAP、SAG、UTEX、COBRA等主要进行海洋微藻种质资源的保存,其种质保存的数量超过了2000多种,种质收集范围也从早期的区域性海藻种类发展到世界范围内海藻种质采集工作。上述国际海藻种质资源保存主要以微型藻类为主,很少有关大型海藻种质保存的报道,种质保存的方式以细胞继代培养为主,仅CCAP报道了超低温保存。,中国已经发展和建立了一系列大型海藻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收集和保存了大量具有生产应用价值的海藻遗传资源,为大型海藻的种质保存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目前,已经建立低温弱光保存技术、固体保存技术、组织(愈伤)培养、单
4、倍体克隆和超低温保存技术,实现了包括海带、紫菜、裙带菜的种质资源库建设。,大型海藻种质冷冻保存的方法,目前大型海藻种质保存技术按照保存温度可分两大类:传统的低温弱光保存(一般为8-12)和以低温(4)、冷冻(-40)、低温真空冷冻干燥和超低温(-196)为主的冷冻保存。,低 温 弱 光 保 存,传统的低温弱光保存是目前较常用的一种大型海藻种质保存的方法,该方法是在适宜的光照、温度条件下,利用液体培养基保存海藻细胞。低温弱光条件下海藻细胞的代谢水平较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海藻种质的长期保存。现在海带、紫菜和裙带菜等大型藻的种质保存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海 带 配 子 体,海带配子体是一种以有丝分
5、裂方式进行细胞增殖的微小藻体,并可通过两性生殖或单性生殖发育成大型叶状体。目前,海带种质资源保存技术主要是海带配子体的低温弱光保存,通过低温(4)和弱光12 Emol(cm2.s)来抑制海带配子体克隆细胞的生长和发育,使其进行缓慢的有丝分裂,以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利用该技术保存的海带配子体及配子体克隆最长已达26a的时间(1978年保存的“无性繁殖系1号”)。,冷 冻 保 存,生物材料之所以在低温下能够长期保存,是因为低温能抑制生物细胞的生化活动,尤其在超低温条件下,细胞的整个代谢活动等都几乎完全停止,可排除遗传性状的变异,同时保存细胞活力。因此该方法能有效解决海藻种质保存中的污染、混杂和变异
6、问题,有望实现藻类种质的长期保存。目前用于大型海藻低温冷冻保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低 温 保 存,4的低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生物细胞的生化活动、保持生物细胞活力,是一种常见的海藻种质保存方法。,冷 冻 保 存,-40低温能够抑制生物细胞的生化活动、可排除遗传性状的变异,可用于多数海藻种质保存,对于冷敏感的海藻细胞除外。,低温真空冷冻干燥法,1967年Holm-Hansen用该法成功保存了2种蓝绿藻和4种绿藻。低温真空干燥技术的基本方法是先将生物材料低温冻结,然后用真空技术将物料中的水分抽干,使之干燥。,超 低 温 保 存,超低温保存是指在低共熔点(约为-135-139)以下的温度保存材料
7、,通常采用液态氮作冷媒。超低温保存能够长期保持生物遗传稳定性,是目前保存活体生物材料最为有效的方法。超低温保存藻类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20年里主要对各种淡水、海洋微藻的保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很少有关于保存大型海藻的报道。直到进入20世纪80年代才对大型海藻的超低温保存给予了更多关注,采用的方法主要以两步法为主,近年来又发展了胶囊化-脱水法和玻璃化法,并开始应用于大型藻类的冷冻保存。,一 步 法,一步法对早期的冷冻保存方法进行改进,在生物材料中加入甘油或DMSO(二甲基亚砜)后再投入液氮中保存。但是,一步法对含水量较高的海藻细胞一般不太适合,只适用于少数藻类的保存。,两 步
8、 法,该方法的第一步是在保存材料中加入抗冻保护剂,然后对材料进行预冻。第二步是将预冻过的材料投入液氮中快速冷冻。Morris等较早采用两步冷冻法成功地保存了多种藻类。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两步法适用于多种微藻及部分大型藻类的保存,目前已成为藻类种质超低温保存最为传统的方法。两步法的缺点主要是在预冻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降温速率和停留时间,同时要求特殊的设备和技术,而且使用的抗冻保护剂对生物材料有害。,包埋脱水法,包埋脱水冷保存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该法运用了细胞固定化方法的原理,将生物材料包埋在褐藻胶基质中,使其胶囊化(固定化),适度脱水后再进行超低温保存。近年来已将该方法用于几种大型藻类的保存
9、,并获得初步成功。该技术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设备,不使用抗冻保护剂,是对超低温保存技术的一个重大改进,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是预培养条件、脱水速率和胶球含水量。,玻 璃 化 法,近十几年来,应用该技术已经成功地保存了100余种植物材料,包括植物茎尖、原生质体、分生组织、合子胚、细胞等。通过借鉴高等植物玻璃化冻存的经验和方法,相信玻璃化法在对大型藻类种质进行超低温保存方面会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采用该方法保存藻类种质已有成功报道。为了提高保存效果,可以将玻璃化法和包埋法结合使用,该方法集包埋法和玻璃化法的优点于一身,操作简便,可以对大量材料进行处理,而且与包埋法相比,复温后材料再生较早,存活率较高。
10、虽然目前还没有应用该方法保存大型海藻的报道,但该方法为大型海藻种质保存提供了新的思路。,结 论,遗传稳定性是海藻种质保存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选择保存方法、确定保存条件的最重要指标,是判断种质保存技术可行性的重要依据。虽然4的低温保存和-40的冷库保存都能够有效地保存生物材料,且设备简单、经济实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种质遗传稳定性,但是在以上用于海藻种质长期保存的方法中,超低温保存无疑是长久保持海藻种质遗传稳定性的最好方法。,大型藻种质超低温保存的原理,超低温保存一般以液氮作为冷源,又称液氮(LN-196)保存,理论上讲,超低温保存可以大大减慢,甚至终止细胞代谢和衰老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生
11、理代谢强度,保持生物材料遗传稳定性,从而达到长期保存种质的目的。,对大型海藻种质保存基于曾呈奎等在20世纪70年代的的研究,他们通过海藻单倍体的细胞培养探明了海带、紫菜等大型海藻的生活史,并成功分离培养出海藻的雌雄配子体、果孢子、游孢子和丝状体。因此保存海带、紫菜等大型海藻的单倍体在育种中很有价值,可以用作育种材料,也可以用来研究杂种优势。,据统计,国际上已对2000多种株的藻类进行过冷冻保存的研究,这些研究为大型海藻超低温保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近年来超低温保存方法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新阶段,随着一些新的技术开始用于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中,如天然抗冻保护剂-抗冻蛋白的使用,低温生物显微镜的应
12、用以及玻璃化、包埋脱水法等新的冷冻方法的发展和建立,大型海藻的超低温保存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影响超低温保存存活率的因素,实验材料本身的抗冻性对存活率有重大的影响。超低温保存操作过程中的每一步失误都可能对细胞造成致死性的伤害,藻类细胞与高等植物相比,含水量、液泡化程度高,在超低温保存中,更易受到细胞内形成冰晶的伤害。因此,优化冷冻保存程序是提高海藻存活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海藻自身的抗冻性,海藻的种类和株系 海藻的种类和株系差异是决定存活率高低的重要因素。Morris对不同种、株的小球藻的冷冻保存实验表明,他们的抗冻性差异极大,所以藻的种类和株系差异可能是影响某些藻类存活率的重要因素。,海 藻
13、细 胞,Morris的研究表明一般处于静止期的细胞对冻害的敏感性要低于指数期细胞。Benhra在冷冻保存栅藻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而Ben-Amotz对12种藻冷冻保存后观察到细胞年龄与抗冻性无关。因此,细胞年龄对抗冻性的影响可能与细胞的种类有密切关系,不同的材料应选用不同年龄的细胞。,培 养 条 件,预培养 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预培养条件提高藻类的抗冻性。某些营养盐的缺乏和营养方式的改变都可以增加抗冻性。已有实验证明,碳酸氢钠和磷酸盐的限制均诱导出了较大的抗冻性。此外,光强、光周期等培养条件也可显著影响藻类生长发育状态和抗冻性。,零上低温驯化,Ben-Amotz等研究表明,采用零上低温对藻类进
14、行冷驯化是提高其抗冻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冷冻保存程序(两步法和包埋法),两步法1 冷冻操作前材料的处理两步法主要依据海藻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冻保护剂,主要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甘油和甲醇3种保护剂,其中DMSO的使用最为普遍,而在某些藻类的保存中,采用复合保护剂的保护效果往往优于单一保护剂。另外,保护剂使用浓度对海藻存活率有很大影响,常用浓度范围为515。上述几种渗透性保护剂通常在室温下加入,一般需要处理560 min。多数保护剂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毒性大小与使用浓度及处理时间相关。因此,进行保护剂毒性预实验,有助于确定保护剂的最佳使用浓度和处理时间。此外,在冷冻操作前对材料进行适度脱水或
15、降低保存液中的盐浓度都已证明可提高存活率。,所使用的冷冻保护剂应具有以下特性:分子质量较小 易于与溶剂混合 快速渗入细胞 无毒或毒性小 易洗脱 常用的是DMSO。,冷冻保护剂的作用:降低冰点,促进过冷却和“玻璃化”状态形成提高溶液黏滞性,阻止冰晶形成增加细胞膜透性,加速胞内水分向外渗出稳定细胞内大分子正常结构,阻止低温对膜的伤害,2 冷冻操作,主要涉及预冻过程中降温速率、预冻终点和终点温度上的停留时间。若降温过快则会引起胞内冰的形成(intraceller ice damage),对大多数藻类来说,采用较慢的降温速率(0.54min)。但如果降温速率过慢或预冻时间过长,细胞则可能因过度脱水而导
16、致膜损伤和(或)因高盐浓度而造成溶质损伤(solute damage),或称溶液损伤(solution damage)。因此应选择一个最佳的冷冻速率。除此之外,还应选择合适的预冻终点及在终点温度上的停留时间。在藻类冷冻保存中,预冻温度通常为-30-60,停留时间一般为060 min。材料经过预冻后需要快速转移到液氮中,通常是将装有实验材料的冻存管或细塑料管迅速放入液氮中。采用后者可获得更快的降温速率。此外,冷冻过程中藻的密度也是影响存活率的重要因素。,3 化冻操作,不同的化冻操作对存活率有很大影响。一般采用快速化冻法,即将保存材料迅速移入25-40水浴中快速振荡,直至最后一粒冰晶消失。快速化冻
17、法可阻止化冻过程中细胞内冰晶的形成,有关慢速化冻对冷冻保存的影响研究较少。,4 化冻后的材料处理,材料化冻后要尽快去除抗冻保护剂,目前对保护剂去除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通常采用稀释或先稀释后离心的方法,稀释温度和稀释速率都会显著影响存活率。经处理的材料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方可用于存活率的鉴定,研究表明,化冻后材料的再培养条件(光、温和培养液浓度等及存活率的鉴定方法都会对存活率产生较大影响。,包 埋 法,1 冷冻操作前材料的处理首先要对材料进行蔗糖预培养。蔗糖不仅能在脱水过程中稳定细胞膜和蛋白质,还能促进细胞基质的玻璃化,从而提高耐冻性。包埋法的关键在于所用蔗糖浓度及处理时间。另外,在高
18、浓度蔗糖预处理时加入其他保护剂也有助于提高存活率。藻类实验表明,蔗糖预培养是必要的,且宜采用比高等植物较低的蔗糖浓度和较短的培养时间。,2 冷 冻 操 作,主要是确定适宜的脱水速率与脱水后胶球含水量。最适脱水速率与植物种类有关。Morris指出每一种藻都有其适宜的脱水速率以达到冷冻后的最大存活率,Hirata研究发现脱水和投入液氮保存之后的存活率受平均脱水速率的影响。藻类材料的实验结果表明,大型海藻材料脱水速率宜高于微藻的脱水速率。胶球含水量是影响包埋脱水法冷冻保存存活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已报道的几种藻类的最适含水量一般为40,但也有例外。,3 化 冻 操 作,王起华等的研究表明加快化冻速度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学 海洋 种质 资源 保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