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实录.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实录 9、古诗两首淄博师专附属小学 孟强一、导入课题读诗句师: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今天,就让我们从文化长河中撷趣两朵浪花,走进古诗两首。师:齐读课题,生读。师:声音再大一点,生齐读第2遍。师:不要停顿,连起来读。生齐读3遍。师:请同学们拿起古诗,听好要求。自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遇到难读难懂的地方,可以查看注释,也可以问老师。明白了吗?放开声音,读吧!(生读,师板书课题,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师:读的很用心,一起读一遍,好吗?生读2遍。师:诗句读的很好,对于学好古诗很有帮助。二、破题抓字入诗境师: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
2、眼睛,读好题目,对学好古诗很重要。先来看第一首诗,孩子,你来读。(生1读)师:你来。(生2读)师:一起读。(生齐读)师:你读懂了哪个字?生1:夜是夜晚。书是读书。师:你说出了两个字的意思。夜点明了时间,书在这里不是读书,再想想。生2:读懂了4个字,题目意思是夜晚读书见到的。师:你是这样理解的。这里的书是写的意思。生3:题目的意思是,晚上写下的他看到的东西。师:在这个夜晚,究竟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儿童在逗蛐蛐。师:你是从哪里看到的?生1:因为,它说促织是(蛐蛐)师:你是通过注释读懂的,你很会学习。生2:我看到第4句是说,篱笆里有一盏灯。师:你看到了不眠的灯火。生3:第1句和第4句的意思是师
3、:不用说意思,你看到了什么景象?生3:我看到了风声。师:你看到了秋风。生3:补充一点,一灯明是天上的月亮。师:天上有一盏灯,篱笆下也有一盏灯。生4:补充一下,从第一句看到了风吹着梧叶。师:秋风中的梧叶。师:你看,咱们班同学很会学习,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帮助。刚才看到的这些都是秋天里江边的景象。师:这个夜晚,是谁站在江边,看到了那些的景象?生1:叶绍翁生2:写诗的人。师:是作者,他们是一回事。师:我们来看这两句诗,读一读,找一找,诗人对应的是诗中的哪个字?生1:是“风”字。师:不太准确。生2:我觉得是客字。师:说得真好。师:明明是诗人自己,为什么不用我,偏偏用客?这里的客,应当怎样理解?咱们一起来
4、看字典中的几种解释。读出客的解释。生读:(1)客人,(2)客商,(3)顾客,(4)漂泊在外的人师:这里的客,是什么意思?大家一起说。生:漂泊在外的人。师:同学们,可不要小看这一个客字呀,它巧妙地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与处境他是漂泊在外的人。三、音画渲染悟诗情师:我们一起来感受。(播放课件)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1:我听到了风声。师:萧萧的秋风,在秋风中,你看到的是什么?生2:树叶被刮下来了。师:那是飘零的梧叶。多么凄凉的景象呀!师:漂泊在外的人,面对这样的景象,心里会有什么感受?生1:想家的感受。师:举目无亲,能不想家嘛?还有吗?生2:当时的感觉很孤独。师:你是诗人的知音。师:想起家乡,想起亲人,诗
5、人的心里充满了孤独,请大家带上这些感受,读一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师:请位同学读一下。生1读。师:你的声音很洪亮,读的很深情。同学们,朗读古诗就要深入情入境,要深情地读,读出心中的感受。我来读一下。师:再请位同学。生2读师:你读得很深情,把掌声送给他。师:一起这样读。四、情境对话明诗意(播放思乡曲)师:想起家乡的时候,诗人会想起谁?生1:诗人会想起自己的父母。师:白发苍苍的父母,最最牵挂的是谁?生2:最牵挂儿女。师:对呀,就是这位漂泊在外的诗人呀!师:想起年迈的父母,他多想回家,多想好好陪伴在父母的身边呀!带上这种感受,深情地读一读。生齐读。师:他多想回家呀,我注意到这位同学眼里闪动着泪花。还
6、会想到谁?生3:还会想起未成年的孩子。师:孩子最想对爸爸说什么?生4:爸爸,我很想你,盼望你早点回来。师:爸爸也想你呀,我多想好好照顾你们呀。再读,读出长长的牵挂。生齐读。师:大家读出了诗人的心声。师:想起亲人,诗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个夜晚,他会怎样度过呢?我们来看后两句诗,一起读。生读师:此时此刻,诗人又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生:看到了儿童在捉蛐蛐,还看到了篱笆下的一盏灯。师:说的多好呀!孩子们孩子们无忧无虑,玩得多开心呀!那盏灯能驱走眼前的黑暗,却驱散不了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呀!师:让我们展开想象,走进这个夜晚。诗人漂泊在外,在这个举目无亲夜晚,陪伴他的是这群挑促织的孩子和这盏篱笆
7、下的孤灯。展开想象,读一读。生齐读。师:多么寂寞的夜晚呀!夜深了,那群挑促织的孩子,早已回家了,在这个无家可归的夜晚,陪伴他的只有这盏不眠的孤灯。多么凄凉啊,再读。生齐读。师:天快亮了,孩子们还沉浸在甜蜜的梦乡,在这个彻夜不眠的夜晚,抚慰心灵的是这盏不灭的孤灯。读吧,读出彻夜不眠的乡愁!生读。师:不眠的灯火,恰似无尽的乡愁。无尽的乡愁,萦绕心头。我们一起深情地读出这首诗。生读整首诗。师:同学们读得很深情,真的读懂了叶绍翁。师:古人说,诗言志。诗可以读,像我们刚才那样反复地读。还可以唱。你听。(师配乐唱)掌声。师:掌声是送给你们的。放开声音,一起唱一遍。我们一起来唱。齐唱。五、比较对照会诗心师:
8、诗人的心中挥之不去的就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感受,走进王维。你对王维有什么了解?生1:我知道王维是唐代诗人。师:王维是唐代的大诗人。师:他的故乡在生2:华山以东这一带。师:题目中的山东,指的就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师:15岁的时候,王维离开家乡,只身一人,来到京城长安,一呆就是5年。5年里,他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见到一位亲人,也没有亲人的一点消息。九月九日,又一个重阳节来到了,王维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生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读读这首诗,想一想,诗人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生读。师:王维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谁读懂了?生1:最想告诉我们的是,重阳节的时候
9、,很想念亲人。师:他对亲人的思念。生2:第2句主要强调了“亲”字。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生3:整首诗是说,重阳节,兄弟姐妹都回家了,还差王维一个人。师:你真会读诗,已经把这首诗读通了。师:王维身在异乡,非常孤独,思念亲人。这首诗就是来表达这些感受的。一起读一读,体会一下。生齐读。师:读得好,我把这首诗改成了五言,试着读一读。生再读。(异乡为异客,佳节倍思亲。兄弟登高处,茱萸少一人。)师:同学们,五言诗读起来很通顺,很简练。那王维为什么要写成七言诗呢,多了前面的几个字,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一起来读。我读前面两个字,同学们读后面两个字。师生接读。师:自己再读读,比较比较,多了前面的这几个字,能从中读出
10、什么,感受到什么?生读。师:同学们很会读书。你来说。生1:没有前面几个字不能表象王维想家的心情。师:具体说说,从哪儿体会出来的?生2:从第4句。“遍插”。要是“茱萸少一人”,可能不是很多人,遍插就是哪儿都是师:你回答的很精彩,真会读书。遍插,那么多的茱萸,那么多的亲人,单单少了我一人。读诗就该向这位同学这样,字斟句酌。生3:读懂了“独在”,他自己在京城,没有人跟他一块儿。师:这个字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多好啊!生4:每逢,离开家乡不是一年两年了,每次都很想家。师:每一年、每一个佳节、每一天,都在思念家乡。生5:他知道兄弟登高山。师:离家远不远?生5:非常远。师:哪个字告诉你了?生5:遥。师:你很聪
11、明,很会读诗。师:同学们,古人说,一字千金。多了这8个字,我们更能感受到独在异乡的孤独和每逢佳节的乡愁。让我们再次和着熟悉的旋律,深情地吟唱这首诗,放开声音,唱吧!师生齐唱。六、归类抓形巧识字师:我们来看这几个字,一起读。生读(逢、遥、遍)。师:有什么特点?生1:都带走之。师:部首相同。生2:都是半包围结构。师:写这样的字,应该注意什么?生1:别把里面的写到走之外面。师:要用走之把里面的包围起来。生2:走之的“横折折撇”不要写出来。师:你很细心。师:我们一起来写“逢”。里面的折文要写得扁,“丰”有三横,要等距,但不等长。再写走之,平捺要写出变化,有一波三折的味道。请同学们拿起笔,认认真真地写一写这三个字,每个字写一遍。七、回顾拓展点主旨生:这节课,我们精读了第一首诗,略读了第二首诗。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生1:都是作者离开家乡。师:身在异乡。生2:他们都想念家乡。师:有共同的感受。生3:都描写了思乡之情。师:是表达了思想之情。师: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这两首诗。同学们,不论什么人,不论什么时候,不论走到哪里,挥之不去的就是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师:古往今来,这样的诗篇,浩如烟海。给同学们推荐两首诗,这是诗仙李白写下的家喻户晓的静夜思生齐读。师:悠悠的月光,不了的乡愁,这是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一首散文诗,一起来欣赏。师范读。下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7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