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下册《用数学》教学实录与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下册《用数学》教学实录与评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用数学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920页的内容(用数学)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理解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计算来解答,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感受数学的工具性作用。2. 经历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一个问题应具备的条件,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3.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4.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2、活动的态度以及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例3主题图、“做一做”插图)、练习卡纸、评价用的“智慧星”等。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公园可美了,老师想带同学们去公园玩,大家愿意吗? (评析: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由教师谈话导入新课的情景图。这样安排既利于学生立即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又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时间,为下面的学习创设更有利的时空。)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 把握重点,整体感知。 (1)课件显示。电脑出示“公园图。” (2)观察提问。 师:瞧,多漂亮,多热闹的公园呀!仔细观察一下
3、,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发言。 生1:我发现公园里有高大的树木、绿油油的草地还有许多小朋友在做游戏。 生2: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捉迷藏,有的小朋友在丢手绢,还有的小朋友在踢足球。 (4)师小结:大家观察得很认真,说得也很好。公园里真热闹,让我们先来看看这边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2. 分步引导,循序渐进。 (1)解决“捉迷藏”图中的问题 出示“捉迷藏”图 引导观察提问。 师:仔细观察一下,玩捉迷藏的有几个人?(13个人) 你们平时是怎样玩捉迷藏的?(有的找,有的藏) 找的有几个?(6个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藏起来有几人?)谁能把这道题中的数学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课件显示
4、并板贴)引导列式、说算理。师:应该怎样列算式?为什么用减法?怎样算?小结:像刚才这道题,只要知道两个条件,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了。同学们,我们已经参观了捉迷藏的游戏,又为他们解决了一个问题,真厉害!其他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呢?大家想知道吗?(评析:第一个图采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情景图,边观察边提问边补充的方式,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题,让学生列式、理解算式的意义以及算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感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2)解决“丢手绢”图中的问题 出示“丢手绢”图 观察: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丢手绢)谁也来了?(小精灵),他说:“哇!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
5、学,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比较:从小精灵的话,我们知道了两个条件,跟刚才的那道题比少了一个什么?(问题) 讨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讨论时要注意:一个人在说,其他同学要注意听,等他说完了,再发表你的意见。)。 汇报交流评价。哪个小组愿意先来说一说,你们提出什么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组1:一共有几个同学?列式是:8+6=14(个)。还可以列成:6+8=14(人)。 师:其他小组有什么要问的吗? 组2: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组1:因为要求一共有几个同学,只要把男同学的人数和女同学的人数合起来就行了,所以用加法计算。还有什么不明
6、白的吗? 师:第一小组的同学不但能自己提出问题,并用两种方法来解决,还能帮助其他小组解决疑难问题。真了不起!还有什么不同问题的 吗? 组3:我们组提的问题是: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个?列式是:86=2(人)。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组4:那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几人又该怎样列式呀? 组3:其实这两个问题是一样的。列式都是:8-6=2(人) 师:你们认为第三小组回答得好不好?(好!掌声热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老师真佩服你们! 改编题目。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一共有14个小朋友在玩“丢手绢”的游戏,其中男同学有6人,女同学有8人,你能选择其中的两个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生1:14个同学丢手绢,女同学8个,男同学几
7、个? 师:这个问题谁来列式? 生2:148=6(个) 生3:我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14个同学丢手绢,男同学有6个,女同学有几个?列式是:146=8(个)。 小结:同学们真行!既参观了游戏,又学到了数学知识。“丢手绢”的游戏很有趣,踢足球的活动更有意思。一起去看看吧! (评析:第二个图采用给出明确的信息、数据,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图中众多的信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应具备的条件,初步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3)解决“踢足球”图中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踢足球”图 电脑播音:“有16人来踢球,可现在人还没到齐呢,我们等会儿再开始吧!” 启发引导
8、,提出问题。师:听了小男孩的话,我们知道球赛还不能开始,为什么?(人还没到齐)到的有几人?(9人),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一个数学问题吗?(还要再来几个人?)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来公园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而且都解决了,老师真佩服你们!通过刚才几道题的解答,我们已经知道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评析:第三个图采用教师适当提醒,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4)出示整幅图,综合感知,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整幅图,除了我们刚才提出
9、的问题外,谁还能根据图中的数字,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地充分地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提的问题真多,也解决了不少问题。有的问题用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还不能正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以后再解决,好吗? (评析:在学生解决了三个游戏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感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后,通过媒体显示相关数学信息,再引导学生观察整个画面,选择有用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更加明确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如何根据特定的情景,提出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整个探究阶段,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
10、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作用,选取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和活动场面,创设了逼真的情境,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在图文声并茂,静观和动态结合的情境中,呈现公园情景图,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扶半扶半放放”的原则,依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顺序,让学生从图中众多的信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感知解决一个问题应具备的条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活动经验。)三、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1. 书上“做一做”。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帮小朋友解决了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动物园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愿意去解决吗? 边说边演示“做一做”的插图
11、。 (2)提出问题。 师:动物园的动物真多呀,都有哪些小动物呀? 生:有小鸟、小鹿和小鱼 点击出示有17只小鸟,点击飞走8只,再出示有15只小鹿,有15条鱼。 看着这幅画面,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能) 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根据图中的信息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咱比一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最好,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 (3)小组合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4)汇报交流。师:老师刚才参与了几个小组的讨论,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说给大家听?小组选派代表回答。 组1:17只小鸟飞走了8只,树上有几
12、只小鸟? 组2:15只小鹿,有6只在休息,跑了几只? 组3:15只小鹿,跑了9只,还有几只没跑? 组4:有13条鱼,游走了7条,还有几条鱼? 组5:左边有6条鱼在游玩,右边游着7条鱼,一共有几条鱼。 组6:飞走了8只小鸟,树上还有9只,一共有几只小鸟? (5)评价、解决问题。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一下子解决不了这么多问题,老师从中挑出几道,印在练习卡上,今天我们就先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好吗?请拿出练习卡纸自己完成。(你喜欢哪一题就解答哪题,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6)集体订正,同学互评 2. 小结导入。 小朋友们真棒,又发现并解决了动物园里的许多数学问题。接下来,老
13、师想出几道题考考大家,敢试一试吗?(敢)请看书P21、1、2,做在书上。 学生独立做,展示台汇报,师生共同订正。 (评析:本环节安排了两个层次:一是教科书上“做一做”,二是教科书练习中的1、2两题。重点放在第一层次上。“做一做”中提供的是一幅信息量大,开放性强的情境图。由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水平不同,致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层次和爱好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学时,继续利用计算机演示小鸟动态图,先逐步呈现条件:“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15只小鹿”等信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选择合适的条件提出问题。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搜集画面上的
14、数学信息,主动去探索,以此来体现两个教学层次:一是有指导地提问题,二是创造性地提问题。接下来,老师进行评价,并适当“收拢”,挑出其中的几道,让学生喜欢解决哪题就解决那题,还可以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这样做,“收”“放”得当,既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又使三维目标得以落实。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又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第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四、课堂总结 完善认知 1.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收获
15、确实不小。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的生活实际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出示课题“解决问题”)其实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它解决它,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回去也能跟爸爸妈妈提几个数学问题,并解决它。 (评析:采取师生合作的形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教师随机引出课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总评: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9-20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和上学期所学的“用数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和提升。要求学生不仅能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列式,还能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从上面的实录中可以看出,执教老师能根据新课程理念,力求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社会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对我县农村小学教师如何依据本地教学资源,进行课程改革实验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是一节较成功的案例。对如何灵活驾驭课堂、处理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研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