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毕业论文.doc
《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毕业论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摘要 IABSTRUCTI1 绪论 11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渊源 11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12 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及评价221教师素质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影响 222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33传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331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332运算准确性习惯的培养433分析习惯的培养534课堂记忆习惯的培养535创新性学习习惯的培养6参考文献10致谢11摘要:本文围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阐述了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现实意义。给出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注意听讲、运算准确、善于分析、课堂记忆、创新性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等方面学习习惯培
2、养的策略。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习惯。 The cultivation of mathematics studying habits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ocusing o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raining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habits were more in-depth studies. Students on mathematics learning good habit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
3、re given classroom instruction i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in the note to speak, computing accurate and good at analysis, class memories, innovative learning and knowledge of applied mathematics learning of the strategies used to cultivate.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4、, learning habits. 1 绪论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在设计理念上也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会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主动进行数学思维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良好的建构方法和习惯。
5、会学习才能有效地学会主动参与,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归结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差。那么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具体的培养策略又该如何操作? 虽然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张向葵、关文信著)等,这些都为本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但国内外对“习惯”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行为习惯”方面,而对“学习习惯”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依据“现代数学教育理论”从数学学科的角度出发,结合数学学习的心理学特点,研
6、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个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评价及培养策略。1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渊源古往今来,人们对人类行为的认识和研究从未间断。孔子在自己长年的教育实践中,结合自己的成长,在我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认为人的最大差别主要是在于后天习惯的不同。在众多的教育家中,乌申斯基是对习惯问题研究较深的一位,他不仅探讨了习惯的定义问题,而且还论述了习惯形成的生理基础,以及习惯的道德和意义等问题.他说:“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这种能力及其可靠的给我们说明了获得习惯的可能性。在他看来,习惯对于人能起到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习惯在
7、儿童的道德培养和教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一种有效的道德资本,而不良的习惯就像是一笔偿还不清的债务。当代心理学对习惯的研究,虽然更多指向于行为习惯方面,但其关于动物和人类行为习得的研究,给我们学习习惯特征与培养策略的研究诸多有益的启示。1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从少年儿童时期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教育传统。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结合自身学习和成长的实践以及对学生的观察,总结出了很多学习、做人做事的良好习惯:如“学而不思则阁,思而不学则殆”“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等等。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看重后天学习和习得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人的大部分学习习惯是
8、在后天学习和习得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2 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及评价 学习习惯相对于行为习惯而言,主要涉及的是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心理反应倾向方面的内容.因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较为复杂、需要较长时间才可形成的过程。明确影响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因素所在,找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规律,掌握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有着重要意义。21教师素质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影响 从现代教师论的观点看,当今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教师同医生、律师一样,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一种必须经过严格的、持续不断的专业训练而获得专门知识和专业技术的他者
9、无可替代的职业。教师必须具备自身的特殊能力,即教育能力。名家们对数学教师应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普遍认为中学数学教师重要的素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21.1数学修养 对数学的兴趣是教师的第一需要,但兴趣应表现在对数学知识的积极追求,这种追求带来对数学的理解与掌握。波利亚认为,“如果教师也厌烦数学,那么全班也肯定会厌烦数学” 。中学教师应该“熟知自己的科目”,这种“熟知”并不是指仅仅熟悉教材,而是要懂得“更多”一些。弗赖登塔尔提出中学教师的最低要求: 1.能独立运用当今数学的基本方法; 2.能向学生提供理解当今数学结构所需的基本知识; 3.能够对怎样应用数学知识作一些讲
10、解; 4.对于如何进行数学研究有初步的概念。具备一定数学修养的教师就可能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于是数学就成为易学和可接受的了,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极有帮助的。 21.2教学水平 “为了教人家,就要懂得怎样教。”这是弗莱登塔尔等近代名家的共同呼声.名家们认为,热爱数学教学,有献身事业的精神,是搞好工作的基本点.数学教师除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外,还要懂得学习途径和了解学生。如果教师不知道学生怎样从中学习,不知道推进和阻碍学习的关键因素何在,则教学就变的盲目,脱离学生:如果教师不善于通过观察、询问分析作业等途径窥探出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特点,兴趣爱好,意识到学生的困难,学生很难对数
11、学产生反应。另外,教师还要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本领,追求启发的教学艺术,拥有大量激发学生学习的诀窍.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1.3教学态度和人格特征 波利亚提倡搞好教学的精髓之一是:“教师乐意与学生接触,乐意了解学生的期望与困惑,愿意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比作学生” 。克莱因也有类似的主张,他希望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友好的态度和真诚的友谊。 好的教师应富有鼓励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充满希望.中国自古就强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师要为学生做表率,认为教师只有做的比学生好,才能有效的严格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人格特征,无疑会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22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12、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全程发展观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是由若干个发展阶段构成:发展是多纬度、多侧面、多层次的;个体发展存在极大的可塑性,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全程发展观强调心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同时又承认这一过程由一些具体的发展阶段所组成,每一阶段有其特定的特征,它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又为下一特定阶段打下基础。3传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传统数学学习习惯是依据学习习惯出现时间
13、来划分的。那些从历史继承下来的学习习惯可看作是传统学习习惯,如注意听讲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重视学习方法的习惯等等。本节将重点讨论注意听讲习惯、运算准确性习惯、分析习惯和课堂记忆习惯的培养。31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不管学习新知识还是解决问题,都是从注意开始的,注意是产生学习的前提.尤其是数学,比其他学科似乎更需要专心。注意能力的强弱极大地影响着数学活动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听讲的习惯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策略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创设问题情境,促使有意后注意的形成,培养学生注意听讲的习惯。无意注
14、意可以向有意注意转化,进而可以升华为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本身就是人的需要或习惯,有意后注意形成后,人的意志努力就可以减弱甚至消失,而注意仍可自动保持。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转化,学生就会将意识向对于个人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客体集中,从而有助于注意听讲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进而升华为有意后注意,培养学生注意听讲的习惯。 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听讲习惯的重要表现,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注意的稳定性高,学生就能在较长的时间持续的学习,否则就容易产生注意的分散(即注意离开当前的对象而转向其他的对象),半途而废。所以,提高注意的稳定性是培
15、养学生注意听讲习惯的一条重要途径。32运算准确性习惯的培养 运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准确、迅速、合理的运算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运算的准确性是指会做的题做对的能力,它是运算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会做的题却做错了,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干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运算准确性习惯的培养是必要的。3.2.1影响运算准确性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运算准确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2.2运算准确性习惯培养的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知,运算准确性习惯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3.2
16、.21准确掌握运算法则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准确掌握运算法则。在运算过程中,不仅要知道算什么,怎么算,还要意识到严格按照法则进行思考,如在讲解“公式法分解因式”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公式的特征,还要与“整式乘法”中的公式分化开,抑制公式误用的千扰,培养运算准确性的习惯。3.2.22改善注意的分配 由于注意分配的水平取决于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以及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条件(见注意的分配),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改善学生对注意的分配,一方面要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没有掌握有关的技能,要想使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那是很困难的。要改善注意的分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毕业论文 数学 学习 习惯 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