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年级语文教学进度安排周 次起止日期周节数内容安排13月1日2第一单元24-810第一单元311-1510第二单元418-2210第二单元525-2910第三单元64月1-510第三单元78-1210第四单元815-1910第四单元922-2610第五单元10295月310第六单元116-1010第七单元12131710第七单元1320-2410第八单元1427-3110第八单元156月3-710第九单元16101410第九单元1717-2110第十单元1824-2810第十单元197月1-510总复习 学期总目标1、学习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继续掌
2、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2 、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准确认读387个生字。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11个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82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 、阅读。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
3、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写话。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学会“转述”、“劝阻”等方面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6、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7、综合性学习。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
4、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课 题:黄山奇石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掌握会写的8个生字的笔划笔顺; 2、读熟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 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搜集黄山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切入举偶 1、 课件演示。(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选择其中的一块
5、想一想、说一说。)刚才小朋友看到的和描述的是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敢想敢说,发挥了主体作用。) 2、 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好地方?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乘上旅游专列一同去安徽的黄山,去欣赏那里闻名遐迩的奇石,愿意吗?板书课题。 (联系学生爱旅游的实际,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对话平台 自读 1、 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 同桌互相学习,检查读音。 3、 小组合作读,要求:彼此帮助,读得流畅。 4、 大组赛读,要求:比比哪组读得有情
6、感。 (引导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采用活泼的形式促进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识字 1、小组识字。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不会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请教老师。 2、汇报识字。选出小组的代表,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3、分层次读字词。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再去掉拼音读生字词。 4、交流识字方法。 5、游戏检测。教师读生字,学生和教师玩“照镜子”的游戏。评选“识字小能手”。 (识字环节要创设识字的情境,保持学生识字的热情,在交流中多了解识字方法,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 朗读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分自然段指读,其他同学点评议。 3、 小组合作通读全文
7、。 (发挥学生读书的自主性,在朗读的方式上不要限制,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写字 1、教师出示要写的生字:尤、其、区、它。学生认读。 2、 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重点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如:“区”字的笔顺:一区 4、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一、对话平台 复习 摘仙桃游戏:(出示仙桃形生字卡片)你喜欢哪个仙桃就拿起哪个,高高举起,带领同学生读,并为仙桃找朋友(组词或找出形近字),并练习用字词说话。 精读 1、 师有感情略带夸张的语气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黄山石的奇。 2、 学生分组自由朗读。争取做到有感情。 3、 选读汇报。喜欢哪部分就练习读哪部分,再
8、上台展示。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选择内容,选择方式,并给学生阅读以充分的时间,激发学生让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诵读 1、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出自己感受,体会黄山石的奇特与美丽。 2、 配乐齐读全文。 3、 自由练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再试着背诵这一部分,比一比,看谁背得有感情。 (读书要有个性的体验,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感悟,在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进行积累。) 练习 1、 出示课后“想想说说”,引导学生弄清意思。 2、 小组内练习说。 3、 汇报自己的成果。 (结合课文学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拓展 1、现在,黄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
9、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去画一画这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再给它们起些有趣名字吧!画后边介绍边展示。 2、搜集交流。将你搜集的有关黄山的故事、图片等资料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不限于课文内容,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相互交流,培养了语文综合素质。) 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巨、安、块、站。学生认读。 2、 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观察字形。 3、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4、 教师范写,指导重点。如巨,与区字形近似,里面两笔不同。 5、学生再练写,教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课题: 2古诗三首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在理
10、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前查资料 多媒体 鼓励学生背诵古诗词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读古诗1(课件示鹳雀楼图)很久以前,在我国山西有一座楼阁,示“鹳雀楼”词,指名读。(表扬已经认识这几个生字的学生)(识字大王)说说名字怎么来的?课件示“鹳雀”图,说名字来历:因这座楼上常有这种叫“鹳雀”的鸟飞来栖息,所以被人们取名为“鹳雀楼”2鹳雀楼初建时不怎么有名气的。唐代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他有一次登上这座楼时,作
11、了一首诗,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了。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想不想学?这首诗的题目就叫屏幕跳出“登”, 指名读题,齐读。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这首诗。请小朋友先自己练读古诗,看谁能不光把古诗读准确,而且能和所有生字娃娃都交上朋友,先读生字表中的生字。3检查生字课件示没有拼音的诗,且闪烁生字“雀、楼、依、入、欲、穷、目、更”看,古诗中的生字娃娃在向你们招手了,我们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你认识谁就和谁打招呼,不会的可以请小朋友帮忙!指名一后进生上台做小老师领读,读对全体跟他读。(你今天真勇敢,小手也举得这么高,就请你)(给他带上进步的桂冠)再请一名学生(也给你带上进
12、步的桂冠)4检查读诗生字都认得了,那读好诗句就不成问题了,谁来读?开小火车读每句诗,注意引导读出诗的节奏。(课件可画停顿线)5那谁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读好呢?指名读,齐读。6指导质疑请小朋友自己再轻轻地读读诗,想想哪里你不懂?交流疑问。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理解上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小朋友别着急,我们还是有解决的方法的,知道有哪些方法吗?(1我们可以借助课文里的插图,因为这些插图跟古诗的内容有很大的关联。2反复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多读了,自然就懂了。3发挥想象,想象可是理解古诗的一大好帮手)学习方法示于卡片。二、品读诗句(1我们先来看看文中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呀?(在哪里看?他看到
13、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感觉怎样?)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问:白日指什么?(必要时解释为何称“白日: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所以称为白日;可能是因为当时山谷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太阳怎样呢?看图,读句,想。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紧挨着西山)依山尽是说太阳指名再说说这句诗描绘的情景。我们来把这个壮观的情景画下来吧?怎样画呢?简笔画: 连绵起伏的山 让生添画“白日”,再次感受 “依山尽”。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这句话谁能读好?指名读,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她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景?)再指名读,齐读。3
14、那第二句写的什么呢?读“黄河入海流”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指说。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黄河水流是什么样的呀?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示图,交流。示词,认读。谁再来说说这句话描绘的情景,争取用上我们说过的词语。黄河入海的源头在鹳雀楼上是看不见的,因为离得很远很远,作者这样写是他在发挥想象。我们也来发挥想象,把黄河奔腾入海的情景画出来。指名板画。(必要时师帮助)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呀!那我们能用我们的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吗?指名,评,男女比赛,读出气势。4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大海。诗人观
15、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气象是多么雄浑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好好的读读,美美的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示第一句话)指名,两边赛读,齐。5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禁思潮起伏,引读他在想什么?引:千里目指想怎样?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示“更”。(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而是还要往上的意思。)引导说:诗人想:要想,就必须要。(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些景色)这是因为?让生试说。板贴:登高才能望远指导读。评。什么地方也需要更上一层楼?小结: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
16、番努力!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对这句话的新的理解、感受,好吗?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那不断进取的决心5小结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鹳雀楼”,喜欢吗?那把它连起来好好地练练,呆会请你起来朗读,老师还帮你们准备了配乐呢!自由练习,指名,赛读,齐读。(可老师参与)三、情境中指导背诵,小朋友读得多好呀!让老师更喜欢这首诗了。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这首诗先写是诗人看到的,再写是诗人想到的,非常好记,是吧?谁来背?设置情境:注意,你现在就是大诗人王之涣,此时,你正站在鹳雀楼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夕阳挨着群山下沉和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的壮丽情景,你诗兴大发
17、,请(活脱脱一个小王之涣呀!)谁也来做一回王之涣?我们一齐来吧!回去背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欣赏欣赏!四,延伸教学小朋友,其实象这样好的古诗词呀,古诗书上有好多好多。我们平常应该多去读读、背背。我们要让我们的小脑瓜里多积累一些好的古诗词,因为这对你以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好处的。老师知道,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已经在这样做了,是吧?那谁来向大家展现一下你的小本领呢?指名背诗。这么多小朋友想背呀,可时间不允许了呀。这样吧,你们再准备准备,这个礼拜的班会课,我们来举办一次古诗诵读会,到那时你们再来大显身手,好吗?过:下面我们要来练另一样小本领了。五、识字、写字1记生字这课的生字怎样记住他们呢?看田字格,同桌
18、一起记。交流:先说说难记的,再让编出字谜的小朋友说说。相机区别:人跟入,目和木或:哪几个字要提醒小朋友别写错或用错?2指导写问:哪些字感觉比较难写,需要老师教的?示字,说说要注意什么?写此字。(背景音乐)结束:小朋友今天表现非常出色,老师要奖励你们一句祝福的话.示:祝小朋友身体健康,学习更上一层楼!齐读第4节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 学 流 程一、 导入新课,范读二、 揭题质疑,初探明意1 读诗题,想想这首诗可能会写哪些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送何人 去何方 何地送 如何送 )2 自读诗句,探究释疑3 反馈交流探究成果 三、 图文对照,深探悟情1 揣摩诗句,说说从哪些字眼可体会出他们之间的
19、深情厚意?2 图文结合,质疑探究3 讨论交流 质疑插图(课文插图中的诗人站在江边不合适,应站在黄鹤楼的最高层,诗人和孟浩然是好朋友,他想多看一眼孟浩然,就更上一层楼。)(诗人站在江边是对的,李白送孟浩然,从黄鹤楼一直送到江边,望着朋友乘帆远去,不忍少看一眼,直到帆影碧空尽,他还站在那儿,不曾移动半步。他们真是难舍难分啊!)设计理念: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关键在于保护和发展学生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敢于除旧破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东西。这一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思维的空间更广阔,思维更活跃,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强,
20、研究气氛更浓烈。 创新想象,挑战诗人A、 寻找伙伴,合作改诗B、 讨论交流,阐明理由学生改写的诗有:西辞黄鹤楼,三月下扬州。帆影碧空尽,长江天际流。故人辞黄鹤,三月下扬州。孤帆碧空尽,唯见江际流。C、 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很大胆,也很有新意,但是少了孤帆、唯见等词,就不能表达出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而李白用七言律诗就把他与孟浩然的深厚友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字字值千金呐!4 感情地吟诵诗句。四、 总结学法,拓展延伸用质疑探究法,自主选择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等送别诗中最喜欢的一首探究解读。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学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性学习
21、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第5节望庐山瀑布教学目的:1掌握生字词。2根据注释理解诗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朗读、背诵、默写诗歌。4激发学生搜集、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根据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借助文字产生联想,想象香炉峰紫烟缭绕的奇妙景象和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教具准备:有关瀑布的录相标有节奏和重音的诗句教学过程: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1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请孩子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一下,我
22、们已经学过的他的哪些诗篇?2指名背诵。3我们班的孩子真是聪明能干啊!今天,我和你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写景抒怀的名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注意生字“庐”和“瀑”的读音及字形。4课题中的“望”是什么意思?从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作者是站在远处观赏庐山瀑布的。)那么,瀑布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迈着轻盈的步伐去欣赏那飞花碎玉,气势磅礴的美景吧!(播放录相)5看了刚才的录相,你最想说一句怎样的话来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诗仙李白观赏了庐山瀑布后也是心潮澎湃,挥毫写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让我们来读一读吧!二、整体感知,质疑释疑1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诗,要求读通顺,读流利。2指名朗读,相机纠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小学语文 二级 下册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5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