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四级科学下册单元综合练习题.doc
《教科版小学四级科学下册单元综合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四级科学下册单元综合练习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1课1、哪些地方存在静电: 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2、物质具有那两种电荷,为什么有的物质显示带电,有的物质不显示带电? 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的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3、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4、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5、要使电荷流动形成电流需要什么条件? 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
2、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6、什么是电路?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的电流通路。7、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2课1、生活中使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如发电机、电池等,有了流动的电,才能点亮小灯泡,用上各种电器。2、电池是一种便捷式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帽,成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成为负极。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会被损坏。3、发电厂发出的是什么样的电? 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
3、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5课1、什么叫做导体,什么叫做绝缘体? 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做导体。 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做绝缘体。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6课1、开关的用处: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7课1、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3、闪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4、为了避免建筑物遭受雷击,人们通常怎
4、么办? 为了避免落地雷对房屋的破坏,人们通常在屋顶最高处安装金属制造的避雷针和避雷带,通过金属导体与大地相连接,利用尖端放电,使建筑物上积聚的电荷逐渐释放,以避免建筑物遭到雷击。5、我们怎样做到安全用电? 在使用电器时,应先插电源插头,然后开电器开关;用完后,应先关掉电源开关,后拔电源插头,不要用力拉拽导线;不要在同一个电源插座上接入太多的电器,以免造成电路超负荷工作。湿手不能接触带电设备,也不要用湿毛巾擦带电设备,更不能将湿毛巾挂在电扇或电热取暖器上。遇到电器起火,不能用手去拔插头,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绝缘物体将插头拔开。第二单元:1课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繁殖是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小学 科学 下册 单元 综合 练习题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5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