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题研制的问题与对策.doc
《小学语文阅读题研制的问题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题研制的问题与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阅读题研制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针对阅读题没有考查阅读能力、阅读题研制无视目标梯度和阅读题脱离儿童阅读常态等问题。作者提出“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这一研制阅读题的核心概念,通过探索阅读能力的科学测评,明晰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改进阅读教学。关键词:阅读题;阅读能力;目标序列;常态阅读阅读题应该考什么?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研制科学有效的阅读题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教学的健康发展显
2、得尤为重要。纵观当前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评价的阅读题,存在问题颇多,主要表现为:问题一:阅读题没有考查阅读能力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曾提出:“阅读题”没有考“阅读”,考的大多是“基础知识”,一些主观题看起来与阅读内容有关,但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仔细分析一些阅读题,的确没有考查阅读能力,如:“划去不正确的字”、“选择多音字的读音”、“在文中加标点”、“照样子写词语或句子”、“填写关联词”等;还有一些阅读拓展题,如:“你知道哪些珍惜时间的名言呢?将其中的一句写在横线上。”(三年级)“我们还读过很多童话,例如安徒生写的 ,格林兄弟编著的 ,张天翼写的 ,叶圣陶写的 ,生动
3、有趣的语言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四年级)这些题目其实在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很多阅读考题游离于试题之外,假若不读指定文章,以上这些题目似乎也能完成。阅读题,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答案就在文章中”,从而引导学生潜心读文,读通、读懂,读出体会,进而迁移运用。这才是阅读能力的考查。问题二:阅读题研制无视目标梯度阅读题的难度能够检测学生阅读能力的水平层级,但是教师在命题时常常凭借经验、惯性,难以把握阅读题的难度。曾经看到一所学校同一次期末考试中的试题:三年级把句子换个说法“画画怎么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呢?”;四年级改为陈述句“人类的老师不就是大自然吗?”五年级改成陈述句“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
4、时有谁不流泪呢?” 为什么同一所学校,同是期末试卷,三个年级的教师都出现了“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教师们认为“学生总是考不对,我们就多考几次,让学生引起重视。”究竟是该谁引起重视呢?如果不明确同一学段内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不仅在阅读题研制中会出现难度不分,而且也会体现在阅读教学中的作业设计无目标梯度。如,曾经在同一所学校同一天听课中看到这样的作业设计:三年级鹬蚌相争“你有什么想对鹬和蚌说的,写下来。”四年级小珊迪“小珊迪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五年级梦想的力量“对于自己的梦想,你有什么想法,写在作业本上。”以上练习设计,除了课文内容不同之外,练习的难易程度几乎没有区别。问题三:阅读题脱离儿童阅读常
5、态王荣生教授提出一堂好课的较低标准之一“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即语文课所教的听说读写,其取向、其姿态、其方式,要与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所需要的、所运用的一致起来。常态的对立面是变态,比如阅读小说,看到第一句,“开门见山”,看到人物出场,“肖像描写”,然后分析“从上写到下,从装饰写到面容”等等,接着进入“动作描写”,又接着过渡到“心理描写”,最后“通过体现了赞美了”。除了语文课、除了语文教师的备课,没有人这样读小说,那么教学内容显然就变态了。有许多阅读题,也犹如上述阅读教学偏离了儿童的阅读常态,儿童很难懂得语文知识与自己生活的内在联系,很难把别人的文章当作自己心灵的镜子,也很难用“自己
6、”去阅读,真正成为阅读分析的主人。如:“谁说小孩子不会判断呢?是个 句,可以改为 。文中这样写是为了 ”(六年级)这样的阅读题只能是一种“作业式”的阅读方法。阅读,就是从书面文字资料中获取意义的过程。如果不能从文章中掌握意义,就不是真正的阅读者。有时,很多为师者常常抱怨学生阅读题失分多,抱怨学生阅读水平不高。其实,应该冷静思考:评价学生的阅读题是否指向阅读能力评价?阅读题是否在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阅读文本的选择是否吻合学生日常的真实阅读?本文借鉴国外阅读评价的有益经验,基于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提出研制科学有效阅读题的三条策略。一、厘清阅读能力的要素与层级,使阅读题指向阅读
7、能力阅读题没有考查阅读能力,是因为很多教师并不清楚阅读能力包括哪些细项。笔者曾在多个区域让400余名语文骨干教师在一分钟内写下关于“阅读能力”的关键词,统计词频:理解(71.8%)、分析(64.1%)、朗读(30.8%)、感悟(25.6%)、丰富情感(20.5%)、概括(19.1%)、阅读兴趣(17.9%)、提取信息(10.3%)、积累语言(7.7%)、审美品味(7.4%)、探究发现(5.1%)、表达(4.2%),每次总是“理解”、“分析”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越不过“内容分析”这道顽固“魔障”,在阅读题研制中自然就以细碎的字词句段篇的分析理解题为主,命题目的不清
8、晰。阅读能力很复杂。关于阅读能力的定义、结构要素等,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并不少,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各有道理。笔者依据阅读的心理过程,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基于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厘清阅读能力的要素和层级结构,将阅读能力的“平面化”罗列,变成一种“立体化”的界说,这一界说所描述的层级图犹如金字塔一般。依据阅读的心理过程阅读能力可分为由低到高的认读能力、解释能力、概括能力、评鉴能力四个层级,每一层级阅读能力的发展都以下一层级阅读能力的充分发展为前提基础。与阅读心理紧密相关的语文知识、阅读方法策略、阅读兴趣习惯这三要素又构成一个更大的金字塔,将四个层级的阅读能力金字塔包容其中,相互作用,相
9、互影响。(见右图)从纸笔测验的阅读题看,内三角形的四个能力层级更便于考查。图1 阅读能力金字塔明晰了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层级,阅读题的类型可以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理解关键句子的意思、提取信息回答问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领会语言材料中所表达的态度、情感与语气、根据语言材料做出合理的推断、评鉴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将阅读能力的要素与层级对接课程要求,就可以研制每个年级的阅读题。以上城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期末试题(阅读部分)为例作简单阐述。实用类文本:绿色建筑(文章略)试题1.根据文章内容,“绿色建筑”是指 。短文具体介绍了 、 两种“绿色建筑”。2.文中这些句子运用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阅读 研制 问题 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4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