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doc
《小学语文论文: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 所谓“阅读课练笔”就是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文本的内容、形式进行的书面表达练习。其训练时间大多为三五分钟,篇幅以三言两语或一段话居多。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老师对阅读课练笔非常重视,但质量参差不齐。根据笔者的观察与实践,一些阅读课练笔之所以达到高质,是因为其同时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 、准确的定位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鲜活的语言,感受作者包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课练笔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应该为阅读服务,通过练笔(也包括其他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把课文读懂,读透,读好,即“以写促读”。它和作文教学中的写作不
2、管是目的还是要求都是不同的。虽然学生习作也常常涉及到阅读,但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即“以写促写”。不可否认,阅读课练笔对学生的写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它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语言和精神的积累、熏陶,使学生的整体语言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但许多老师对此定位不够清晰,错误地认为阅读课练笔就是模仿课文中的句式、段式、布局谋篇的方法练习写作,就是借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形式写学生自己要说的话。如学了再见了,亲人的第一节,就叫学生模仿课文“一件事情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这种先具体后概括的写法换内容进行练笔。这样的练笔,仅仅是表达形式上的同类迁移,与文本的语言内容和
3、语言材料完全不相干,虽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它破坏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脱离了教学的情境场,与阅读课练笔的目标定位完全相悖,充其量是一种泛化的练笔。如果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会提高阅读能力,也难以提高写作水平,反而会两败俱伤。二、 合宜的内容高质阅读课练笔的内容,都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段的目标要求与文本的特点来设计,既有训练价值,又让学生想写,会写。合宜的练笔内容,如果仅从文本这一层面考虑,一般可从下面几“点”中去寻找:(1)空白点。由于表达的需要,课文往往会留下不少空白。这些空白就给练笔留下了空间。“补白”的过程,不仅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原有的文本内容也被激活。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没有
4、写出医生的安慰和阮恒的回答。抓住这个“空白点”练笔,可让学生明白阮恒举止反常的原因,同时感受他朴素的情感世界。(2)迁移点。教学中抓住文中表达有特点的句、段,让学生反复阅读,通过迁移式的练笔,可达到“举一反三”之效。如教学火烧云一文时,让学生仿写一段形状变化的话,会进一步领略到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多、之快、之奇。(3)情感点。教学进入高潮时,学生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深深打动或感染。这时学生无不有情感喷发的强烈欲望,此时练笔可让学生“一吐为快”。如学完生命 生命一文,就可让学生拿起笔写下自己对“生命”的理解。(4)转换点。教材的表达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转换的。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转换
5、相同的文本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习内容焕然一新。如同样写西沙群岛的海水,可让学生改用“前因后果”的结构写一写。(5)评论点。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尊重文本价值取向的前提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抓住文中的探究评论点进行练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个性的张扬。如检阅一文写道:队员们决定在游行时把靠拄拐杖走路的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教学时,可让学生写下自己对此做法的观点。(6)延伸点。许多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抓住文意进行延伸,对课文情景进行合理性创造,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以达到更高层次,对课文中心的感受达到更高境界。如教学妈妈的帐单时,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妈妈与小彼得的帐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论文 阅读 练笔 特征 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4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