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多一点思考的时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多一点思考的时间.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可贵的课堂沉默让语文课堂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沉默的现象。细究看来,有的沉默有价值,有的沉默则毫无意义。我们应该追求有价值的课堂沉默,这种沉默应该追求提问的深度与质量,让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探究思考的内涵与价值,提升沉默的质感与智慧。这里的课堂沉默特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是教师在对课堂教学的透彻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沉默的氛围,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激活学生思维的恰到好处的沉默。有价值的课堂沉默能创设一种宁静的氛围,让教师的意图震撼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它不是无可奈何的无语,而是一种技巧,一种艺术。课堂教学中的这种沉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为学生留有探究的余地
2、,让学生在沉默中积淀,在沉默中成长。这种课堂上的沉默是可贵的。我们的课堂需要适度的沉默时间,沉默是独立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应该惧怕沉默,反而应该静心屏气,抛弃热闹而没有实效的场面,让沉默的瞬间成为学生潜心会文的精彩瞬间。(一)有效的沉默是静心默读的空间。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恰当的问题情境,这种静心默读前的沉默更能让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地思考。这是一种师生之间真正有效的对话,需要的是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小音乐家扬科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故事扣人心弦,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扬科的喜爱、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愤懑不平。在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元素,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其中所包孕的情感呢? 课
3、堂上,我请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想想这两幅插图分别对应文本中的哪两块内容。学生仔细看图,认真地研读文本,课堂处于沉默中。稍后,陆陆续续地有学生举手回答。生1:第一幅画面展示的是在狂风中小扬科在拉自己做的小提琴,他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全然不顾身边已经起了大风。这就是酷爱音乐的扬科。生2:背景的色彩是黯淡的,但扬科的头发、衣服却都是明亮的颜色,这说明尽管环境很恶劣,但扬科心里仍然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对音乐的向往。他真像一个音乐家啊!生3:第二幅图画的是闪电、暴雨,在狂风中哗哗作响的白桦树。这一切都似乎在控诉着这个吃人的社会。这应该是对应最后一段课文内容,暗示着扬科不幸的命运吧!生4:第二
4、幅图颜色也很黯淡,让我觉得很压抑,很悲伤。扬科太可怜了,连老天爷也在为他鸣不平。在“配图感悟”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沉默,是图文对照式的阅读。以图解文,是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通过这次沉默的积淀,他们能感受到文字背后蕴藏着的深意,并进而展开想象,进入文本描绘的那个特定的背景中去,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二)有效的沉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同时还要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因而仅仅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需要是不够的,还要能创设这种激活思维的外部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拨云见月”“豁然开朗”的
5、诱因。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新的问题:如果请你为文章的其他几个段落配一下插图,你认为该画什么呢?颜色又该怎么处理呢?选择其中一个段落,思考。生再次默读文本,圈划批注,第二次沉默,时间也更长些。而学生交流时精彩纷呈的回答更让我大为惊讶。生1:我想说第一幅的插图,画扬科的正面像,他长得很可爱,在家门口玩耍,他的家很穷,家里没什么东西。背景颜色可以鲜亮一点的,因为他虽然和母亲寄人篱下,但他还是一个很快乐的孩子。生2:我也想说第一幅的插图,画扬科放牛的场景。因为课文中写到他“8岁就做了牧童”。大自然中的景物就是背景,可以画得漂亮一点。扬科骑在牛背上欣赏着大自然美妙的声音,他也在放声
6、歌唱。生3:我来说第二幅画面,爱音乐的扬科。我好像看到了扬科在树林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他的表情是很好奇的样子。背景颜色以绿色为主,要画春天的大自然,因为扬科感到自己真的成了一个小“音乐家”,多快乐!生4:我还想画他躺在小河边的草地上,听青蛙“呱呱”地叫,旁边大树上啄木鸟在“笃笃”地啄着树干,身边还有小甲虫在“嗡嗡”地飞,扬科就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生5:在“可怜的扬科”这个片段中,我想画个剪影。透过窗户里的灯光,可以看见地主的仆人正在狠狠地打扬科,小扬科蜷缩在角落里,因为晚上,背景可以是黑的,只有一轮月亮。这样的话,能衬托出扬科真的很不幸。生6:我补充一下,仆人的剪影画得大一点,小扬科的剪影要画得
7、小一些,这更能说明扬科很可怜,很无助。同学们精彩的答话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超出了我的预设。这一次的课堂沉默是让学生用文字来想象画图,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让他们通过文字看懂扬科的可爱、可怜,看懂当时的社会的可恨、可悲。这些精彩的回答都是基于学生独立思考后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可见,有效的课堂沉默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与热闹的课堂讨论不同的是,在沉默中,学生的思维能更高速地运转,他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他们沉浸在对故事主人公的同情中,他们感同身受,他们透过文字有了自己个性化的独特的阅读体验。这时,沉默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三)有效的沉默是创新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沉默的问题,往往
8、也是最具有思考价值有深度的问题。在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我让学生再次静静地默读全文,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默读课文后,又处于沉默之中。在沉默之后,学生提出了一个极富有创造性的问题:“被埋在废墟底下的38个小时里,阿曼达不会害怕吗?”因为刚刚经历过的“512”汶川地震给了孩子们太多的震撼,在这样的时候再来学习这样的文章,他们感同身受,想得更多更深入。于是,我就把这个问题抛还给了他们:“是啊,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是14个被埋在废墟里的孩子之一,在被深埋的这38个小时里,你会害怕吗?你怕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怕黑,有的说怕冷,有的说怕孤独,有的说怕再也见不到妈妈了,有的说怕没人来救会死,还有的说
9、怕余震来袭教室再次坍塌等等。这时我再回到之前学生提出的问题上:“阿曼达不会害怕吗?”学生再次陷入了沉默中。片刻后,他们纷纷举手,有学生说:“阿曼达也会害怕,但是他相信他的爸爸,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无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有阿曼达的鼓励,有同伴们的相互支持!所以,大家又不觉得害怕了!”话音刚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都给与了他热烈的掌声。课后,有老师在评课时说,课堂上的这一问题的生成是整堂课的一个“亮点”。我想,要是没有了学生沉默的思考,是没有创新的思维的,也就没有所谓的“亮点”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
10、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而这种思维能力的发展一定是离不开有效的沉默的。(四)有效的沉默是方法习得的过程。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其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算是学会了学习。有的课堂上喧宾夺主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的关注;华而不实的问题堆叠,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所获甚少。学生
11、要想掌握学习的方法,还是离不开有意义的沉默。在学习去年的树一文时,针对文本中对话比较多的特点,我预设了一个体会“说”的四种表达方式的练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文中的对话。再在学生朗读对话后请他们合上书本,用多媒体出现出示以下几个句子: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大门回答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那儿吗?然后请学生根据刚才朗读的对话来给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课堂顿时处于沉默中。之后,逐渐有学生拿起笔来开始加标点了。我再请其中一位学生到电脑前来加标
12、点,然后我们一边交流一边总结:人物对话的四中表达形式,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以及无提示语。然后,我还让学生把出示的第一句话改成其他的表达形式来说一说。学生欢乐多种形式来读,如:“再见了,小鸟!” 树对鸟儿说,“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这里学生掌握对话的不同表达形式的过程离不开有意义的沉默。教师不应该为了追求教学的进度和课堂的容量而去压缩“沉默”,反而,应该鼓励每个孩子学会在有效的沉默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并且,尽可能地在课堂里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运用教给的方法去学习
13、、掌握。我觉得这才是沉默的真正价值所在。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必须认可沉默的价值,也应该允许甚至引导学生沉默。因为一味地强调阅读课堂的活跃,实际上是违反常态阅读规律的,同时也会削弱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投入,使之无法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可见,沉默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自主学习的场所,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情趣盎然,充满“语文味”。沉默只是表面现象,学生的思维却在高速运转。在课堂上,当我们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时,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深入文本,在文本中动笔圈划,寻找答案所在的区间,品味语句的内涵,推敲关键词语的含义,如此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给学生安静思考的时间,老师往往可以从中发现学生们真正的迷惑和不解,从而更好地把握课堂,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一位教育专家在一次课堂评价中,曾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要经得起课堂的沉默。”我们应该还语文课堂一个静心思考、“沉默是金”的空间。让孩子们在富有张力的静态中去真正品尝语言文字。参考文献;1中国教育报2教育观念的革命,刘良慧、张先华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4沉默:一种被忽视的教学机智 作者: 王娜娜 李德显5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执行主编:董洪亮 教育科学出版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