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中级“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力训练的现状分析及对策.doc
《小学语文论文:中级“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力训练的现状分析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中级“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力训练的现状分析及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把握目标 夯实基础 中年级“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力训练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训练存在着一些偏差现象:简简单单训练,模模糊糊过场。在教学中,重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阅读能力的训练,需要根据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巧妙而有的放矢地训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助于达成这一目标。关键词中年级;主要内容;整体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中年级的阅读课,要逐步重视对学生进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力的培
2、养。“整体把握能力”,即把握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这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从中年级起重视对学生进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力的培养,能为高年级“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做好铺垫。笔者认为,这里的“把握”不是似是而非的模糊感觉,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训练,而是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明白课文讲的主要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言简意骇地表达。在平常的教学中,这项能力的训练还存在着一些偏差:现状一:简简单单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项训练,往往趋向简单化,点到为止,没有下文。在初读课文时,老师往往抛出一个宽泛的问题: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接着就是学生各抒己见的反馈。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反馈进行归类,不难发现大至存在以下三种情况: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往往以偏概全,只反映文章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在表达时,只是朗读文章中的只字片语,不加组织,一句话就说完了。有些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文中的一些情节,但遗漏了重要的文本信息,只反映了内容的次要方面,概括不全面。这样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就无从谈起。2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一站起来就滔滔不绝,拿着语文书,能把课文中所有的内容从头到尾讲一遍。笔者曾听过一节三年级的阅读课七颗钻石,执教老师在初读课文后,检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前几位学生都说得比较简单片面,老师似乎不太满
4、意。于是,老师又叫了一位学生,这位学生也许受到了启发,把这个故事彻头彻尾地讲了一遍。老师站在一旁,也不好打断他的发言,只好静静地听着。时间在不断地流逝,为了保证后面的教学时间,老师只是匆匆地说了一句下次说得简略点。很显然,像这样片面或基本上等同于复述课文内容的训练,是有悖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3拿来主义得来全不费功夫在教辅书泛滥的今天,有些学生借助教辅资料,在预习课文时,把课文主要内容抄到书上。这样,他在课堂上概括起来如“行云流水”,让你不得不啧啧称赞。如果不加注意就过去了,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滋长依赖心理,能力培养也就失去了有效性。虽然这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但也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现状二
5、:模模糊糊过场在学生或这或那的反馈中,我们需要反思:教师指导作用的缺失。教师在指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时,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去辨别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或退居幕后,或用浮泛空洞的语言评价学生,缺乏精当的指导和思维的启迪。大致归纳一下,有以下两种情况:1在众说纷纭中草率收场在课堂上,老师为了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练说的次数自然增多了。比如在检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时,老师们都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练说,一时间,你说,我说,大家都说,课堂气氛好不活跃。这时,我们发现老师已经退出“舞台”,待到反馈评价时,为时过长,只好草草收场。老师在充分尊
6、重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却忘记了自己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更谈不上有效的训练了。2在简单评价中匆匆过场有人说教师是催化剂,教师催化剂的角色表现在汇报交流时“启发思维,点拨开窍”。但这样的一种角色,在训练把握主要内容时却弱化了。主要表现在学生表达完主要内容后,老师没有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评价。如:当学生十分简单地表达主要内容时,老师就用“能不能再说得具体点?”来评价,缺少了帮助学生表达具体的方法的引导;当学生表达啰嗦时,老师也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删减内容,而不是一句“能不能说得简单点”来质疑。这样的指导会让学生感到
7、一头雾水,能力提高与否自然是不言而喻了。简单的训练,模糊的过场,带来的必然是低效的学习。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重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阅读能力的训练,需要根据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有的放矢地训练,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尝试的:一、牵线搭桥填一填三年级是训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起始阶段,训练难度可想而知。所以一定要描好这“白纸”上的第一笔,让学生觉得把握主要内容并非难事,打消畏难情绪。一开始训练时,老师可以降低难度,为学生牵线搭桥,给他一把梯子,帮他逐步爬到顶点。在课堂上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填空的形式,给学生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论文 中级 把握 文章 主要内容 能力 训练 现状 分析 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4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