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批注一座生本对话的桥梁.doc
《小学语文论文:批注一座生本对话的桥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批注一座生本对话的桥梁.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批注,一座生本对话的桥梁 【摘要】批注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阅读方法,把批注引入阅读课堂,能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真切对话的桥梁,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抓住文本导学系统、重点难点、情感焦点、想象支点、写作特点等切入点教给学生批注方法,并通过交流、点拨、评价、拓展等途径激发学生批注兴趣,培养学生批注能力,就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关键词】批注;阅读教学;切入点;交流;提升 批注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阅读方法,它直入文本,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课文批注就是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
2、所疑、所悟、所得等简明扼要地写在文本相应的空白处,或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应注意的字、词、句、段做相应的勾画圈点。学生的批注是课堂生成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能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真切对话的桥梁,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批注、善于批注?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把批注引入阅读课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一、充分阅读批注的前提 要想让学生对所阅读的文本有所思、所感、所疑、所悟、所得,就必须让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了解,读懂文本是做好批注的基础。朱熹曾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阅读是一种由浅
3、入深的理解,阅读得越深入,理解得越透彻。因此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充分地读书。 当然,“充分地读”不是说将读的数量进行简单地增加。不同的阶段对学生阅读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初读时主要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让学生读得字字响亮,不误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阅读、细细品味、静静思索的“场”,让学生静思默想,自主阅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与文本亲密接触,潜心会文,才能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批注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研读文本进行批注。只有亲历阅读
4、实践,才能真正有所得,才能使阅读能力得以提升,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二、教给方法批注的关键 一篇文章可感可知、可圈可点的地方可谓千人千面,不一而同。对于有良好批注习惯和能力的学生来说,他们读后会有精彩纷呈的批注;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会觉得无从下手。因此,我们要教给一定的批注方法,让他们有章可循。很多老师对学生课前预习比较重视。我认为,我们要重视课前预习批注,更要注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他们抓住文本的重点难点、情感交点、想象支点、写作特点等批注切入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强化学生捕捉批注点的敏锐性,使批注之力用在刀刃上,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思考。1. 关注教材导学 新教材灵活
5、地在课文前、中、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或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或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内容,或引导学生揣摩遣词造句的精妙和文章写法,或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其实,这些文中的小泡泡既可以作为学生写批注的提示或范例,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学习资源,教学生写批注。如在翠鸟的第三自然段旁有一个泡泡:“翠鸟的动作真快呀!”其用意是提醒学生注意段落中精彩的动作描写。教学时首先告诉学生:我们读完课文也可以向这位小伙伴一样把自己的感受用最简练的语言在书本的空白处记录下来;然后再引导学生读文本:“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翠鸟动作快?可以把关键词圈
6、出来,并用文字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理解。”这样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批注写得更有深度,更具个性化。 此外,每篇精读课文后的思考题和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都是教材的导学部分,可引导学生据此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构建、自主批注。如最近在北仑举行的宁波市语文优质课比赛上,鄞州的章婷老师执教略读课文夸父追日一课,就是根据学习提示采用引导学生写批注的方式来感悟神话的神奇。在品读语句“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时,章老师先示范写批注,让学生明白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让学生学写批注来学习课文其他重点语句。 师:像这样句子还有很多啊,读
7、一读这段话,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神奇? 生:一眨眼 师:就相当于一下子从宁波跑到了北京,比火箭还快! 课件出示老师的批注:赛火箭,神(在句子“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下面) 生:像风一样 课件出示老师的批注:与风比,快(在句子“像风似的奔跑”下面)师:像老师这样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叫作批注,请你再来读读课文,也来作作批注。(于是,学生再次自读自悟,师引导学生关注词语学习写批注,交流批注。)这样的批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让课堂教学更简洁、高效。2.聚焦重点词句 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精妙传神的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教学过
8、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批注感悟,以便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对文本人文内涵的领悟,大大提高阅读教学效益。如珍珠鸟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句话,创设问题情境:“珍珠鸟是怕人的鸟,为什么不怕作者,和作者如此亲近?他们之间的信赖是怎么产生的?” 于是学生带着问题静静地细读文本,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批注。有的抓住“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批注:“给鸟儿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有的抓住“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睛惊动它们”批注:“知道鸟胆小,不去打扰它们,尊重它们。”有的抓住“不管它”批注:“小
9、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撞灯绳,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那是作者的包容和爱。”有的抓住“抚”批注:“作者对待鸟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动作充满浓浓的爱意,鸟儿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亲近作者。”这些批注都是学生紧紧围绕重点句子自读自悟,是对课文的深层次思考和感悟。通过批注交流,学生体会到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正是有了作者对鸟儿的“尊重理解宽容关爱”,才有了“信赖”,才创造了那份美好境界。3.剖析思维困惑学生读课文时,难免会遇到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的疑点和困惑。对于学生与文本之间认知或情感上的冲突,教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将自己的零零碎碎的想
10、法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交流,思维碰撞,使自己的理解更系统更完整,从而解决疑点,突破难点。如路旁的橡树一课教学中,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后,有一位学生提出自己疑惑的地方:“笔直的公路因为一棵树而弯曲,不但不方便行人车辆,而且多修了路,多费钱、费力、费时间,这值得吗?”有不少学生听了随声附和,觉得挺有道理。看来这就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于是我请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文中具体的语句中寻找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做好批注。然后,不同观点的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通过辩论,学生明白工程师和工作人员被橡树勃勃的生命力和美感所震撼,不忍心砍了橡树;明白了他们爱护橡树,把橡树看作大自然的一部分,他们有很强的环境保护意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论文 批注 一座生 对话 桥梁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4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