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多元化评价实践与探索.doc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多元化评价实践与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多元化评价实践与探索.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送给学生一串“糖葫芦” -语文综合性学习多元化评价实践与探索每当在超市里看到那一串串流光溢彩的糖葫芦时,便使我想起了这么多年来学生所参与的一次次综合性学习,不就像那一颗颗甜中带酸的山楂吗?如果为它们抹上外面这一层晶莹的糖浆,不就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综合性学习中。这一层糖浆是什么?那就是评价。如果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能够做到科学、合理,相信可以消除学生综合性学习中的放任自流、低效等弊端,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反馈信息,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热情。 一直以来综合性学习没有相应的评价方法可用,许多老师都认为综合性学习不属于笔试范围,搞不搞无所谓,只要把课文中要求的阅读材料学完就可以了;有
2、的老师则认为自己可以完全退出,至使学生放任自流了。从学生角度来说,如何保证小组成员全员参加,防止“搭便车”的现象?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成绩在语文成绩中处于什么位置?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惑我们。当我再次捧起语文课程标准时,使自己从困惑中走了出来,根据课标中的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结合班级的实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三次的独立综合性学习为落脚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尝试从评价的主体、形式、内容等方面,使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而引导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断走向深层次,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孩子们小学生涯中一串甜美的“糖葫芦”。一、倡导全员参与,拒绝主观评价。 一直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主体是教师,而且是
3、绝对的权威。作为被评价者-学生对于评价的结果往往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这样的评价是违背课标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应该改变单一的评价主体,让学生、家长甚至是社会人员共同参与评价,使评价更趋于全面,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使他们真正成为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在五年级下册的走进信息世界这一独立的综合性学习中,对于学生的评价除了小组同学之间的互评外,我和孩子们共同设计了家长评价表和被采访者的评价表。如家长的评价内容重点为:1、您的孩子是否乐意与你们交流他们小组的活动选题,并请你提出建议?2、您的孩子是否调查了你们全家的信息渠道?3、您认为您的孩子对于本次的活动参与是否热情?4
4、、您的孩子在参与活动时,能否运用各种现代化信息工具.通过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在家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情况,从另一个角度反馈出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情感态度、学习效率等,同时也充分利用家长的智力资源,吸引家长指导甚至参与到孩子的综合性学习中,使他们成为保障综合性学习开展的一个有力的后盾。为了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并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于是设计了一张被采访者的评价表:您认为孩子在采访时,有礼貌吗?采访时语言能否针对主题?在采访时,是否发挥了小组的合作?请您为他们的采访写一句综合性评价让学生、家长甚至是社会人员都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使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更加全面,更能调动孩子们
5、参与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发展。二、关注活动过程,拒绝单一评价。 语文课标中指出,评价要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该加强形成性评价。特别是综合性学习,既要有对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评价,更应该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合作态度、参与程度和搜集资料等能力的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随时了解各小组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指导他们进行分门别类地汇总,指导他们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去粗取精,同时还应该关注每一组活动的进程,进行阶段性评价,督促和指导学生下一阶段的活动。在六年级上册的轻叩诗歌大门这一独立的综合性学习中,我采用了让每一小组建立综合性学习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综合性 学习 多元化 评价 实践 探索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3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