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以生为本尝试“小先生制”——农村语文生本课堂的实践与研究.doc
《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以生为本尝试“小先生制”——农村语文生本课堂的实践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以生为本尝试“小先生制”——农村语文生本课堂的实践与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以生为本,尝试“小先生制”农村语文生本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一、“小先生制”课改在我校的缘起1课程改革的呼唤。我校语文、数学学科教学实力较强,其他学科教学力量相对薄弱,没有实现教师全部专职化。课程改革后,新的课程设置,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小学中高段开设了英语课,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反思,我们行动。2005年,学校开始在师资配置上进行大胆尝试,在中高年段开始实施起“双班语文教学”。这项教学改革,促进了各门学科的专职化,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使教师得到更专业化的
2、发展。2学教方式的转变。 双班语文教学,符合课改的精神,同时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为了孩子,教师既要做“易中天”,更要做“毕福剑”,为学生量身打造“星光大道”。必须看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进步点和闪光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本学习环境下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从转向知识的传递者、信息的主要来源、学科内容专家和知识宝库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辅导者、指导者、知识导航者与学习伙伴教师控制与指导学习中的一切教师给予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选择与责任学生的角色从转向信息被动的接受者,复现知识,学习是一种孤苦伶仃、独善其身的活动学习过
3、程主动的参与者,像专家一样积极参与创造与分享知识,学习是彼此协作分享、互补融通的活动3小先生制的产生。我校是陶行知实验学校,“小先生”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他说:“生是生活的,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人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又如陶先生在自动小学小影诗云:“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这应该是陶行知为普及教育而提出的一个伟大的教育方法。“先生”的话语犹如春风化雨,深入练小每位师生的心里。 “小先生
4、制”的研究成为学校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转变学教方式的抓手。让先会的孩子当 “先生”,在自己的团体内“兵教兵”,何乐而不为。教育家叶圣陶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教孩子学会学习,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走过课改的困惑,我们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小先生”制很快在“语文教学”中“热”起来!全校教师提出“为教而学”“人人培养小先生”,为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全校学生提出“以教促学”“人人争当小先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课程改革促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得到了变革。二、“小先生制”的实施我校是农村小学,很多教师都有过复式班教学的经验。双班语文教学激励教师,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必须激
5、励不同层次的孩子快乐学习、主动发展,“小先生”应需而生。课前指导小先生主动预习,培养孩子自主探究能力;课中,人人争当小先生,以教促学;课后,协助教师检查背诵,阅读,习作和简单的批改,“兵教兵”共同发展。某种意义上说小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具备了与老师同样的魅力,也是辅助双班语文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一)“小先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1课前,主动预习,当好自己的小先生“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陶行知语)。教学中,我们为学生的预习,精心地设计有效的导学案,让学生当好自己的小先生。先当好自己的小先生才有资格做别人的小先生。教导处统一导学案的模板(见附件1)设立不同层
6、次的先生头衔。(例如,在实验中,我们把课前预习,称为课前研究。设立了不同层次的先生头衔:字词先生研究字词,句子专家研究句子,阅读侦探研究段落,作文大师研究写法。让不同层次的孩子找到预习的方法与乐趣)各教研组根据学生年段和教材的不同自行调整,形成富有个性化的方案,分门别类。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本,教师首先要考虑到预习方案的有效性,步骤的科学性,方法的合理性,条理的清晰性。在形成预习方案时,既要体现预习方案的针对性,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让学生参与到预习方案的设计中来。通过 “预习金点子”“我的预习我做主”等活动,激发学生潜在的自学能力,精心设计各类预习草案,并在老师的整理下形成固定方案。
7、(见附件2)例如:403、404班沈红亚老师两个班里的学生琢磨出一套教自己预习的好方法。教师在新授课之前,总会设计一个帮助学生学会预习的指导环节,即选取一定数量(一至两题)的题目在课堂上解读、讲解,为同伴提供学习帮助。这样的题目由学生自己做上标记,上交后再由老师批阅审核,确定该堂课的“小先生”人选。她班原有几个孩子是从没有预习课文的习惯的,自从班上开展“小先生”活动后,他们为了能争当到“小先生”也积极参与到认真预习的行列中来了,一学期来,孩子的语文习惯明显得到改善。2课中,主动 “教”“ 学”,当好别人的小先生课中,我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预学组学展学导学问学”,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孩子
8、身上蕴含巨大的潜能,他们中有不少人经过老师的培养和锻炼,能做同学的小先生。从“小先生”参与“学”“教”中,我们可以悟到,课堂是孩子们的课堂,老师是孩子的良师更是益友。正因为有了课前的研究,课堂就成了小先生“教”和“学”的舞台。孩子们为教而学,乐学乐教,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例如请小先生教字词,请小专家讲句子,请大师评作文等,孩子们兴趣盎然,表现出空前的热忱。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当然,我们对备课制度进行改革。首先,反思课堂是否以学生为主,受学生喜爱,提出 “旨在助学”的集体备课。在课前预习方案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学案,选定“小先生”人选,参与“学”“教”,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班级进行调整和反
9、思。其次,反思作业有没有做到精讲精练,每节课保证10分钟作业时间。面对一篇课文,我们想的是:“我们的孩子”(特定的教育对象)应该从中学习哪些内容,其中哪些内容是学生目前通过自学可以完成或基本完成的,那些内容是需要老师着重点拨的。然后将这些内容以合宜的形式做成习题,发给学生。例如四年级建立的有效错题库,五年级研究学案,六年级研究读写结合。我们的 “小先生”给题库取了好听的名字“我的作业,我做主”。(见附件3)第三,反思学生有没有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展。我们的“小先生”有没有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展示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学”“教”的结合点在哪里?实验中,教师灵敏适度的设置反馈环节:小先生教字词,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经验 交流 材料 尝试 小先生 农村 语文 课堂 实践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