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绿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doc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绿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绿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绿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环境,教育先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传统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只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环境教育,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唤醒学生自觉去关爱自然、爱护地球,为绿色明天播下绿色的种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挖教材 丰富环保内容 现在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其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按一定的比例渗透了环保教育因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深入研读教材,努力挖掘课文中的环
2、保教育素材,围绕语文教学目的,因文、因人而异,恰当地选定环保教育的目标、方法和途径,把环保教育素材和自己的德识才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到教学程序中去,以丰富的环保教育内容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中如何突出环保教育的因素,我这样去尝试:通识教材,确定渗透环保教育的总体目标;根据总目标设计好单元课文中的环保教育的渗透点,使每个单元的环保教育渗透扣点连串,连串成片,有计划、有目的地达到环保教育的层次性和渐进性,以丰富的环保内容向学生传授保护环境,美化生活的意念。 二、创设情景 诱发环保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这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平等对话的过程,更是学生与大自然进
3、行窃窃私语、情感融冲的过程。苏霞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周围的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因此,在渗透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因文而异,创设充溢情感、饱含激情的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环保教育内容由呆板变活泼,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课题,创设“愤”“悱”的教学情景,造成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再提出问题故事里的村民们为什么上山砍树?树木给他们带来什么?后来这个小村庄发生了哪些变化?如果你们是这个小村庄的村民,为了不让村庄消失,该
4、做些什么?虽然我们没像那些村民一样上山砍树,但是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在消耗着大量的树木,请说一说树木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联系?为减少树木的砍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学生听得非常认真,讲得头头是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诱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又如教学桂林山水,课前引导学生听乐观图,披情入文,创设融洽、愉悦的教学情景,造成一种“心求而未得”的教学境界,鼓励学生想象游览,想到教材之外,去感受大自然朴实无华的魅力,去感悟大自然捧给人类的琼浆,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愿望。三、读写结合 培养环保意识 读写结合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指导学生读文入情,因情悟文,由文明理,可让学
5、生初步懂得保护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再通过写,把学生懂得的环保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受到震动,从具体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如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曾以生命之水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今日竟被视为“中国的忧患”?这深刻地说明了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相互影响,但“人为破坏生态环境”与“黄河变化”,时间跨度大,离学生生活实际甚远,学生难于理解接受。为了缩短时间跨度,增强教育效果,教师首先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黄河水泛滥”、“人为乱砍乱伐”等场景片断,使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人为破坏”是造成“黄河变化”的一大原因。接着组织学生抓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教学 论文 绿色 教育 语文 绽放 异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