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以读为本有效朗读.doc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以读为本有效朗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以读为本有效朗读.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读为本,有效朗读 摘要:朗读教学不但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它与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相连,能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它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值得重视。在朗读教学的设计上,应根据朗读教学的要求,遵循朗读教学的原则,有的放矢的从朗读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几方面来考虑,并通过范读、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等对学生设计出绘声绘色的朗读教学,把朗读做到使听者感到声声入耳、心心相印,使读者感到耳濡目染、心领神会。关键词:朗读教学 作用 设计朗读是一种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共同参与,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言语,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互动的、非常
2、有效的学习方法。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得来,都离不开读。朗读本身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朗读的作用是巨大的,虽然不能说是万能,它那潜移默化的威力真是“妙不可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朗读的作用,并进行恰当的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发挥它的巨大作用。一、 朗读教学的作用(一) 朗读在古代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中,朗读占有异常重要的位置。学生读古书、学古汉语全靠朗读,私塾先生根本不讲什么语法、句法,他们只让学生大声朗读乃至背诵。对于朗读的重要性与功能,古人早就有大量精彩的论述。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千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1而
3、且对于朗读的要求、方法、要领等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古代大教育家朱熹对朗读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又指出:“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2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的实践,提高阅读水平,培养语言能力。因此在古代文言和口语基本脱节的情况下,语文教育基本上能让大部分学生得心应手地运用文言写作,这恐怕主要得归功于朗读的教化。所以,我认为古代涌现出如此多的名垂青史的大学者、大作家,如杨雄“读千赋”,杜甫“破万卷”,他们用吟诵的方式学习语文,却取得巨大的成就,这就说明朗读的重要性。以读为本
4、是作为中国几千年来母语教学传统中积淀下来的精华。我们就要取其精华,在语文教育中加以推崇。(二)朗读在现代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和当代语文教育家都提倡朗读。徐世英先生的一段话真是独到而深刻。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章,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3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19年级各阶段朗读训练都有明确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要
5、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第三学段(56年级)到第四学段即初中各年级提出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习”到“用”再到“能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足见朗读的重要性。审视我们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却不难发现:学生人人在朗读,但朗读水平普遍低下。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于朗读的地位没有形成准确的认识,对朗读教学没有形成明确的目标,对朗读的指导没有形成有效的方法教学时,朗读目的不明确,读前缺乏明确要求,读中没有具体指导,读后忽视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老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有口无心地念着,毫无美感可言,何谈良好的朗读习惯、声请并茂的琅琅书声。因此,在现代语文教育
6、中,我们要把“朗读” 提到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朗读的作用1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去读书。朗读对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传达到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朗读课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对课文认知不断深化的纵向推进。围绕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中心基本要求,我们一般分三个层次进行朗读:一是整体感知层面的朗读,二是感悟层面的朗读,三是积累层面的朗读。初读课文,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进行整体感知,了解文
7、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就像是在高空拍摄的城市全景鸟瞰图。再读课文,学生通过感知、领悟、想象、联想等共同活动,细细揣摩语言文字,进入其境界,体会其情感,从而能够虑心涵泳,以声传情,声情并茂。2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在读中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感性积累基础上,能直接快速地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进行语感训练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重要手段。叶圣陶先生说:“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使人们对规范语言的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4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声音信息
8、比文字符号更具可感性,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口耳眼三种器官协调参与活动,有助于增强语感。古人云:书要苦读,不读不能得其要旨,不读不能知其意味,不读不能领略语言之美。这内中的“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即是一个潜滋暗长,积少成多,有感到情,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这样,良好的语言习惯养成了,语言修养加强了,语感也就具备了。3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绝不是“念字出声”的无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了,他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自
9、然而然地强了。这些能力作用于说话上,学生必然会说得趋于简明、流畅、连贯、得体、有条理,同时,如果学生经常性地朗读,其结果必然是熟能生巧。表现在说话上,学生就能逐步取得发音清晰、音量适中、感染力强的效果。4朗读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汉语言的悦耳动听的音乐美,依类象形的文字所表达的意象美,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浓郁温馨的人文美,淋漓尽致的情感美,鲜活灵动的人文美。专家总结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爱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朗读能够把作者心灵跌宕起伏的旋律,与学生的领悟、感知结为一体,充分体验作者的情感,完全沉浸在作者营造的意境中。又因为朗读是把无声语
10、言转化为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因此,朗读者可根据文章的内容,调节语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情感的褒贬,从而感受美、体验美。总之,如果语文课堂离开了朗读,就像领着学生来到金色的沙滩,看到从沙粒上轻轻擦过的海水,仅仅说那是“水”,就辜负了一片美景。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抑扬顿挫的朗读,会使学生领略到旖旎无限的风光,感受到难于言传的韵味。 朗读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可以说,它是一切语文能力形成的手段和桥梁。 二、朗读的设计要做到准确、清晰,并能绘声绘色,娓娓动听,使听者感染到“声声入耳,心心相应”,使读者感到“耳濡目染,心领神会”,必须学一点朗读的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教师要让学生
11、逐步掌握用声音表情达意的规律,以求再现文章的意境、形象、感情、体现文章的韵律美。(一)朗读训练的技巧1停顿。所谓停顿,是夹在一串朗读音节中有长短之分的间歇,它是服务于、决定于句子内容的。朗读时的停顿主要有标点停顿、结构停顿、语法停顿等。 (1)标点停顿是指标点符号的停顿。一般标点符号的停顿时间是有长短的:省略号、破折号句号、问号、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但也并不是绝对的。(2)结构停顿是指文章的节、段之间作适当的间歇。一般的时间间歇是题目意义段自然段层次句子。(3)语法停顿是指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根据语法规律做适当的停顿。如主语、谓语之间的停顿、句子中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等等。停顿不是朗读活动的
12、停止,不是情感的中断。正确运用停顿,可以构成语言的音乐美,显示语言的逻辑性和节奏感,正确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2重音。所谓重音,就是把一句话中的某个词语读得响亮些的语音现象。重音的恰当使用,语音的节奏将显得活泼生动,增强表达效果。重音一般可分为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感情重音等等。(1)语法重音,由语言自身的节奏所决定,与句子语法结构联系紧密。如中心词的修饰成分定语、状语、补语要重读;疑问词、叹词重读等。(2)逻辑重音,为了结合文章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而强调某一部分的重音。(3)感情重音,是由于情绪特别激动或文章的高潮部分而产生的重音。一般要在对文章内容有了深切体会,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的时候,用适
13、当的声音进行表达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3语速。所谓语速是指朗读和说话时的快慢处理。一般有快速,在表达紧张、危急、兴奋等情况时用;中速,在表达叙述、说明、介绍等情况时用;慢速,在表达悲伤、思念、缅怀等情况时用。4语调。所谓语调,是指一句话调子的高低升降变化,一般和语速有着密切的关系。语速缓慢的,语调往往下降而平抑;语速急切的,语调往往随之上升而高扬。例如,繁星第三段写作者在海上看星天,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深蓝色的天空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朗读这句话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在“深蓝色的天空”后稍作停顿,表现出星空的广阔无垠。“悬着”要读得轻一些,并稍作停顿,使人感到“悬”字所体现的那种四面无依无靠的形
14、态。“无数”要重读,以突出夜空星星数量之多。“半明半昧”要读得慢一些,语调轻柔一些,“半明” 之后稍作停顿,体现星光闪烁的情态。(二)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1教师的范读聪明的老师是利用范读,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饱含深情地朗读,使学生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沉浸于课文的情感之中。这样才能以情传情、以情染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所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如果教师未能为之动情,学生怎能动情?我们曾进行过调查,一个朗读水平高的语文教师任教班级的学生要比一个朗读能力一般的语文教师任教班级的学生朗读能力强得多。这说明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具
15、有积极的影响力。我们是这样做的,范读要把握好时机: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感觉比较困难,如生字很多,句子较长,文章意思深奥难懂等。此时教师的范读不但可有激趣之效,还有引领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之功。在学生对课文个体感悟、情感体验尚欠火候时,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推助的作用,使学生的朗读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如小鹿的玫瑰花这课,“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学生体会到小鹿焦急地盼望看到玫瑰花的心情,但表达起来很难,因此我适时地范读,帮助学生表达情感。学生学完全文后,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将深化文章的思想感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此时再让学生读一读,赛一赛,将会充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16、与热情,从而达到训练语感、渗透情感、提高朗读能力之目的。但是并非所有的课文教师都要进行多次范读,也不是所有的课文教师都必须范读。应该因文因人而异,即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定,随学生的学习理解情况而定。2配乐朗读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语文课文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讲授翠鸟一文,我们录下“翠鸟羽毛鲜艳以及捕鱼”的画面和声音,读时抒情缓慢,把人与鸟之间的和谐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收到相当成功的效果。又如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以读为本 有效朗读 小学语文 教学 论文 有效 朗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3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