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关键词语教学之我见.doc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关键词语教学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关键词语教学之我见.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词语在学生的心里开花 关键词语教学之我见语言最小的单位是“词”,识字要通过词才能理解字义;句子要凭借词,才能组合排列。对语文学习,字词是基础,是根本;没有了新词汇的吸收和内化,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显得空洞和苍白。记得维果斯基曾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在语文学习中,关键词语的品读、体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如何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沉浸于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领悟到汉语言的神韵和妙处,让词语灵动起来,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现在,我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运用”让词语扎根在学生心中在低年级句子训练中,造句是重
2、要的方式。通常我们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个词的句子,然后说说这个词的意思,最后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其实,我们似乎还可以选择更好的方法。乌鸦喝水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石子。这里有个训练点:“许多”。我设计了这么几个环节:1、用“许多”造个句子。2、以热爱学校、赞美学校、热爱父母、爱学习等为内容,用“许多”说一句话。3、把“许多”放在句子前边造句。4、再看看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新的发现?通过多内容、多形式的造句,再回过头看文中的句子,一个学生马上回答:“老师,我发现了,这里用上许多与后面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有关系。”还有一个学生说:“我也发现了,如果不是许多石子,乌鸦就喝不
3、到水了。”一个小小的“许多”,蕴含着大大的奥秘,孩子们会读书了,对于词语有了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同时提高了口语能力。这样的运用,真正让词语扎根于孩子的心中。我们说,作文要从内容入手,造句也要从内容入手。不是用上这个词就行了,还得有思想,有意义。不能把造句当成家庭作业,临下课一布置,就完事。那样,没有引导,没有训练,尽管作业都写了,但是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就落实不了。而这样的教学充分引导了学生造句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对词语的敏感性,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词语,在运用中理解词语,在运用中让这样的词语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中。二、“操作”让学生感悟词语的精妙学习、品味语言,解读文本,不能单靠查字典。光靠查
4、字典是不可能得到什么深切的体会,有些词语可以设计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活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我们可以根据教材要求、文本特点、教学目标、学生基础,适时、适度、适量、适情地设计一些操作活动,如画一画、写一写、做一做,演一演等,促进感悟、促成建构。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挨挨挤挤”的意思,我首先出示一大幅荷塘的画(画面上有几片莲叶,几朵莲花)。我问学生:“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有的说:“我看到了一个大大的荷塘。”有的说:“我还看到了绿绿的荷叶。”还有的说:“我还看到了雪白的荷花。”我说:“其实荷塘里,可不止这些,把你们画好的荷叶都长到荷塘里去吧。”学生争先恐后地把事先画好的“
5、荷叶”和“荷花”贴了上去。我指着黑板对学生说:“同学们真是一个个了不起的小画家,经过你们的巧手装扮,荷塘变成什么样了? ”学生纷纷回答:“莲塘里的荷叶变多了。”“变得热闹起来了,有的荷叶像捉迷藏一样躲在下面。”“荷花也变得更美了。”我顺势利导:“对呀,荷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所以我们课文中用了挨挨挤挤这个词来表示。” 课堂上,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动手贴图、反复地诵读,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挨挨挤挤”这个词,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自老师的“深层感悟”,而是真正在动手操作中有所感、有所悟。可以这么说,成功的操作设计是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能开拓学生美的视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教学 论文 关键 词语 我见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3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