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doc
《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审美教育是传递审美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活动。它不仅是针对人的感性而进行的教育,而且是以主体对对象的直接感知为前提的,激发人的感知,解放、泄导、升华
2、人的情感,丰富人的想象,使人由感入悟,经过趣味教育的中介,达到培养健康人格的目的。小学生的思维基本上还是受形象思维的控制,其特点是直观性、形象性、易感受性、不稳定性。在此期间,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最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教材中,从内容到形式,包含很多反映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及艺术美的课例,利用这一优势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从审美教育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审美教育的相关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等几方面作一些阐述。论文框架: 摘要及论文框架(第1页)一、导言:审美教育
3、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23页)1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2对“审美教育”的界定3审美教育与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二、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因素的分析(47页)1自然美2社会美3科学美4艺术美三、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第7页)1 认识有偏颇,研究不深入2 研究不系统,实践较盲目四、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811页)1创设和谐氛围,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美感 2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开展审美教育活动运用形象化教学方法,实施语文审美教育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实施语文审美教育运用情感教学方法,实施语文审美教育运用愉快教育法,实施语文审美教育运用暗示教学方法,实施语文审美教育结
4、束语(1112页)关键词:小学教学 语文 审美一、导言:审美教育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1.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四条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5、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无论是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还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第一轮课程改革中试行的“语文课程标准”,都在强调培养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但要组织学生扎实开展认知活动,而且还要善于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审美活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审
6、美教育。2.对“审美教育”的界定所谓“审美教育”,是传递审美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它也是属于情感教育,包括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情感教育”是指美育首先是针对人的感性而进行的教育。它通过解放、泄导、升华人的感性,来清除人的感性中的兽性成分和恶的因子,增加其中人性的成分和善的因子。它对人的感性有着直接的作用。“趣味教育”,就是针对人的趣味做的引导工作,即将人的趣味从低级引向高级,从生理的层面引向心理、精神的层面,从兽性层面引向人性层面。“人格教育”就是通过发展人的感性来塑造健康人格,通过协调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发展来塑造健康人格。美育是由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和人
7、格教育相互联系形成的综合的有机体。其中,人格教育是目的,趣味教育是中介,感性教育则是处于基础的地位。美育不仅是针对人的感性而进行的教育,而且是以主体对对象的直接感知为前提的,激发人的感知,解放、泄导、升华人的情感,丰富人的想象,使人由感入悟,经过趣味教育的中介,达到培养健康人格的目的。3.审美教育与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 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要求“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美育不仅是人类认
8、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美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情感,才有可能使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并能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注)教育家把人的基本素质归结为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审美教育,不仅能通过 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第141页。抒发美、怡情美使生活得以美满、愉快而高尚,而且通过情感的熏陶、培育,渗透到其他教育中去。美育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同时又对其它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1)对德育的
9、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美育为德育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任何道德行为总是以道德认识作为指导,但是,并不是有了道德认识就必然有相应的道德行为,只有当道德认识与相应的情感相结合,将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融合在一起,才会作为一种动力推动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第二,美育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手段。由于美育具有形象性、愉悦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在德育中运用美育的方法,可以使德育的抽象理论变成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使道德的理性说教转为情感的感染,使强制性的他律成为轻松愉快的自律。(注)德国著名古典诗人、剧作家席勒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中说:“从感觉的被动状态到思想和意志的主动状态这一转变过程,只有通过审美自由这个中
10、间状态才能实现;尽管这种中间状态本身对于我们的判断和意向都不能起决定作用,因此理智和道德的价值都不能由它就解决了问题,但是我们只有通过它这个必要条件,才能下一个判断或定一个意向。总之,若是要把感情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2)对智育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美育可以激发小学生追求真理的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人们想要获得知识,首先要有追求真理的欲望和热情,要有对某种科学知识的兴趣,有了这种热情和兴趣,才能成为一种巨大的动力。美育可以激发和丰富小学生的情感,推动他们去探求世界的奥秘,并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享受审美的乐趣。第二,美育可以使小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
11、中,带来对真理的发现。美的事物包含了真的因素。因此,在对美的追求中,往往会带来对真理的发现,即“以美启真”。第三,美育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智力的开发。美育可以开发人的右脑的潜能,培养人的形象思维的能力,进而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美育可以培养人的直觉能力、顿悟能力,发展人的想象力,激发人的灵感,从而对人的创造力的开发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注)著名的俄国生理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认为,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具有语言、阅读、计算、逻辑思维等功能,称为“语文脑”。右半球具有感情、形象思维等功能,称为“音乐脑”。这两个半球在正常情况下,既有分工,又有配合,互相不断地传递信息,当其中
12、一个在活动时,另一个就处于休息状态,这样合理的休息和利用大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第四,美育可以开阔学生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知识。人们通过审美教育,不仅可以获得审美享受,还可以从审美领域中开阔视野,从中学到许多生动具体的科学知识。(注)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开发人的智力和创造力,提高人的智能素质。审美教育把教学的创新性和开发人的创造力作为自己的灵魂,因而,它可以把智育的形式和内容提到一个新的阶段。(3)对体育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美育可以塑造健美的形体。健、力、美的融合,是人体美的体现。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他们掌握美的规律,懂得形式美的法
13、则,塑造出健美的形体。第二,美育可以促进体育项目技艺的提高。第三,美育可以使小学生的体力和精神达到协调,增进身心健康。美育可以使人转换大脑兴奋中心,放松紧张的神经和躯体,既得到休息娱乐,又得到审美享受。(注)审美教育同体育的结合是相当自然 福建省小教专科自考用书美育基础(自学提要)第30页福建省小教专科自考用书美育基础(自学提要)第31页福建省小教专科自考用书美育基础(自学提要)第31页福建省小教专科自考用书美育基础(自学提要)第32、33页的,因为健康本身就是一种美。由此可知,审美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着眼于美育,而是着眼于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正如凯洛夫所说的那样:“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
14、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二、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因素的分析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人文性等为一体的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揭示了五彩纷繁的美好世界,是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块好阵地。其间含有自然、社会、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和形式的美。只要潜心挖掘,并尽可能地加以展现,都能够为帮助学生获得审美感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发展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产生明显或潜移默化的影响。1.自然美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的美,是现实美的一种。它具有天然性、
15、多变性、奇特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向我们展示出大自然中各种不同风格的美,令学生们在学习实践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1)山河的壮丽美。如桂林山水中山的“奇”“秀”“险”,胜过泰山,赛过香山;水的“静”“清”“绿”,大海比她不上,漓江会自叹不如。荡舟漓江欣赏江边美景,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多有“诗情画意”呀!再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作者在介绍沿途景色中写到:“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描绘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给人一种生机。同时,作者又生动地描述了一股活泼的溪水:“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
16、时时变换调子。”这些描写真可谓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读者不禁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感到自然的奇妙。(2)天空的神奇美。如海上日出一文的作者,将自己在海面上这一 特定环境中所看见的不同气候下的“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真实、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介绍的是天气晴朗时的日出景观,不仅描绘了当时天空的色彩和光泽的美,还非常逼真地揭示了日出时的动态美,一方面让人切身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另一方面又让人从中感受到自然的力量。而在介绍天边有一层薄云时的日出,却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当天边有黑云,而且云层很厚时,又在读者面前展示一幅色彩斑斓的世界。文章从晴朗到有云再到有黑云三中不同天
17、气下的日出景象的描绘,在读者面前逼真地展现出一种雄伟、壮观,而又少见的自然奇观,给人美的享受。又如火烧云一文写的是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颜色多”和“样子奇”两个特点一定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学生,其间的颜色之多,样子之奇,是学生们赞叹不已的。文中的一幅幅五颜六色的画面和变化无穷的形态景观,令孩子们浮想联翩。(3)森林的茂密美。林海一文中介绍“林”这一部分时写到:“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这些描写,让学生们感受到我们祖国的森林树木无穷,价值无限,是巨大的财富。(4)草原的广阔美。像草原一文是这样介绍的:
18、“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学生们在学习课文时,透过这些字面,便能感受到草原的辽阔与壮美。(5)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在介绍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重要。鸟的天堂一方面尽情地展示榕树的大和茂盛,另一方面又巧妙地描述了众鸟纷飞的迷人景观。文章前因后果,密不可分。其中“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一句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成千上万的鸟儿之所以愿意生活在这棵巨大的榕树上,正是人们保
19、护了它们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们读后产生极大的感触:保护生态环境何等重要!此等壮美的山河、神奇的天空、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原,还有富饶的田野、高不可攀的雪峰、一望无际的瀚海等等,无不表现出大自然那不同风格的美,令我们陶冶于自然,深感她的伟大而神奇。2.社会美社会美亦称社会生活美,它是指社会领域中的事物和现象的美。尽管社会美在社会领域中大量存在,但并非一切社会现象与社会事物都是美的。构成社会美必须具备以下因素:(1)进步性因素。只有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显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体现着人类进步理想和愿望的社会事物和现象才是美的。(2)创造性因素。只有那些充分显示出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本质、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20、实现人的价值的社会事物和现象才是美的。(3)启迪性因素。只有那些为人类提供人生价值、人生意义、人生经验、人生哲理并富于启迪因素的社会事物和现象才是美的。而其特点是:(1)具有强烈的社会性;(2)内容重于形式;(3)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确定性。作为社会美的内容包括人的美、生产劳动的美和革命斗争的美。(注)(1)人的美。人的美是人自身的美,它是社会美的核心。总的来说,它可以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具体来说,可分为人体美、服饰美、人格美三个方面。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歌颂人格美的课例是挺多的。鱼游到了纸上介绍的是一位身残志坚的盲人叔叔,利用休息日坚持到西湖的玉泉观鱼、画鱼,最后让鱼“游到了纸上”的故事,是对小学生
21、进行办事专注,持之以恒教育的绝好材料。苦柚讲的是一位小姑娘以低廉的价钱把柚子卖给一位老华侨,并如实介绍自己柚子的缺点,还拒受老华侨的赠款。反映了小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诚实教育是对当代少年儿童进行人格教育的一个主题,学会为他人着想是独生子女们眼下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借用苦柚中小主人公的感人故事,艺术性地对学生们渗透一点人格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师不可忽略的良好时机。(2) 生产劳动的美。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劳动,创造美的产品。长城一文,一方面揭示了反映人文景观的美,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条件艰苦、设备简陋的情况下,靠他们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人间奇迹。通过教学让学生认
22、识到是生产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美,了解生产劳动的审美因素和审美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美好的生活,在劳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3) 革命斗争的美。是指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先进阶级和进步力量在变革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斗争活动中所具有的美。小英雄雨来反映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小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不幸被日本鬼子抓住,面对鬼子的威逼、利诱,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小小年纪就具有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这是歌颂抗战时期少年儿童坚持与侵略者展开斗争的典型作品,更是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学生的学习实践主要还是从书本中获取信息,进而受到美的熏陶
23、。语文教材中所反映人的美、生产劳动的美以及革命斗争的美,正是向学生展示社会生活的美。 福建省小教专科自考用书美育基础(自学提要)第16页3.科学美科学美主要是指自然科学的美,它是现实中的自然美的反映。科学美主要是在科学的公式、方程、实验以及理论体系中所反映的自然内在规律的美。它具有简洁性、对称性和统一性等特征。(1) 简洁性。简洁性是要求以最少的符号、最简明的公式来表达一定知识总和的理论与规律,它并不意味着单一和单薄,而是具有丰富与深远的内涵,能概括众多自然现象的规律。(注) 太阳是一篇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的常识性课文。文中运用举例、打比方及用数字说明等方法,简洁、明了地介
24、绍了有关太阳的大小、高度和温度这些特征,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他们难以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证实的自然现象,无疑给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孩子们极大的吸引力。这是一篇激发学生勇于去探索宇宙这个无限空间之秘密的科普好读物,也是帮助孩子们认识科学价值,感受科学美育,树立科学理想,激发探索科学奥秘行为的审美教育的好教材。(2) 对称性。物质的形成与变化都严格按照对称、平衡、有序的规律进行,对称性不仅成为物质的组织结构原则,也是一种美的原则。(注)比如马踏飞燕是一篇介绍珍贵文物“马踏飞燕”的说明文。课文第四自然段介绍了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这件艺术品要求把马的全身重量集中在右后蹄上,这就需要考虑物体的重心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教学 审美 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3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