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级“三段六环”自能赏读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中高级“三段六环”自能赏读总结.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三段六环”自能赏读总结调查:被深深刺痛我对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语文学习情况调查,对学生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梳理如下:1.语文学习除了写就是背,没意思。2.作业比较多,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3语文课形式太单一,没有回答问题的激情。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深深刺痛了我,如何让学生快乐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真正发挥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达到自能读书,自悟自得,使课堂高效,我开始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积极构建实施“三段六环”自能赏读语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图课 中合作赏读课 前自主预习课 后拓展延伸夯实预习自主探索拓展阅读巩固延伸多维互动交流展示小组交流互帮互学内化吸收写作
2、表达赏析品读体验感悟在策略实施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自能赏读”给孩子们插上了快乐学语文的翅膀,撑起了语文教学的一片晴空,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迸发出无限魅力。课前:自主预习,一步一个脚印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我决定从课前入手:夯实预习,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索。(一) 预习要“实”,目标明确“明天咱们要学新课,同学们别忘了预习!”,每一位语文教师对这句话都不会感到陌生。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到底包含了哪些信息,学生从这句话中能得到什么信息。比如:预习什么?怎么预习?
3、预习到什么程度?能捕捉到信息的学生,就会做相应的预习工作;而相反的,捕捉不到信息的学生,则不会采取行动。以致于有的学生认为,布置预习作业可做可不做。其实,究其原因,错误不在学生身上,而是老师没有给学生具体的预习要求。因此,预习一定要给学生“拐棍”, 明确了具体要求,学生的预习就有方向、有重点,预习这项作业才有可实施性。为了让孩子们预习有据可依,拓展预习的广度和深度,我和同年级组的老师反复研讨,设计了“预习六步”曲,并且打印出来,发给孩子们,贴在语文课本的第一页。预习六步曲一读课文标画掌握生字新词,初步理解重点词语。二读课文感知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三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四读课文赏析重点语句,并作批注。五读课文质疑解疑,记录未解决的问题。六读材料搜集同主题文章,资源共享。(二)预习要“评”,督促激励策略进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中上游的孩子预习的效果还可以,中下游的孩子预习效果非常不乐观,部分学生预习的兴趣减弱。如何让预习效果更好,让学生长久地保持预习的热情,最终让自能预习成为学习语文的需要,这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预习有了兴趣,就为持续预习和提高自学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于是,在具体的预习要求下,我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检查督促作用,让小组长对照“预习六步曲”进行检查,完成一项得一颗星,得六颗星就可获得一张“预习之星”卡片。这一做法,大大调动了
5、孩子们预习的积极性,保证了预习效果。另外,我从多角度设计了激励卡片,如“赏析之星”、“朗读之星”、“倾听之星”“书法之星”、“回答问题之星”、“进步之星”、“创新之星”、“拓展之星”、“优秀小组长”、“优秀学习小组”等,激励孩子自主预习。孩子们每一次精彩的表现都会获得一张相应的卡片,在获得一定数量的卡片后,就会有相应的奖励。如一个星期内最先获得十张卡片的同学,将成为本学习小组的小组长;学生获得五张卡片就可以自由选择同桌或自由选择学习小组让每位孩子在预习过程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甜蜜,最终让自能预习成为孩子们学习语文的需要。(三)预习要“赏”,触动心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
6、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赏读”突出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强调把阅读的权利交给学生。为了让孩子们走进课文,解读文本,感悟语言,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课文表面的勾画、理解上,让预习向深度延伸,我在“预习六步曲”中增设了“赏析重点语句,并作批注”。例如:文中的哪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哪个词语用得特别妙我们班的孩子预习后,课本上写下的是预习中自己点点滴滴的感受。当然,有时,他们的感受并不深刻,但他们走进课文去思考了,慢慢地,孩子们的感悟会越来越深的。(四
7、)预习要“问”,准确切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能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以较高的效率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预习的过程中,我关注孩子们的收获,更关注孩子们在小组交流后,依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这往往就是文章的切入点。从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设计教学,便是选择了突破难点的关键,给了学生一个支点,让学生能借此举重若轻地把握课文,揭开课文的重重帷幕而洞悉其中的奥秘。一开始,孩子们提出的问题,琐碎且思考的价值不高。为了突破这一难题,我大量搜集阅读这方面的资料,并多次向专家请教,和我的同事们研讨。在总
8、结提炼的基础上,教给学生一些提问题的技巧:可以从文章的题眼切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可以从文章的中心句切入;可以从文章的疑点切入渐渐地,学生预习的深度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有价值了。我也能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中,确立文章的切入点,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有几个小组都提到:题目为什么叫“狼牙山五壮士”而不叫“狼牙山五战士”?应该说,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于是,我就把这一问题作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引领孩子们走进课文,从具体的语句感受五位战士作战时的英勇;体会向“棋盘陀”这一绝路走去时的豪迈;品味英勇跳崖时的悲壮。读着,品着,学
9、生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五战士”和“五壮士”的区别。更重要的是,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是学生们反复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们怎能不主动探索?(五)预习要“拓”资源共享教科书只是各种教学资源中非常少的一部分,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只是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点,课堂也仅仅是一角小小的天空。语文老师要有“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品尝读书的乐趣,让孩子们阅读的天空更广阔。例如,在预习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时,孩子们兴致很高,不但查找了作者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还查找了“鄂温克族的穿着”、“奶茶的制作”等民族风情。我相信,孩子们查找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也为了
10、解决部分同学搜集不到资料的问题,我指导孩子们建立了拓展共享本,以小组为单位把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粘贴,组内、组间交换阅读。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视野会越来越广阔。 课前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预习这个头开好了,就能为课堂教学搭好桥铺好路,精彩教学就会从预习开始!课中:合作赏读,个性得以张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我以为”“我能不能这样说”“我想这么读”“我补充”“我不同意”。丰富多彩的“我”,课
11、堂才是学生的,学生在对话与体验中同品共享,个性与共性得以张扬。但是,对于孩子们丰富多彩的赏析、赏读,应该怎样把握好度?怎样引领?从而避免课堂上热热闹闹,课下啥也不知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教务处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了专题研讨,最后达成共识:对于孩子们多彩的赏析赏读,老师不能无原则肯定,要在尊重个人体验、答案多彩的基础上求“准”度。例如:在赏读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不管学生从哪些字里行间去赏,去品,都要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这对父子的“了不起”展开。赏读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捕捉课堂中的有效生成,引领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走进文本深处,品读、赏析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字、词、句
12、、段中的意趣,解决预习中的问题。赏读是学生真正的自主阅读,赏读充满了智慧,流淌着真情,彰显出生命的光彩!课后:拓展共享,视野得到开阔 虽然在预习中,学生初步查找了主题相同或相近的文章,但是并未进行深入阅读或交流,阅读面尚有一定局限性。以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孩子们知道这一组文章都是描写西部风情的,有的搜集到七月的天山,有的查找了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的剪贴了天鹅湖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丰富孩子们的阅读空间,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进一步升华情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学完这组课文后,我们举行了“走进西部”阅读交流会,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品尝阅读的乐趣。课改:让课堂涌动自主激流2009年初夏,区里举行讲课比
13、赛,我作为教师评委参加,比赛将进行四天。临出发前,我安排班长孟婷组织同学根据老师教给的预习方法进行。并且告诉同学们,周五老师回来后,要进行测试,比一比哪位同学学得最棒,哪个小组学得最好。不在学校的几天,我的心里很不踏实:孩子们会对第七单元进行认真地预习吗?学得怎么样了呢?讲课比赛结束了,我刚踏进办公室,数学老师就对我抱怨起来:“刘老师,我本来想趁你不在这儿,多上节数学课。可是孩子们根本不同意,说语文课他们自己上。”“星期二的早上,我担心刘老师不在,想过去帮着照看一下班级。站在门口,透过玻璃,我看到在班长孟婷的组织下,一个学习小组正在带领全班同学闯关学习呢!每一位同学都那么投入,举手发言那么积极
14、,真让我惊讶!”临班的张老师也迫不及待地向我描述着。听着同事们的话,我的心中涌动着一股喜悦,快步向“阔别”四天的教室走去,赶紧去看看我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看到我回来,孩子们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老师,你不在的这几天,我们已经把七单元学完了。同学们都等着你检查呢!”班长孟婷高兴地向我汇报。我拿出精心设计的一份难易适中,基础和技能搭配恰当的过关题,测一测我班的孩子们到底学得怎么样。测试结果让我非常惊讶,更让我欣喜:全班四十八名同学中三十八名获得优秀,连经常待及格的黄宝军也出乎意料的及格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上完语文课,孩子们就把我团团围住,充满期盼的问:“老师,下一节课我们再上语文好吗?”看着孩子
15、们快乐的神情,我知道他们已经深深迷上了语文课。其实,我只是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只是为孩子们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只是引领他们更加自主的创新,只是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是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孩子们却用纯真的情、真挚的爱拥抱我,让我的心中时时涌动着感动。行走在小学语文课改的路上,我一方面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潜心课堂研究,多方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积极与专家对话,交流碰撞,互促提高。这要感谢区教研室、学校领导为我提供了一个又一个与名师交流、提高的机会。2009年11月30日,我与潍坊名师赵红老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2010年4月2日,在临沂市“青年骨干教师论坛”上,我执教了体现自主学习的公开课再见了,亲人。在这次会议上,市教研室陈忠杰主任、区教研室吕学超主任、刘立平主任等对我的课进行了精心点评与细致指导,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更加坚定了课改的决心。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发展的舞台,让学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幸福和甜蜜,语文课堂就一定会涌动生命的活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