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学段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doc
《小学语文中、高学段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中、高学段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中、高学段“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银川市金凤区第二小学 黄金花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研究的背景过去语文的教学模式,沿袭传统的单篇教学,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站在宏观的位置上来预设一节课的学习重点,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以至于“篇”和“组”严重脱节。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零星的、杂乱的,不可避免地造成长期以来“花时多收效低”的现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采用了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是以文化主题为核心设计的。每个专题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着童真童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具有层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内容。体现了课
2、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指导思想。1、该课题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标准提出“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指导思想,教材编写也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且每个专题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着童真童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果教师教学的思路没有改变,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那么课程教材再先进,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只会是浮光掠影。同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将是零星的
3、、杂乱的,“花时多收效低”的现状必将难以得到改观。 2、该课题符合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听说读写空间,但大多数的课堂上,学生只是在某些学习环节中拥有小小的自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获得真正的学习自主权。因为教师从内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教学行为缺乏联系,缺乏整体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3、该课题顺应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与教学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着这样、那样的新
4、课程实施的困惑我们尝试通过整体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不断理性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创造条件。(二)研究的意义“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与教学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在新课程实施的困惑里,拟尝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1、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师生合作,能正确制定“单元定标单元达标单元测标”这一基本教学模式。单元目标是一单元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一单元教学评价的依据。每一
5、单元的教学目标,都是每册总目标的合理分解。语文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入手,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每一册、每一单元的教材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同时,教师以整组审视的视角,立足于知识的系统和连接性,做到瞻前顾后,整体设计教学流程,充分发挥教材编写优势。教师可以对本组教材进行合理调整、重组,有效整合课外资源进行教学,避免传统教学中“篇”和“组”严重脱节的弊端。2、单元整体教学能够用最经济的时间,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手段,获得最大的知识效益和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改变语文教学中“繁、碎、少、慢”的现状,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单元整体教学”不是
6、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不仅要在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不同单元的特点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打破传统的课课教学模式,借助教材编写优势,进行快速获取知识信息和能力迁移的训练,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实现各种语文能力的最佳组合3、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特别是阅读)能力。“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我认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大胆地运用单元教学的方法,就会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它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单篇教学好得多。另外,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主要是按专题编排,单元阅读,求同存
7、异,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建立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灵活性都有很大帮助。“单元整体教学”或着眼于同一题材,接受人文滋养;或着力于同一体载、同一表达方式。这样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在主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主动探求,做学习的主人。4、以块状结构进行教学,容易形成知识组块。在块状结构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梳理知识脉络,不仅明确一组课文的学习重点,而且容易理清整册教材的学习线索。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更容易使教师从一组教材走向对整本书的把握。5、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单元整体教学,能缩短教学课时,让课外阅读挤进课堂,真正落实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量,尤其是每单元都有一个主题,为学生选择课外
8、读物提供了一个方向,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课外阅读,反之,亦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们拟开展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是以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组教材为基本教学单位,在整合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及课外资源基础上,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与活动,单元整体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开辟了新的途径,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1、教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操作流程及策略。2、学生在单元整体学习中如何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探索。3、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应注意和规避的问题。4、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究解决的途径及策略。5、探索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更有效地实施该
9、课题的研究。三、研究目标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单元整体教学”,进一步开展方式、策略、基本模式的实践研究,构建适应校情、教情、学情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操作流程,提升教师的执教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具体目标是:1、运用教育科学和语文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2、在如何加强“整体推进”的核心问题上作进一步探索。如何对学习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获取语文教学整体综合的效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在主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主体探求,做学习的主人;如何立足整体的高度,处理好基础与发展的关系,稳实推进学生语文素质的
10、全面提高,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3、通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操作方式研究,探究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佳途径,探索并构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体系(目标、方法和基本模式)。4、通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其专业成长。四、国内外研究现状传统教学常常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生硬地灌输知识,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这不仅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还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近年来,“主题单元”这个词逐渐走进了语文教学领域,“主题单元教学”也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们的重视。
11、主题单元教学自产生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在我国,主题单元教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它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遭遇了一些挫折。反思问题和现状,本研究提出主题单元教学的内涵应定位于一种在系统思维指导下的“教学思想”。不能把主题单元教学作为教学“模式”理解成浅层次的操作方法,更不能使之在“社会本位”的价值观的片面引导下走向“异化”。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它需要回归到关于“人的整体性发展”的本质和初衷上来,以系统观为指导,“探索单元主题教学”的新形式并加以实践,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语文教学的新需要。目前,教育发达省区如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等地已经先后开展了此项研究,并形成了
12、非常具有借鉴价值的科研成果,如相关的论著、论文、研究报告、案例、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流程等等。我们应该在充分吸收以往、现有的研究成果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充盈自我、提升质量,对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做一些有益的探讨和研究。五、核心概念的界定(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意识。也就是以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教学活动内容,联系可链接的丰富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考虑的教学。这是基于文本,而又不囿于教材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立足于教材本身,执教者本着整体
13、观的教学思想,对一组主题、体裁及语言表达上能寻找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再开发的一种教学形式。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单元整体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更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强调一个时段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以求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教材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主题式单元编排形式最受重视,成为当前教材改革中单元编排的新取向。像人教版、沪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一大批颇有影响的语文教材都采用了这种单元形式。这种单元的组合形式凸显了以下几个特点:1、话题引领,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主题式单元”中的“主题”既起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本身又是一个
14、话题,起到拓展阅读,引起讨论,自主表达的作用。2、内容导向,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主题式单元中的篇目一般是从不同角度来展开主题的,教学这些篇目可让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从而引发对主题的思考。3、活动为主,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主题式单元”侧重活动教学,话题引路,听说读写兼行,知情意行并重,关注学生整体发展。(二)理论政策的依据 (1)课题的研究我们将遵循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种智力潜能。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教学最大的冲击就在于:改变传统单一的智能观,促使教学走出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的阴影,将教学目的定位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种智力潜能上。多元智能的学习方式大部分以参与和探索为主,允许孩子在不
15、同的领域,用不同的风格、方式进行学习,以尊重、协助、引导、观察的方式与孩子互动。本课题强调通过教材及其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发挥每个学生智能优势的“切入点”,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展示才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2)本课题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其创始人是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观十分强调“意义建构”、“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是利用已有的认知图式赋予新知以意义,是学习的终极目标;“情境”指学习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指学习方式而言,要求在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检验、学习成果的评价、意义的最终建
16、构等过程中进行合作,以便相互启发;“对话”指通过会话、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协作、对话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并体现互动和交流,以达到学习者之间思维成果的共享,促进对新信息意义的全面建构。这种学习观正体现在当下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之中。课题的研究我们将遵循建构主义理论,从而形成学生真正知识意义上的建构。从建构主义角度来说,“单元”本身就是具有结构性的东西,“单元主题”创设了这个单元共同的学习情境,本身给到了学生一个完整的单元学习架构。重视了学生“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在相同或不同学习内容中自主建构,让不同的学习方法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 (3)课题的研究我们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高学段 单元 整体 教学 实践 研究课题 中期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