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级“三段六环”自能赏读之探微.doc
《小学语文中高级“三段六环”自能赏读之探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中高级“三段六环”自能赏读之探微.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三段六环”自能赏读之探微我对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语文学习情况调查,对学生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梳理如下:1.语文学习除了写就是背,没意思。2.作业比较多,写起来用时多,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3语文课上形式太单一,没有回答问题的激情。3.阅读题总是很难回答完整。4.语文老师要求太多,管束太多。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深深刺痛了我,如何让学生快乐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真正发挥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达到自能读书,自悟自得,让“品味语言,感情朗读”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使课堂高效,我开始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积极构建实施“三段六环”自能赏读语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图课 中合作赏读
2、课 前自主预习课 后拓展延伸夯实预习自主探索拓展阅读巩固延伸多维互动交流展示小组交流互帮互学内化吸收写作表达赏析品读体验感悟尝试中积极探索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我决定从课前入手:夯实预习,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索。虽然早已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也一直在让孩子们预习。可是,预习只是停留在读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这些比较浅的层面上。后来,随着年级的升高,我感觉预习必须扎扎实实进行。于是,从三年级开始,我给孩子们制定预习目标,把预习目标写在了黑板的一角,一挂就是一个学期,预习目标由原来的标画生字新词,自然段等,具体到
3、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景物、事件是什么?等,使预习深入了一步。孩子们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走进课文,认真地读课文。但我感觉因为激励措施没跟上,中上游的孩子预习的效果还可以,中下游的孩子预习效果就不好了。为了让孩子们预习有据可依,拓展预习的广度和深度,我和同年级组的老师反复研讨,设计了预习六步曲,并且打印出来,发给孩子们,贴在语文课本的第一页。预习六步曲一读课文标画掌握生字新词,初步理解重点词语。二读课文感知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三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四读课文赏析重点语句,并作批注。五读课文质疑解疑,记录未解决的问题。六读材
4、料搜集同主题文章,资源共享。预习六步曲中,除了让孩子们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感知课文以外,我在第三步增设了“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相关资料”太广了,就看孩子们怎么去理解。例如,在预习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时,孩子们不但查找了作者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去读,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还查找了有关草原的其他风情:“鄂温克族的穿着”、“奶茶”是怎么制作的等等。再读课文时,他们的视野非常广阔,感觉也就大不相同了。我相信,孩子们查找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也为了解决部分同学搜集不到资料的问题,我指导孩子们建立了拓展共享本,以小组为单位把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粘贴,组内、组
5、间交换阅读,孩子们非常喜欢。为了让孩子们必须走进课文,解读文本,感悟语言,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课文表面的勾画、理解上,把预习向深度延伸,我在“预习六步曲”的第四步增设了“赏析重点语句,并作批注”。我们班的孩子预习后,课本上写得满满的,写下的是预习中自己点点滴滴的感受。例如:文中的哪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哪个词语用得特别妙,哪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当然,有时,他们的感受并不深刻,但他们走进课文去思考了,慢慢地,孩子们的感悟会越来越深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以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
6、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预习六步曲”的第五步,我设计了“质疑解疑,记录未解决的问题”。孩子们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字词方面的,有对文章理解方面的。比较浅层次的问题,他们在小组交流、查阅工具书的过程中就解决了。而一些比较深层次一点的,可能就不好解决了。由此,我设计了“小组预习反馈卡”。让小组长在“预习反馈卡”上记录下小组内依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课前交给老师。老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提炼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教科书只是各种书籍中非常小的部分,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
7、子,只是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点,课堂也仅仅是一角小小的天空。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拓展阅读的广度,品尝阅读的乐趣,让孩子们阅读的天空更广阔。为此,在“预习六步曲”的第六步,我增设了“搜集同主题文章,资源共享”。当然,第六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没学这一课之前,优秀的孩子能够试着搜集,更多的孩子是学完这篇文章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进行相关的搜集。以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在学完这一单元后,孩子们知道这一组文章都是都是描写西部风情的,所以就搜集了关于描写西部的文章七月的天山雅鲁藏布大峡谷天鹅湖等等。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我们学完这组课文,抽了一节语文课举行“走进西部”阅读交流会,这样, 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阅读空间
8、,进一步升华了情感,更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困惑中努力突破 教学改革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样那样的困惑接踵而至。困惑一:(课前:自主预习)个别学困生预习效果一般,有丢三落四现象。一段时间后,部分学生预习的兴趣减弱。如何让学困生的预习效果更好,如何让全部学生长久地保持预习的热情,最终让自能预习成为学习语文的需要?这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预习有了兴趣,就为持续预习和提高自学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于是,在具体的预习要求下,我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检查督促作用,保证预习效果。另外,我从多角度设计了各类激励卡片,如“预习之星”、“赏析之星”、“朗读之星”、“倾听之星”“书法之星”、
9、“回答问题之星”、“进步之星”“创新之星”“优秀小组长”、“优秀学习小组”等激励学生自主预习。孩子每一次精彩的表现都会获得一张相应的卡片,在获得一定数量的奖励卡片后,就会有相应的奖励。如一个星期内最先获得十张卡片的同学,将成为本学习小组的小组长;学生获得五张卡片就可以自由选择同桌或自由选择学习小组。让每位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甜蜜,最终让自能学习成为孩子们的需要。困惑二:在预习的过程中,我关注孩子们的收获,更关注的是孩子们在小组交流后,依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孩子们依然没有解决的、共性的问题,往往就是文章的切入点。可是,孩子们提出的不明白的问题,比较琐碎,思考的价值不高,仅仅停留在字词等方面。为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中高级 三段六环 自能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3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