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学低段语文主题性教学尝试》.doc
《小学语文《小学低段语文主题性教学尝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小学低段语文主题性教学尝试》.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低段语文主题性教学的尝试【内容摘要】走向整体的语文主体性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教材以主题单元编排的特点,尝试从单元整体入手,针对教材资源不足、内容单薄,对教材进行适度补充、拓展、调整后的分块重组,然后找准语言训练点,丰富语言实际,在逐层深入中积累、表达,深化单元主题,达成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尝试主题性整体教学,不仅缩短了教材内容的教学时间,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应,而且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关 键 词】整体把握 语言实践 深化主题 促进发展【正 文】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中小学课程体系也得到了重新构建。不仅强化了课程的生成性、开放性和整合性,更注重学生综合素养
2、的培养。但是在几年来的实际教学中甚至从新课程改革研讨活动的情况来看,我们很多一线教师没有做到根据学生实际合理使用新课程实验教材,教学效率不高。仔细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注重语文零碎的知识点训练,忽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二是过分注重语文学科本位学习,忽视语文学习的开放性;三是过分注重单篇文章的知识能力训练,忽视语文教学的整合性。正是语文教学中生成性、开放性、整合性的缺失,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把原有“知识体系单元”改为“文化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是新课程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一大特点。在低段教材中,除了一年级上册外,每一个主题单元都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各部分
3、相互联系,围绕主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低段语文主题性教学的尝试正是针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编排的特点,从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出发,遵循语文学习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把一个单元看做一个整体,围绕主题文化,分块重组,有序实施教学,从而达成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教师对同一主题的学习内容进行全局性的有机整合,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语言材料、篇章样式、人生体验、思想情感等多元因素的有序积累,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生成性、开放性与整合性,是对新课程条件下提升语文教学整体效率和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初步探索。一、围绕单元主题整体把握,是主题性教学的前提条件低段语文主题性教学从整
4、合单元教材入手,依据学生实际,围绕单元主题,针对教材资源的不足,加强纵向联系(课文与课文之间)和横向联系(课内与课外、文本与搜集的材料,语文与相关学科),对教材进行适度补充、拓展、调整,然后分块重组,有序实施教学,达成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整体效应。我的整合就是把单元内各文本以及围绕单元主题所链接的具有相同思想点、情感点、能力点和知识点的相关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实际,统整成一个有序的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多维的主题性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从一个单元整体出发,围绕单元主题,有效整合单元的教材资源,以“导语入手,整体感知重组教材,分块研读整体感悟,积累表
5、达”的教学流程,进行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设计。所以教材的钻研、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课时的安排等都是从一个单元整体来考虑, 在新的组织结构中实现“三位目标”,增强“整体意识”。以二上年级第一单元内容为例,在进行“主题性整体教学”设计时,我围绕“美丽的秋天”这一文化主题,把单元文本内容重组成“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享受美丽”三个板块,在整体把握,螺旋渐进的基础上,使学生的知识获得系统积累,情感获得全面熏陶。(一)导语入手,整体感知。教师以单元导语为引领,创设情景,激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走进秋天,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和愿望。接着把整个单元文本集体呈现,师生合作,初读感知,并引导学生简要叙述单元
6、主要内容。最后布置实践作业:课外进行有关主题阅读积累,如:秋天的诗歌、故事、成语、谚语等;搜集附近有关景点资料或秋游路线资料。(二)重组教材,分块研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分块研读,从各板块各文本的特点出发,落实单元主题的全局目标,逐步实现单元主题性整体教学。第一板块“走进秋天”主题活动,文本学习链接识字一秋天的图画、古诗两首,以及语文园地一中的秋天到和选读课文秋天,主要学习目标: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走进秋天,认识美,感受美,展示美,从而达成主题性教学的初级目标。分层教学策略:1.从文字走向画面。先整体感知文本语言文字,然后抓住重点词句想想画面理解文字,认识秋天的美。2.从文本画面走向文字,深
7、悟文本,感受文字的魅力。根据实际再出示与文本内容相匹配的秋天的图画。引导欣赏画面,在情境中激发情感,并在逐层递进的朗读感悟中,用心感受秋天的美景。第二板块“走进大自然”主题活动,文本学习链接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主要学习目标:在引导学生走进秋天感受美的基础上,走进更宽广的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达成主题性教学的中级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策略:1.在两个文本的整体感知中初步把握大自然的神奇。2.在文本语言的感悟中,结合图片进行观察、想象、朗读、说话和写话,促使学生在理解体会语言文字优美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第三板块“享受美丽”主题活动,文本学习链接语文园地一中的口语交际“秋游”
8、。主要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享受秋天的美丽,以“说、贴、画、读、写”的方式开展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享受美丽。(三)整体感悟,积累表达。在学生分块研读文本内容后,开展文化主题班会,达到主题性教学的终极目标享受美丽。分层教学策略:1.再次通读主题单元文本,品析语言,引导学生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享受秋天之“爽”,大自然之“美”,劳动创造之“伟大”。2.组织班级交流综合实践收获、展览、赏评成果,在各自创造的秋天中享受美丽。教师根据“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享受美丽”三个板块重组单元内教学资源,把所有内容根据单元主题分层提升组合,既有一篇篇课文
9、学习,也有各知识点的融合、穿插,在情感上逐步升华。在整体中,各文本不再是一篇篇不相关联的课文,而是整体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单元中的一个个板块、一篇篇课文,都能在教材特点和单元主题需要的结合中,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它化整为零,将单元主题目标分散到各个板块、各篇课文中加以落实;又集零为整,各个板块、各课的重点目标统合起来,就完成了单元的主题目标。由于从全局出发,各个板块、各课的教学,重点更明确,内容更集中,因而更能达成整体优势,实现整体效益,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二、找准语言训练点进行实践,是主题性教学的重要环节语言的训练点就是学生语言实践和感悟主题内涵的一个“入口”。人教版教材选用了国内外许多经
10、典作品,传承了中国历代教育教学精华,凝聚了许多教育专家的先进理念。因此在主题性教学中,找准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多维语言实践感悟,在落实各版块文本学习目标中,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中,实现主题单元多元教学目标。(一)在情景体验处发展语言,激活体验主题情感主题性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体验主题情感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思维,把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更有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发展智力,激活情感,促进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实践中,我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主题的重点和知识的深处,在兴致盎然的积极思维中不断发现、思考,理解文本,感悟主题。在“
11、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主题单元教学时,我在纸船和风筝一课中,引导学生抓住“漂”和“飘”来感悟文本语言,让学生用手当纸船在小溪里“漂”;用手当风筝在天空中“飘”。在兴致勃勃的演示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师生对话。学生们通过多角度的发言和个性化的朗读,不但深入感悟了“漂”和“飘”不同词义,而且感受到“纸船漂来了快乐,风筝飘来了幸福,学会和谐相处多快乐!”初步落实主题教学目标学会友好相处。 (二)在写法独特处品味语言,感受主题情感熏陶主题性教学注重抓住整组教材中各文本语言写法的独特之处,如那些贴切的用词,充满节奏感的排比、巧妙的拟人等,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在多途径多层次的语言实践中感受、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低段语文主题性教学尝试 小学语文 小学 语文 主题 教学 尝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2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