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新理念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探索.doc
《小学论文:新理念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论文:新理念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探索.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理念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探索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作业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所带的班级中有意识地进行实践性作业的尝试,使作业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作业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参与,让学生动起来,使作业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
2、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 实践性作业的特征: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落实到实践性语文作业的设计与指导,笔者认为应该突出以下几点:1、趣味性:实践性作业要求教师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使其有一定的主题性和情境性。在愉悦合理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学习和思考,多角度、全方位的感知知识,获取知识,改变文本作业的单一形式,将听、说、读、写与游戏、绘画、调查、参观、访问、制作、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融合,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生动活泼、精彩
3、纷呈的作业。2、动态性:实践性作业多是动态作业,可以称之为行为作业或活动作业。常规作业大多是看书写字,具有一定的静态性,而事实上,一味地让小学生静坐在房间里是学不到活知识的。让学生动起来,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活生生的世界,在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既符合学生的好动爱玩的天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创造能力。3、探究性: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因为探究是创新的基础,探究性是实践性作业的最显著的特征。实践性作业无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发问,获得自己的体验,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教师的职责则是鼓励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摸索出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4、综合性:实践性作业强调课程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将作业内容与形式和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此培养学生构建多元知识结构的能力和协作交往的创新个性。5、开放性:实践性作业内容上由课本学习向课外学习开放,从空间上由书房向家庭、自然、社会开放,可以说实践性作业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这种全方位的开放,是实践性作业与常规作业相比的显著不同点。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1、观察性作业提高观察能力,丰富生活积累“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苏霍姆林斯
5、基语)。结合语文教学,找准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 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 家庭是孩子真实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不仅可以加深对自己家庭的认识和热爱,还可以丰富作文题材。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后,布置学生观察家庭的环境、家人的个性,家庭成员的生活情趣等。如:学习我们的教室,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家,并写成状物作文,使观察方法得到了迁移。引导观察校园生活:校园生活也是构成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课间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等课间活动;观察运动会、游艺会、文娱会、班队主题活动等学校常规性的集体活动;观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学生在感受到校园
6、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同时,锻炼了观察能力,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写作做好了铺垫。引导观察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万花筒,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社会。只有全面地了解社会,才会有深刻的思考,独特的见解,倾吐出来的话语才会有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性,洋溢出生活的气息。观察的内容有:街头巷尾的凡人小事;约定俗成的风土人情;国家地方的重大事件等。如,“神州五号”载人飞船上天,这是一件载入史册国家大事。我在飞船发射的那天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发射实况。认真观察发射的场面,火箭的变化,飞船的运行情况,宇航员的表现。这样的观察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也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好
7、习惯。学生根据这一事件写成的习作:飞天梦圆、“神州五号”上天了感染力强,情真意切。通过以上途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采用写观察日记、琐事述评等方式巩固观察成果,强化观察兴趣,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积累。 2、操作性作业深化知识理解,激发探究意识为了增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结,使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我常设计操作型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画一画,再现情境。 动手画一画,再现课文情境,能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新知。如教完詹天佑一课,我让学生回去熟读“开凿隧道”一段,再根据自己的
8、理解画出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示意图。作业交上来,虽然有的同学画得不是很美观,但基本上都理解了课文。同时也对詹天佑杰出的创造才能有了更深的认识。再如,学完古诗山行,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把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寒山、白云、人家、枫林,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思维活动始终处于兴奋、活跃之中。 做一做,激发探索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如:学习完称象一课后,根据曹冲称象的三个步骤,赶象上船、划线;赶象下船、装石;称石,让学生用水盆、玩具象、石子、秤等工具模拟曹冲称象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比曹冲称象更好的办法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论文 新理念 小学语文 实践 作业 设计 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