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个人结题报告.doc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个人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个人结题报告.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贵阳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评价多元化途径与方法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子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个人结题报告南明实验四小 李 莉一 、问题的提出1、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及指导策略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少专家一般将综合实践活动分为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的指导策略都有所研究,但研究还不够深入。我觉得如果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进行进一步系统深入地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一定会更加深入,也更能像语文、数学等课程那样真正的实现常态化实施。2、研究并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及指导策略是课程常态化实施的的关键,是目前急需解决
2、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和亮点,它的产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形态的新构建。作为一门能开拓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的课程,人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倾注了更大的热情,经历了从课程资源开发探讨、操作模式实践研究以及到如今的常态化实施研究等艰辛的历程。然而,在惊喜与感叹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掩盖在常态化实施背后教师引领与指导的缺失。教师还不知道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地位,不知道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指导。存在着指导目标不明,各环节缺乏有效的引领,指导方式单一,指导适度、力度不当等问题,起不到一个真正的有效引领者的作用。没有老师有效引领的综合实践
3、活动必定是低效的,因此我们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几种不同的课型及指导策略,必定有助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克服指导上的茫然和随意性,使指导有的放矢,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从而克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表面化现象,实现真正的有效实施。3、累积了许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宝贵经验。本人从2005年就开始接触综合实践活动,几年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学校领导也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一直致力于打造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色。但是由于上述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功能和优势,因此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决定开展 “综合实践活
4、动教师指导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强调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也离不开实践。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让学生从小参加实践活动,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获得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直接经验。2、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应当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有道德和文化
5、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保护者、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3、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为支援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教师还是应该给予切实可行的指导,而且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指导力度,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指导策略。4、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前提。松散、无序、缺乏基本规范的教师指导,容易使学生的实践学习
6、过程处于盲目的、无知的、无序的自发状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过程,学生自主性的实践学习总是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伴随的。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基本保证。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进一步明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2、探索各种课型的教师指导策略,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率,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功能和优势。3、通过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四、课题研究的主要
7、内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研究。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小学36年级全体学生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思路:本课题主要采用行为研究法。具体应用了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活动展示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论为指导,以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为主体,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型与指导策略的探究,研究成功课例中教师指导的思路与操作策略并运用于实践;以专家指导为纽带,强化过程研究,创新有效指导的操作策略,注重阶段性成果,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探讨。本课题遵循的研究路线是理论学习实例分析方法研究策略构建总结实践,使研究逐步深入,螺旋上升。七、课题实施过程:为了使课题工作能够顺
8、利有效地开展,我将整个课题实验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起始准备阶段探索实施阶段总结反思阶段。(一)起始准备阶段采用积极启动,示范推进的研究模式1、明确了学生的培养目标,做好了学生的组织宣传工作。从表面来看,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似乎是提高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能力,其实真正研究与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仍然是学生,因为学生品质的升华于能力的提升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培养的总目标分解为四个具体的方面:(1)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3
9、)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做好了学生的组织宣传工作,帮助他们了解活动的意义、内容、形式,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明确了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我参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加深对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认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了解,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即教师是整个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旨在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协调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与此同时,结合个案例分析,榜样
10、示范的作用,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3、确立了分段实施,层层推进,研修与实践并重的研究策略。我分年段确立了综合实践课题指导策略的研究重点,确立了本阶段重点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调查活动,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筛选提炼调查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调查分工,初步尝试制定调查问卷表,教给学生一些调查技巧,初步感受综合实践活动给予他们的自主探究空间和与众不同的成功体验。(二)探索实施阶段,采用层层推进的研究模式1、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目的与策略的初步探究。(1)确定课型在课题研究的开始阶段时,我在专家指点、外出学习、实践探究的基础上探究
11、,初步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及指导策略的基本模式,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分为选题指导型、主题分解型、方案设计型、专题研讨型、方法指导型、设计制作型、实践体验型、中期反馈型、成果交流型、总结反思型共十种课型。 (2)学习观摩在课题研究的三年中,我积极参与到各级的培训中,全面关注该课程的研究动态,吸收最新的研讨成果,与课题组的老师进行汇报交流。(4)实践研究确定好课型与各自的研究重点、学习了他人的宝贵经验后,就与学生确定好每学期将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主题不多,但要求有一定特色,每期组织学生开展12个活动,这样就能较好地保证活动开展的深入与实效。同时将活动的各项资料都保存完整,以便进行研究。这样一个
12、活动从活动的选题、分解到活动的策划、实施以及到最后的总结、汇报都非常完整,老师对各个阶段的指导都亲力亲为,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5) 总结交流 为了使研究的成果及时整合,在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交流活动中,总结每次活动的成功与失败,提炼每次活动的特色与成效,围绕教师如何指导进行深层次的研讨。2、以研讨课的交流分析活动,以点带面,不断完善,逐步推动课题研究。为了使课题组老师对各种课型指导策略的研究更加全面与深入,也为了扩大课题研究的影响力,使更多的老师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有课可依,有法(方法)可循,学校坚持开展研讨课的交流活动,3、积极参加各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学竞赛活动积极参加省级论文评比
13、获二、三等奖,并发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的好舞台经验文章在省级刊物新课程导学上。(三)总结反思阶段实行成果物化归整。通过长期的综合实践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和素材,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并日渐完善,学习和生活能力有了不同程度提高,也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模式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将学生综合实践成长历程的过程性资料进行了汇总展示。其中,将小组调查资料装订为24册,将班级调查资料整理成6册。 内容包括:不同年段各具特色的活动成果展示;不同时期日渐丰满的成果对比;班级特色文化与学生成长资料呈现。八、课题研究成效:(一)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十种课型: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
14、也是比较特殊的课程,因为它的开展分为课内和课外两部分,缺一不可。而学生课外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课内教师的有效指导,我通过几年的的探索与研究,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各不相同,因此根据它的特殊性将综合时间活动课分为以下十种课型:课型目标任务选题指导型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活动主题的能力主题分解型培养学生在主题确定后,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意愿 ,把主题具体的细化成一个个可操作的子课题的能力。活动策划型提高学生具体、细致地设计活动方案的能力,养成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的好习惯,培养策划活动的能力。专题研讨型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
15、些感兴趣的或有争议性的问题开展专题实践性研究。方法指导型指导学生学会调查、访问、搜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采访记录、观察日记等活动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劳动技术与信息技术素养。设计制作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实践体验,进行深度的探索,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体验型培养学会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社会阅历,积淀文化内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并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中期反馈型培养学生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理性反思的能力,为下阶段的活动打下基础。成果交流型创造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手段展示自我的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自我,体会到
16、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也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动力。总结反思型培养学生与学习伙伴困惑共担、成果共享及对活动进行理性反思、及时总结好习惯;提高客观欣赏他人成果、评价他人活动的素养。(二)构建了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只是为教师的指导提供了一个平台,要想学生的活动能真正深入、持效地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郭元祥教授也曾经指出:“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因而,研究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有效指导策略是目前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因此我对以上十种课型的教师指导策略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各
17、种课型的教师指导策略。当然这些策略不是全部的,也不是唯一的,只是摸索出了一些基本策略,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选题指导型主题是活动的灵魂,帮助学生提炼主题就是帮助学生确立了研究方向。小学生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但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限制,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抓不住本质,即使主题在身边,也不能被学生发现,这时,我们不能硬性规定学生研究什么,而应该根据学生问题的集中指向,经过反复讨论、协商,帮助学生提升主题,明确研究方向。指导策略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想研究的欲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源头。以指
18、导学生开展走进爽爽的贵阳综合实践活动为例:先请同学们谈谈最近的事情,当*同学谈到自己与家人一起在贵阳甲秀楼拍照留影时,其他同学也七嘴八舌地说起了自己在贵阳周边游玩的场面。一些同学指出,贵阳市也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乱扔垃圾、乱摆摊设点还有很多同学也纷纷举手,说着自己在贵阳高兴的事和不文明的事。这时班上有两三名同学就冲着老师说:“李老师,贵阳风景好,又好玩,什么时候也带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啊?”于是,抓住这个契机,我让大家一起讨论,最后,同学们就一起确定了这次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爽爽的贵阳”。指导策略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搜集调查到的材料,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可尽可能地引导学
19、生从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比较、分析,发现并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在第一环节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但是,并非每一个问题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此环节中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教学生学会将问题归类的方式,确定哪些问题可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分析主题的价值,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确定最有价值的主题。指导策略三: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确定活动主题指导学生获取主题,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主题的可研究性,不能让主题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或者所研究的主题对学生的发展意义不大;主题的可持续性,主题应该具有多次研究的价值;主
20、题应该具有问题性、时代性、通俗性,简洁明了。在学生初步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课题进行论证,以便确定可行的活动课题。2、主题分解型综合实践活动的大主题确定后,研究的大方向明确了。但活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因此,主题还需要被具体地细化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小课题。这样的活动才能落实,才能顺利地开展。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但教师绝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应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和意愿。下面以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神秘的人体器官为例阐述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分解的指导策略。指导策略一:指导学生大范围感知主题,自主提出研究问题。首先教师在活动主题分解前让学生通过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综合 实践 活动 教师 有效 指导 策略 研究 个人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