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doc
《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裴学武 2010-12-14(江阴英桥国际学校教师,电话:18961627967)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状况体现了社会的发展水平。教育的发展水平又决定了课程的开发广度与深度,课程的开展范围和内容反映了当时的教育发展程度。因此,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学校课程的开展、使用情况就能初步了解它的教育推广程度、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课程、教育、社会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的。当然不排除某个阶段、某个时期课程开展要超前或滞后一些,但总体是相适应的。从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也能看出我国教育、社会的发展轨迹。同时,社会、教育的发展演变最终决定
2、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前途。本人从事中小学一线教学工作二十余年,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时间并不长,在从事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一直关注小学科学发展情况,分析思考制约小学科学发展的现实问题。了解过去,分析现在,展望未来。为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 小学科学发展历程: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两千多年间,科学课程的内容、形式、教法都经历过无数次的改革与变动,而且至今还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在我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课程,而真正科学课程的开设要追溯到近代。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至今近百年历史。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史上,其名称经历了格致博物理科自然常识自然常识自然科学的变化
3、。人们通常把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031948)这一时期,没有形成我国自己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先学日本,后学英美(主要是美国)。这期间主要是学习模仿西方的办学体制,弃私塾办学堂,课程分类设置也是参照西方的。1903年全国各官立小学堂,规定开设格致课,这便是我国最早的科学课。课本叫格致。民国时期科学课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些调整和变化。这是我国科学课的启蒙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二个时期(19491979)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科学教育,在小学中高年级一直开设自然常识课,后又改为自然课。这一时期仍没有形成我国自己的
4、科学教材教法体系,20世纪50年代学前苏联,60、70年代基本上是“停课闹革命”。 国家先后颁布了三个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都在不断进行变化,全国无统一的学制、教学计划和教材,。由上可知,在1980年以前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还未成气候,教材教法体系尚未成形。第三个时期(19802000)随着我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一系列主张,标志着教育科技得到了重视,被重新定位。这一时期开始初步形成我国自己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1981年3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
5、划(修订草案),明确指出“根据四化需要,必须加强小学自然科学常识教育,培养少年儿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并将课程名称恢复为“自然”,取消了 “常识”两个字,并从三年级起开设。1982年秋,在科学启蒙教育大师刘默耕的领衔下,具有崭新的教育理念(“自然课就是教孩子们搞科学”)的自然及指导自然课教学的教师用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身教学风格的自然教学名家,如已故的科学教育大师级人物刘默耕先生、现在小学科学教育界知名人物路培琦和章鼎儿。一大批名特教师的涌现,各种教材教法的提出、试行与推广。至此,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已成气候,教材教法体系初步形成。第四个时
6、期(2001至今)这一时期,较完善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开始形成,新的科学教材处于实验阶段。2001年初,国家教育部开始组织编写新的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学科的名称由原来的“自然”改为“科学”。这一改动不仅反映了教学内容上的扩展,从以自然现象、事物为主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STS)等等,而且还包含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作为这次科学课改的指南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培养全体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促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的良好愿望出发,在结构、内容、体例、表述等方面都作了一些探索和革新,可以概括为与时俱进、
7、高瞻远瞩、系统完善、灵活变通等特点。目前科学教材已有多种版本。如教科版、苏教版和河北版等。新的科学教材都紧扣标准,各具特色。总之,这次科学课改的方向是正确的,它极大地完善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教法体系,预示着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光明前景。二、我国小学科学现状分析: 尽管我国的小学科学已经制订了较为完备的教材教法体系,国家也意识到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小学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与开展符合我国国家制定的长远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打造创新型国家。但我国的教育还很落后,教育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应试教育的层面上,素质教育提倡了多年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存在主科、副科之分,人们的习惯思维很难
8、短时间改变,作为一直处于副科地位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它的处境不容乐观。虽然新的课程标准也已出台近十年光景,它的实际操作运用实施方面与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不相称,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幅员广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发展不均衡,甚至同一地区教育也不均衡,小学科学更是如此。我们江苏省无锡地区应该说教育的各个方面全国领先,对小学科学课程较为重视,开展还较为正常,但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亲身体会,仍感到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科学课程开设情况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小学科学课每周2课时,城区小学大多能开足上齐。农村受条件影响,不少农村学校开设困难。科学课由于没有列入考核科目,因此,普遍重视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课程 发展 历程 现状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2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