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科学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在本次省级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分散研修中,我执教了昼夜与生物一课。经过精心准备,顺利完成了教学。现对有关问题做一梳理和反思。昼夜与生物一课选自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第2课的内容。它是本单元的重点部分,但它不是孤立的,是和前面的白天和黑夜,后面的四季更替等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在执教的时候,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完本单元,所以我选择了五年级的学生和我一起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五年级的学生因为没有接触过前面的白天和黑夜一课,于是教学前花了一些时间帮助学生了解了“白天和黑夜”的一些相关知识。本节课设定的目标为: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
2、人的变化情况;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植物开花情况的变化;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察动植物和人的昼夜行为变化,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影响。本节课的起始环节出示18世纪的植物学家林勒阿斯通过“花钟”知道时间、 学生阅读资料了解花钟的编制原理, 通过观察日记“牵牛花开放闭合记录表”,讨论并找到牵牛花有规律开放、闭合的原因:昼夜更替有规律,植物也呈现出规律性变化。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3、心理学告诉我们:需求是求知的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个体内在的需要,而体验则是唤起内需的先导。我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验。在研究几种不同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开放情况启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在影响它们发生变化?进而揭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介绍有趣的花钟,通过课件引发学生探讨。整个过程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后我思考是因为植物的这个例子学生兴趣不高,后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一找哪些动物喜欢在白天活动,哪些动物喜欢在夜里活动,将它们分成两类吗,举例说明它们这样生活有什么好处。并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喜欢白天活动,晚上休息的动物叫昼行性动物,喜欢夜里活动的动物叫夜行性动物,无论是昼行性动物还是夜行性动物
4、,都是根据光照时间长短来安排它们的活动、休息和繁殖的时间的。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改变光亮与黑暗的时间来改变动物的行为。通过刚才的学习,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发现动物的活动是有规律的,而且这种规律与他们的生存需要有很大关系,而产生这种规律活动的原因就是昼夜更替。掌握动物受昼夜更替而产生的规律性变化,我们可以改变他们的规律,为我们人类创造财富。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这一环节,学生在猜想讨论中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都比植物好。因此科学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5、,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引导学生认识昼夜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时,先让学生从一天自身的活动入手分析,通过具体数据来分析昼夜更替对人类的影响,讨论分析昼夜更替使人体产生哪些规律性变化,从而认识人体内的生物钟,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小学生要保证睡眠,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不要开“夜车”。最后我给学生留下的拓展作业是:从以下四个课题中任选一个进行研究: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1.了解人体生物钟的内容,想办法测试自己的活动规律。2.分析蜜蜂白天活动对人类和植物的积极作用。3.制作一个漂亮的“花种”。(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或者说有很多学生懒得去找资料,但还是布置了这个作业,目的是使那些乐于探究的学生将科学探究继续下去。)4.请考虑:如果没有昼夜更替,世界将会怎样?当然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1.课堂中大量的多媒体的运用,使得课堂板书过于简单。2.课堂语言还是不够精炼,由于忘记了这是五年级的学生,提问时没有很好地把握住学生的认知水平。3.本节课好多环节中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没能指导学生讲搜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从而导致有些学生在交流时仅仅把从网上下载的资料成篇的读给自己的同伴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