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下水实验”与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doc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下水实验”与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下水实验”与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下水实验”与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是完成科学课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意识的重要方式。“下水实验”是指教师课堂实验之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与教学任务,充分考虑学生实验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自己在准备室对课堂上要进行的实验进行预演或试验,指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行为。科学课应提倡“下水实验”,但是很多老师对下水实验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往往是拿了仪器就去上课,无法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的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一课,在指导学生认识热对流现象时,学生严格按照老师要求动手实验、准确操作,却没有观察到应有的实验现象,
2、甚至得到错误的结论,使探究过程流于形式,失去了它应有的实效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一环节的教学片断。 学生的实验桌上摆着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放了少许水的容量为100毫升的烧杯(水大约占烧杯的 15,水面上漂浮着一些颗粒比较大的木屑,杯底沉着一些颗粒较小的木屑。)、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等 师:现在我们给烧杯中的水加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给水加热过程中,木屑是怎样随着水一起运动的?学生开始热火朝天地投入到实验探究中:点燃酒精灯,然后目不转睛地盯着水中的木屑。实验时,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屑只是在水面上向各个方向运动,自始至终沉不到杯底;杯底的木屑因为水少也是刚刚浮上去就会沉
3、下来,学生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观察到木屑的运动规律,也就体会不到对流现象。生1:我观察到木屑是横着运动的。(学生只观察到了漂浮在水面上的大颗粒木屑的运动状况)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生2:我观察到木屑有的往下,有的往上,有的斜着往上。(木屑颗粒不均匀,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在杯底,加热过程中木屑随水的运动规律不明显,导致学生只是看到了木屑不规律的运动方向,至于木屑是先上升还是先下降,木屑在水中的运动规律却体会不到。)生3:我看到木屑是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水太少,导致学生看不到木屑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从而就误以为木屑是向各个方向运动的)在以上教学环节环节中,由于教师课前缺乏对实验的深入研究,所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教学 论文 下水 实验 探究 有效性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2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