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引导儿童有效审题.doc
《小学科学+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引导儿童有效审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引导儿童有效审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引导儿童有效审题【论文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自然不能脱离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等内容的学习。当然也就不可能没有考试。在每次大大小小的测试中,我们总会发现有一些学生把应该做对的题目做错了,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毛糙等“帽子”给予评价。可是不管你怎么教育学生:要认真,要仔细,同样的问题依然不断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种情况的不断重复引起了我的反复思考,经与学生交流分析产生此情况的原因,并学习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后再经过深入分析发现:在粗心、毛糙的背后显露的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如何对学生进行审题能力的培
2、养呢?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认为:首先,有意训练,强化儿童的审题意识;其次,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方法指导,引导儿童有效审题;最后,持之以恒,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关键词】:多元智能 引导 有效审题【正 文】: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自然不能脱离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等内容的学习。这当然也就不可能没有考试。在每次大大小小的测试中,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只要教师把试卷发还给学生要求订正,学生马上就会纠正原来的错误,或是要求学生把题目读一读,学生会马上反应过来。于是,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毛糙等“帽子”给予评价。可是不管你怎么教育学生:要认真,要仔细,同
3、样的问题依然不断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种情况的不断重复引起了我的反复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种情况不断重复呢?我越来越觉得这不是简单的“粗心、毛糙”的问题。于是一边结合教学实践,与学生交流分析产生此情况的原因,一边寻找理论书籍进行学习,其中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对我的启发很大,按照该书理论,人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流-人际智能、自知-自省智能。学了该书后,再经过深入分析,我认为:在粗心、毛糙的背后显露的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真正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学生从看到题目到动笔解
4、决问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审题能力的培养呢?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方法,收到了一定效果。现将我尝试的方法作一简单介绍。一、运用语言智能读、写、听、说引导儿童有效审题1审题从“读”开始,要求学生做到解题必须首先读题,并要学会读题。古人云:读“题”百遍,其义自现。课堂上我有意识的让学生把科
5、学题目中每一个字都读出来,让学生自己读,分男女读,同桌相互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出重点。学生在这样的“读题环境”中一点点感受到题目中每一个字都是重要的,决不能有一点儿忽视。在读题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碰到一些很长的题目,做了前半题,忘了后半题。那这个时候怎么引导呢?在读较长的句子时,我通常引导孩子半句半句读,半句半句的理解,也就是读到逗号的地方停一停,说说这半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读读整个题目,想一想是否还有未完成的地方,再说说整个题目到底有几个小题,每个小题我是否都完成了。这样训练久了,孩子会对包含很多小题的长题目,也会静下心来,读完整题再做。例如: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中
6、检测卷中的图表题(如下图)2、你认识右图的实验仪器吗?请在相应的横线上写上该仪器的名称。 。该装置是一个 实验装置。 在操作的过程中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至少写两条。当时测验完成后我统计了一下全班有10个同学漏写了注意事项,其实写注意事项很简单,只要有心去把整个题目念完,确定要完成哪几个小题,而后一一完成,就不会出现这种明明会做而偏偏漏题的现象了。 2写下关键字,圈出关键字、词,帮助审题许多学生审题不着要领,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这是因为学生在读题时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因此看错了题目,造成了错误。对于这类题目,我采用写下关键字,圈出关键字的方法,我要求学生在看题目的同
7、时,圈出关键字、词帮助自己审题,留下了痕迹后更有助于二次检查。写关键字是人类在思考一些复杂问题时常用方法,学生做题时亦是如此,这样可以加强记忆,避免漏题,还可以帮助理解题目的结构和意思。举例1: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上作业本11页中的一题:4.简答题。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有什么相同的生长需要。陆生水生省这题中应圈出的关键词是“水生、陆生、相同”这六个字;写关键字的话可以在相同点草稿纸上写作 来加强理解。举例2: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上作业本25页中的一题:1.给铁、木头、塑料这三种材料从硬到软排序。这题中应圈出的关键词是“硬到软”这三个字;写关键字的话可以在草稿纸上写作“硬 软” 来加强理解。3听说结合审题
8、训练课堂化我常利用科学新课学习中的一些重要提问进行这方面的审题训练。提问开始时,首先要求学生每位学生能够倾听,不管是教师的提问还是学生的回答都要用心去听,然后用自己的话把问题的基本意思按自己的理解重现出来。可以教师提问全体学生听,然后指名重述问题,还可以进一步由那些稍不认真的同学再次重述问题,最后才回答这个问题。也可以由一组同学提问,另一组同学重述问题,下一组同学再重述问题,最后一组同学来回答,相互提问和回答等办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不必啰嗦重复问题,而且能加强课堂纪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样的听说训练能有意识的去找出题目的核心,帮助其有效审题。有时我也会安排一个大题包含两到三个小题
9、,这样的听说审题训练要求更高,如果有三个小题,学生则要找出三个问题的核心,结合之前学习的写关键字训练,快速用自己方法记录下三个小问题“核心”,可以用简洁的词语,或者图示等方法。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重现问题。二、运用音乐节奏智能创设轻松音乐环境引导儿童有效审题1播放有助于审题训练练习和调节状态的音乐 人们在进行实际操作时或思考问题时,播放音乐往往能够激活大脑和身体,使之兴奋,富有节奏,提高效率和正确率。比如打字、抄写、做饭、运动、体操、制作、读书等活动时。所以,当进行审题训练时,不妨播放合适的音乐,特别是有节奏感的音乐。 此外,学生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都需要身体和大脑的工作状态,这时,音
10、乐有着独特的作用。这方面,已经有大量的实验和成功的例子。音乐可以使人头脑清醒、身体放松、反应迅速、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进而提高审题的效率。 坎贝尔在多元智能教育学的策略中推荐了若干音乐: 用于放松的音乐:维瓦尔第的四季,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旺恩威廉姆斯的绿叶幻想曲。 用于集中注意力的有:维瓦尔第的长笛协奏曲,莫扎特的 C 大调钢琴协奏曲。 用于振奋精神的音乐有:巴赫的好性情的键盘手,莫扎特的嬉游曲。2把题目的内容填入乐曲或创编成富有节奏的歌词 不是什么时候你都要去放音乐的,有时条件所限无法播放,有时不适宜播放音乐。所以审题训练时欣赏音乐只是一种提高效率的学习方式。我们还可以借助音乐的形
11、式,把要问题中的内容经过创造,编进现有的乐谱中,如果老师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可以直接创作跟歌曲节奏一致的题目。即“把题目中的内容,用音乐的节奏和形式展现换种方式来审题” 如:我以拍手歌一曲为旋律,填写了三年级上册科学关于“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的三项特点对比的审题训练的题目。你拍一,我拍一,蜗牛、蚯蚓怎么运动的?你拍二,我拍二,蚂蚁、金鱼怎么运动的?你拍三,我拍三,它们遇到危险作何反应?你拍四,我拍四,它们的食物分别有哪些?三、运用数理逻辑智能洞察关系科学分析引导儿童有效审题当学生开始审题时,一串一串的字符首先映入眼帘,大脑开始历经复杂的讯号输入及过滤,并将这些信息迅速的收集,这个过程
12、便是初步感知题目。之后借助积累的学习知识和经验对题目进行处理及判断和推理,找出正确的事件逻辑,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果我们的小学生能在初步感知题目后,能用上一些合适的数理逻辑推理的方法,那么审题将变得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审题的效率!以下是我归纳的几条简单的逻辑推理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审题和解题。1假设法假设法是解答科学是非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的“假设法”就是依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设想,然后按照已知条件进行推算。例如:小学科学教科版四上作业本身体的结构中的一题判断题2.人体的特点都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 )审题时可以顺着题目的意思假设成人体的特点都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那么再进行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科学+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引导儿童有效审题 小学 科学 运用 多元智能 理论 引导 儿童 有效 审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2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