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oc
《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 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专业代码: 045115 作者姓名: 信方红 学 号: 2009204601 单 位: 教育科学学院 指导教师: 邴倩 2013年5月30日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前 言.1一、问题的提出1(一)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界定1(二)数学自我效能感的教育意义2二、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现状3三、影响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因素4(一)缺乏数学兴趣4(二)不正确的学生观4(三)不科学的教学观5(四)较狭隘的评价观5(五)不合理的自我归因6(六)缺少成败经验6四、培养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研究6(一)挖掘数学魅力,激发学习兴趣6(二)转变传统角色观念
2、,树立正确学生观7(三)设置合理教学目标,理论联系实际7(四)建立多元评价标准,优化评价方式8(五)了解归因倾向,形成积极归因9(六)创设适宜情境,获得成功体验9结语10参考文献11致 谢12摘 要在自我意识逐渐提高的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水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之一。数学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数学任务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在学业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包括选择、认知、动机、归因等过程,而且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水平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容易使学生不能客观认识自己,失去数学自信心,导致数学学业不良。为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
3、、归因观等多个方面来对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进行归因分析,并通过树立正确角色观,设置合理教学目标,建立新评价观,培养积极归因观等措施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水平。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自我效能; 归因 ;策略AbstractAt primary stage of increasing self-awareness, mathematics self-efficacy is a realistic question that cannot be ignored. Mathematics self-efficacy is an ability of individuals on their o
4、wn to complete a task carried out by speculations and judgments,whic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education process. It not only affects students learning mathematics, including selection, cognition, motivation, attribution, thereby affecting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and lower levels of self-
5、efficacy tend to have an incomplete self-conception, lose self-confidence in mathematics, leading to mathematics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the attribution explorations 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athematics self-efficacy have been made, from the aspects of concept of student a
6、nd teaching, from concept of evaluation and attribution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mathematics self-efficacy, the paper then puts forwards coping strategies as building a correct concept of roles, setting a reasonabl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setting up a new assessment standard, cultivating
7、a positive concept of attribution.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athematics self-efficacy; attribution; coping strategies 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前 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不高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比如:在某次数学测验前,小学生显示出“我能行”的自信表现或“我不行”的信心不足表现,都是自我效能感不同引发的结果。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小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存在着密切联系,但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非是单方面的,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教
8、育合力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现象。尤其在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积极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问题的提出(一) 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界定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 )从社会学习的观点出发,提出了自我效能感(self-effficacy) 这一个重要概念。他指出,人不是对外界因素的单纯反应,而是对面临的刺激进行选择、综合和变换,也即进行着自我调节,在此过程中,人对其能力的判断起主要作用,由此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要领。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9、出版社,2007,220-221.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即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反映。按照Bandura的理论,可以把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定义解释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于自己能否完成某一任务的一种主观判断,是对自己能否运用所获得的数学技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 (二)数学自我效能感的作用自我效能感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它会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动机,个人目标的确立,对待困难的态度,付诸努力的程度,因果思维的方式等方面 李志英.小学生数学学业不良的归因与转化D.
10、南京师范大学,2004,11.。首先,自我效能感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在学习动机中起着核心作用,决定着学生水平的高低。小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越强,学习动机就越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自信,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采取多种办法战胜困难,并且愿意接受适当挑战,表现为一种积极倾向;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甚至厌烦,数感能力低,学习主动性不强,表现为一种消极倾向。其次,自我效能感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包括选择、思维、情绪及效率等过程。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时时刻刻都在做决定,学生总是倾向于避开那些他们认为自己无能为力的任务而选择那些自己认为力
11、所能及的事情从而避免失败的产生。而数学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喜欢选择带有挑战性的数学任务,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和获取数学自信,进而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调动了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往往担心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足,甚至在数学测试前产生焦虑、无助情绪,表现出消极逃避的行为,进而降低了数学的学习效率。再次,自我效能感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影响,即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根据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研究的相关文献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是呈显著的正相关,但数学自我效能感的显著提高并不一定立即导致数学学业成绩的显著提高。至于其原因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结论
12、,存在较大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是自我效能感只是制约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之一,还有许多因素如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也制约着学生学业成绩。班杜拉曾指出,个体必须具备一定知识、技能和从事活动的适当的诱因,否则,我效能感就不会影响学业成就。即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数学学业成绩提高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第二,数学学业成绩可能并不是自我效能感的敏感变量,或其提高迟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存在滞后效应。所以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此外,自我效能感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水平不高,则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教学评价。新课程改革提倡发展性评价,让学生参
13、与评价,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决定自己如何学习。因此,教师客观的学业评价以及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于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很关键,而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对数学学习评价同样重要。二、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现状目前,国外学者对于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比较深入,主要以齐默尔曼、科斯特为代表,并且探讨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各种相关理论的关系,如动机、归因等理论。而在国内研究中,何先友运用“数学自我效能量表”来研究数学学业中的自我效能感问题;寇冬泉等人则采用“自知、助学自验、自评”结合的方法探究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任婷则试图从教育心理学和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解释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现状。综合国内外的文
14、献资料,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说明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小学生数学效能感的基本情况。在数学课堂上,有些学生仍然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敢说出自己的答案,在学习中不敢接受挑战,遇到难题时往往不做任何努力就轻易放弃或急于寻找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即使是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往往也不能胜任,这些都是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表现。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呈下降趋势。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任婷的调查结果表明各年级男生女生的平均分数几乎持平,其数学自我效能感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只是女生的分数略微比男生的分数高一点,有研究表明 任婷.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J.华章,2010.(23).,
15、“(儿童)从学龄期起智力上明显出现性别差异,女性智力优于男性,但这种优势到了青春发育期开始下降”,这可能是中女生分数略高男生的原因。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水平在不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一、二年级的数学效能感水平较高,五、六年级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水平明显低于三、四年级,其中四年级自我效能感最高。这与小学数学本身的特点有很大关系。一方面,因为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先前的学习对于后来的学习有很大影响,即我们常说的基础问题,基础好的同学,则在后来的数学学习中更有自信,自我效能高;基础没有打牢的同学,则此后的学习中越显信心不足,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对
16、数学的焦虑也越来越升高,自我效能感水平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小学数学知识与小学其他学科知识相比,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和逻辑性,年级越高,内容就越复杂、抽象,也就越难理解,到了六年级尤为明显,因此,年级越高,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和期望就相对越低一些。三、影响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一)缺少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创造的驱动力,是创造思维活动的成功先导。数学是一门提高人的智力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学离不开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不能产生兴趣,甚至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没有较高的数学效能感,这样就难以进入数学之门,自然不能提高学业成绩。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知识,
17、而应该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我要学”。因此,在知识严谨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二)不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态度及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但是现在有些老师仍然持有传统的学生观,过分重视儿童的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一旦成绩不理想,则不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优待先进生,冷落后进生,使部分学困生产生自卑感,降低了个人自我效
18、能感。此外,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期望水平也会左右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若老师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则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之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积极的判断,一段时间内其数学成绩或其他方面就会有很大进步,若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对自己的实力产生怀疑、自卑,数学自我效能感下降,学业成绩也不会有明显提高。(三)不科学的教学观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前,有些数学教师没有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过分重视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忽略数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此外,在数学课堂中,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数学 自我 效能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1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