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的插图捕捉精彩.doc
《小学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的插图捕捉精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的插图捕捉精彩.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的插图-捕捉精彩 【文章摘要】现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这些丰富多彩的插图,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课本内容,还给枯燥的数学融入生活气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低段学生受认知水平的影响,在解读文本图片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可能因为教师的引导不当,而忽略了图片应有的价值,因此本文以二年级教材插图为载体,分析了日常教学中师生使用插图的病态现状及误区,践行了灵活使用插图的若干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实效。【关 键 词】:插图 教学实效、拓展 仔细翻阅北师大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幅幅色彩鲜艳的插图跃然纸上,它或以现实生活为背景,
2、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原型,或以童话故事为背景,展示了神秘的童话世界。细辩这些图片,有图片呈现的;有半图片、半文字呈现的;结构上,有的比较完整,有的则“缺问题”或要自己寻找隐含条件;有的对解题有用,有的则是多余条件,眼花缭乱”的图片背后,当向学生提出“观察图片或理解题意,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你知道了哪些条件,”学生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反思这些现象,本人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教师插图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解读图片的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对充分利用文本图片教学,有效提高教学实质进行了实践探究。【误区分析】教师方面 1、图表机械使用,上课索然无味。教师没有深入考虑图片的内涵,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
3、况,“拿来主义”,缺乏甄选、没有侧重,任何课型就是拿“开始的”主题图入手,简单照搬,导致学生陷入“可预测”的上课模式,毫无新鲜感和探究感,一翻书本,答案就赫然入目,使学生索然无味;2、问题设计不当,学生缺乏探究。有的教师一出示图片,就唯恐学生探究不到重点所在,引导上过于“扶”,问题设计得过易、细,导致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使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留于形式。还有的却刚好相反,唯恐挖得不够深,问题设计过难,学生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分析、解决。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尽兴地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变通性无法落实。【学生方面】1、年龄尚小,积累单薄,只认数字做题。一二年级的孩子,无论是
4、感性知识还是理性知识的积累比较单薄,收集信息的能力相对较为欠缺,在面临模糊的、不确定的问题情境时,学生不能准确地感知其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发现数量关系,看到数字就“凑合”着用。例如以下几题:7个?个 例1: 例2: = (个) = (瓶) 例1通过看数字列出算式7+4=11(个)可以蒙对,像例二错误率较高,会认为是43+3=46(瓶)究其原因是缺乏审题、读题能力。2、模式僵化,缺乏策略,只看个别词语。学生惯于套用模式与类型,缺乏解题的基本策略,在读题时常跳着读,只看个别词语,结果思维混乱,错的一发不可收拾,而当再仔细要求阅读时,学会立刻就明白了。例如:二年级下册P114 ,像这种需要求先出中间
5、变量,再来求总数。这种题型经常出现,而学生往往习惯横向申题,不会上下文联系着看,错得一发不可收拾。教师此时就要先解释一下“主场”和“客场”的含义,帮助学生增加点课外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总分”就是主客场得分之和,必须求出一个相关量,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学生这才明了。【实践探究】一、剖析插图,避免机械使用教材提供的插图形式多样、色彩明丽,生动地展现了学习素材,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并不是每一幅图都能拿来使用的,教师需领会插图的内涵,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一)深入领会, 分析类型教材中的插图多为情境图,呈现方式不同,蕴藏的内涵也有侧重。有的侧重于引入知识点,有的侧
6、重于数学的强调突出,有的侧重于数学的过程展示。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插图的类别特点,辩证使用。1“说”情境类的插图。这类情境图展现的是我们生活中原型的或加以提炼的生活场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再组织各组代表发言,要求学生能“完整”“有条理”“简洁”地描述数学信息。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P5例2加减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加工信息往往从筛选、排序、简化的过程中反映出来。师:仔细观察图,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比一比,看谁说得完整,说得有条理,说得简洁。教师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后,自己对自己轻轻地说一说,然后同桌互说。生1: “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我们买了22个面包
7、”“我们买了8个面包”“还剩多少个面包?”生2:“面包师傅说,他一共做了54个面包,左边的同学买走了22个,右边的同学买走了6个,小精灵说还剩下几个面包?”生3:面包店一共做了54个面包,同学们一共买走了30个面包,还剩几个面包?教师追问:30个面包是一起买走的吗?怎样说更合适?教师引导学生对三位学生的说法进行比较,生1只是把题目中出现的话读了一遍,生2说的比较详实。而生3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了加工,说得比较简洁。教师接着让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加工过程,这样很容易发现题目中的条件,然后根据以前建立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2“做”活动类的插图。这类插图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做数学”的教学
8、理念,教师要做到以此为“教学契机”,让孩子们动起来,在类似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例如:在探索二年级上册“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时,按照主题图的提示,有安排测量黑板的长度这一活动,如果教师为了省事,直接告知学生1米=100厘米,那么就缺少了探究的过程。所以教师提供给学生各种测量工具(有学生常用的尺子,有1米长的绳子、还有米尺等)。学生积极活动起来,有的把绳子拉直测量,有的用20厘米长的尺子一下一下地测量。绳子稍有不直,直尺稍有衔接不好,就引起了下面同学“拉直、拉直”“放好、放好”的提醒声。活动后,大家一致发现用米尺量最简洁方便,测量后大家一起计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论文 浅谈 数学 插图 捕捉 精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1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