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小学低段学生运算错误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低段学生运算错误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论文:小学低段学生运算错误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并非都是粗心惹的祸小学低年段学生运算错误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 要】 运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运算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低段学生在平常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的最重要的一项能力。然而目前却存在着这样一种现状:许多学生的运算能力都达不到既定的要求,往往在实际运算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运算的正确率较低。追其原因时,学生认为自己“粗心”,老师批评学生“马虎”。似乎学生运算错误的“罪魁祸首”就是“粗心大意”,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运算教学静下心来思考和探究,细细分析运算错误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避免或减少学生运算错误是非常有必要的。【关键词】 小学低
2、段;运算错误;错误类型;矫正策略一、现实背景:激发低段运算错误探究之缘起(一)思索课标:小学低段运算能力之重要数的运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2011版新课标将“运算能力”新增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标准中强调要求学生在运算方面达到“会”“熟练”“正确”三个层次。然而现实背景却是学生在运算上屡屡受“错”。对比2013新教材和实验版教材中,我们也发现编者重新编排了“运算”的相关知识内容,力图改变这一现状。以已出版的一二年级修订后教材为例,它在计算板块做了很大的调整。如“20以内的加减法”、“乘除法的初步认识”等单元,教学编排时都有意识地增加课时,放缓了
3、教学的节奏,努力让学生更充裕、扎实的掌握运算算理和方法。同时又将“有余数除法”由三年级上册调整到了二年级下册,增加了“混合计算”的单元。将小学阶段学生能接触到的几种基本运算压缩到整个一二年级,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运算间的密切联系。(二)直面现在:出于运算教学现状之反思1.学生怎一个“粗心”了得 新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发现学生运算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滑坡,在数学作业、练习、测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运算上的“低级”错误。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后,我在13年级中抽取各一个班级进行了“基本运算”板块的相关情况调查。(表1)班级人数相关题数失0题失1-2题失2题以上人数百分率人数百分率人数百分率一(1)48
4、403368.7%1225.0%36.3%二(1)43402643.8%1227.9%511.6%三(1)45302657.7%1328.8%613.3% 表1:13年级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13年级“基本运算”板块掌握情况抽样统计表 问其错误原因时,有些学生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回答往往是“不小心算错了”、“太粗心了”。他们并不是不会做计算题,而是会做而做不对。那么这样的现象在学生中又存在多少呢?我又对这三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你认为自己粗心吗? A.我认为粗心 B.还可以 C.不粗心 调查结果(图1)在意料之内却又意料之外的沉重:参与调查的这136名学生中,竟然没有一位是认为自己是不粗
5、心的!调查固然存在着一些误差,但也一定程度上的反应了我们的孩子怎一个“粗心”了得!孩子为什么会如此的粗心,问题出在了哪里?成了我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2.教师岂一个“粗心”了得 高“粗心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抛开学生的层面,我又把目光聚焦到了教师和课堂的现状。2.1教法单一 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只重视方法和思路上的引导,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轻视了口算、简算和估算的教学。同时教学策略略显单薄,往往采取简单的练习、校对答案这样机械的方法。缺少对计算过程的合理性、简介性的指导,以致丧失了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训练的最佳时机,同时也丧失了对运算的兴趣。2.2认识片面 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认识上出现了问
6、题,学生出现计算上的错误时,片面地把它归结为“粗心”、“马虎”。不重视、不深思、不讲解,仅仅和学生校对正确答案或者干脆让学生自己订正。哪知“错误”的背后又岂是一个“粗心”就能概括的。 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运算教学静下心来思考和探究,系统整理低段学生运算错误,深度剖析错误成因,并探寻有效的对策,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学生的运算错误。二、 整理分析:剖析低段运算错误之成因(一) 运算梳理,知其错何方 1.小学低段运算教学时间轴: 从运算教学时间轴上可以看到,数的运算在每个年级中均有安排,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认知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其中加减法的运算学习主要安排在了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
7、需要说明的是,加减法的教学是紧随着“数的认识”教学基础上展开的,也就是说,在学完每一部分数的认识后,紧接着再来学习这部分数的相关运算教学。同时在二三年级安排了简单的乘除法教学。从整个低段教材来看,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又是学生发生运算错误的巅峰。 2.小学低段运算常见错误整理: 在分析运算错误的成因前,我们有必要对其错题进行整理,了解学生错在何方。针对1-3年级的教材及课做本上的相关运算习题,从加减和乘除两个方面我们分别做了整理:表2:加减板块常见错题整理 知识点易错题整理主要内容20以内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课做P40。4题( 7 )2 5 6 -( 9 )320
8、以内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的内容对学生老师难度不大,部分孩子没有入学前就能熟练的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但也可以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不熟练,计算只浮于表象。20以内的加减法(进位加、退位减)4 + 9 1415 9413 6 8( 2)+ 6 8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且通过连续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相对来说学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不熟练,计算磨蹭;算理不明,计算错误100以内的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46 + 7 435 + 47 9784 9 85 进位和退位是学生计算的难点,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教材P74-做
9、一做14 -9 -3 14 -(9 -3)小括号的出现增加了题式的变化,尤其当这样的一组算式同时出现时,学生的思维容易造成混淆。100以内的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6 4 1+3 9 - 3 6 3 5 1 5学生第一次接触竖式,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加减的两步式题。是学生运算错误的高峰。包括:竖式格式错误;加减运算混淆;运算算理不明等等。同时减法的错误明显高于加法。整千、整百的加减法500+200070008800-800080001900-10001800为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特别要注意相同数位相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4 4 5 4 0 3+2 9 6 - 1 5 8特别
10、是在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运算上,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各种各种运算出现的情况,达到了错误的巅峰。 通过梳理学生加减法领域知识的出错情况,我们发现: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运算的错误率明显上升,在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上达到高峰。减法的出错率显著高于加法的出错率。学生在加法上的错误主要在进位操作和连续进位上,在处理空位和列竖式上有少量错误。学生在减法上的错误主要在退位和连续退位操作上,尤其是从0或1上退位。表3:乘除板块常见错题整理 知识点易错题整理备注表内乘除法 84364相当于其他的运算,表内乘除法学生的正确性很高,理解的基础上关键要熟记口诀。有余数除法9242546口算时学生很容易漏掉后面的余数,可以用
11、童趣的语言引起他们的注意,比如“小尾巴”不能掉。多位数乘一位数1 7 6 4 9 9 6 3笔算乘法主要解决2个问题:进位问题;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问题。其中,像例题这样的连续进位是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9107134604110竖式错误最后的横式得数没写笔算除法和加、减、乘法有很大的区别,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竖式的摆法;试商的过程;几种不同情况的算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2 4 2 9 2 1 6 4 8 8 9 6对于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学生要想正确地求出结果,在计算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连续进位、竖式书写、加法计算问题,只有同时达到了以上要求,才有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每一步缺一不可。如左图中最后
12、的部分积的和计算错误。 相对于加减法,低段学习了简单的乘除法计算,通过梳理我们归纳:表内乘除法学生正确率好高,基本能达到熟练运算的程度。学生在笔算乘法上犯错的主要原因在进位和连续进位,以及在有关“0”的特殊乘法算式上,少部分学生还会存在数位没对齐问题。笔算除法的竖式和前面学习的3中竖式计算存在很大的不同。在运算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竖式的摆法以及试商的过程。同时,关于几种“0”的情况错误率较高。(二) 剖析成因,知其所以错 结合这些易错题,我们对教学过程中犯了类似错误的学生也进行了观察、访谈和分析,发现学生运算错误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概念不清,理解不到位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
13、的概括和反映,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对于低学段的学生来说,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直观形象性是一对不可忽视的矛盾。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数学概念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理解时常常会发生概念模糊、偷换概念等现象。学生表面上理解了,或者能复述了,但更多的是模仿,不能正确地理解概念的本质。【错例1】 【错例2】 【分析】 “有余数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解其含义,容易受到表内除法的负迁移。错例1是同一学生的所做的两种不同的题型,它们都是“有余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所承载的知识点完全相同。然而呈现出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可以看到学生在计算给定格式的题型时,正确率很高,而当没有给定格式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论文 学生 运算 错误 成因 分析 对策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