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在模仿的大树上嫁接探究的嫩芽.doc
《小学数学论文:在模仿的大树上嫁接探究的嫩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论文:在模仿的大树上嫁接探究的嫩芽.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模仿的大树上嫁接探究的嫩芽 在新课程浪潮的推动下,作为在一线数学教师的我们,认真学习着新课标理念,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着变革,向着“优质轻负”的目标而努力。新课程标准其中有一条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以“模仿+训练”为主要教学方式的传统教学遭到了可谓铺天盖地的批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传统教学方式,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习惯和能力。 但是时间一长,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发现有这样的一个情况:学习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2、越来越足,各方面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但有些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就变得“云里雾里”,不知从何入手了!如梯形的面积这一课,面积公式的推导的可操作性很强,具有很强的“探究”价值。遵循“课标”中所提到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这一要求,课堂教学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料,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可课堂练习的反馈却让我傻了眼,学生的解题在很多方面都出了错:1、计算面积时做成了“(上底+下底)高”,忘记了还要除以2;2、长度单位没有统一就直接计算;3、已知梯形的面积、上底
3、和下底,不会求高。从课堂效果看,应该说学生的理解、推理、空间想象和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培养比较到位,但在解决问题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所以,我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些疑问: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法是否适用于每一节课?以讲授、模仿、训练、强化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法是否就是一无是处的、要完全摒弃的?课堂上常常上演的口是“探究”心是“模仿”、为了“合作”而“合作”之类的闹剧,把自己弄得晕头转向。然而,两个与数学学习毫无关联的事件,却让我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自己一定的想法。事件一:儿子从呱呱坠地,到发出无意的声音,到牙牙学语,到能简单运用,最后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事件二:班级里
4、有小朋友玩“魔尺”,从跟着别人一步一步地拼图形,到自己能成功地拼出图形,最后拼出跟别人不一样的图形。这两件事都表明,一开始我们人都是一张“白纸”,通过模仿练习,熟练掌握,最后还能进行“创造”。所以, “模仿”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每个儿童的思维包含着对外部事物的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当同化的平衡建立时,儿童就模仿现实事物;而当同化的平衡被打破时,就顺应外部事物,进入创造性想象的活动中。”回过头去,再仔细琢磨,“课标”中强调的是“不能单纯地依赖”,并不是要“完全抛弃”; “模仿与记忆”虽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仍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规范性等,仍具有
5、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标”之所以提出要注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教学对其的忽视甚至是“毫无涉猎”,是对传统教学中被忽视的部分进行的有益补充,因为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等的有效载体。“模仿与记忆”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能够相互促进的整体,二者的有机整合,都能真正实现学生的提高。由此看来,像梯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一样,我片面地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而忽视甚至是摒弃了必要的“模仿与记忆”,缺乏这样的练习设置,因而造成了学生能发现新知识却无法灵活运用的现象。所以,我认为应该把“模仿与记忆”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论文 模仿 大树 嫁接 探究 嫩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