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错误也是课堂奇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错误也是课堂奇葩》.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错误,也是课堂奇葩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错误产生,在学生眼里,错误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耻辱。很多学生把回答错误和耻辱联系在一起,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进行大胆的表白,担心因为自己出错而受到同学的嘲笑,这在高段的教学中尤为常见。在老师眼里,学生出现错误时也常常谈错色变。当学生发言出现错误的答案时, 老师要么立快刀斩乱麻, 或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嘴, 再接二连三换学生回答, 直至满意为止;或以执牛耳者的姿势亲自加以纠正, 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正因为如此,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真实的课堂学生哪能不犯错?出错是学生的权利,有了学生的错误,我们才会及时
2、地找到教学症结所在。在教学中,老师应把学生的差错看成是难得的问题资源,并且加以运用,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出她应有的勃勃生机。一、善待错误问题,营造和谐氛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来源于学生学习过程的错误资源最贴近学生,学生对来自与自身的错误本身就存在很强的好奇心,这比老师硬塞给他们几个问题要有用的多。所以只要合理利用“错误资源”,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给学
3、生布置了这样一道应用题: 3名工人 2小时加工 120个零件,某车间 12名工人 8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 大多数学生都根据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式解答,算式为 12032 12 8= 1920个,有一位同学却列式为:120 (123) (82)=1920个。我不动声色地将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一看,纷纷摇头。我会心一笑,并示意大家让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的解题思路吧。他说:这个车间的人数是条件中人数的 (123)倍,这个车间的工作时间是条件中时间的(82)倍,利用倍数问题来解决的。在这位同学的启发和影响下,其他同学也不再局限于常规思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重新思考,列出了如 1203 12 (8
4、2)等不同的解法。试想当学生出现错误得到的却是老师的大声呵斥时,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能调动的起来吗?心灵的伤害远远超过肉体的摧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去进行教学:把学生当人看。课堂上的错误回答不正是我们自己教学中的缺失吗?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该轻易给学生的错误解法判死刑,而要充分给予学生讲理的机会,在分析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的给予点拨和鼓励,保护学生难得的创新火花。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善待、宽容、利用错误问题,才能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创新的新天地,达到激活创新思维的目的。二、捕捉错误资源,激发探究欲望。叶澜教授在重
5、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面积时有这么一个片断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我出示一个两邻边分别为5厘米、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试着求它的面积,并说说是怎么想的?生:54=20(平方厘米),我是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想出来的。(这个想法显然错了,但我没有马上否定
6、)师:你能用已学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一点很好!那么,这个想法对不对呢?请大家继续看。(我继续演示:拉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使平行四边形越来越扁,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面积越来越小,得出的结论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能用两条相邻的边相乘来计算)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师:在拉动的过程中,相邻两边的长度没有变,面积为什么会越来越小呢?(经过观察讨论,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师:它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你能否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图形来求出它的面积呢?请大家拿出平行四边形纸测量出它的底和高,通过小组合作,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此案例一直以来是我难以忘怀的,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新课中
7、当我放手让学生试学时,他只能用以前学过的长方形面积来计算,我没有呵斥他,而是因势利导,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合理成分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自己去发现新的数学奥秘。教学首先要以人为本,在尊重学生的同时,通过适时巧妙的引领,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出错的学生不因错误而悔恨。三、正视错误问题,完善认知能力。很多时候,为了追求教学流程的顺畅,在教学时有不少教师层层铺垫,处处设防,努力回避学生的错误,即使错误发生了,也视而不见,置之不理,一堂看似很成功的课却往往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8、。”是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如教学“画圆”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用圆规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尝试画一个圆。学生操作时,我巡视了一下,发现有好几个同学画错了,对于他们的错误,是回避还是面对呢?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我挑择了几幅典型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观察。(选择的作品有:1、起点和终点不在同一位置的;2、把“圆”画成了鸡蛋状的;3、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时粗时细的等。)看到这些作品,一些学生哄堂大笑。我笑着问:“你们在笑什么?”同学们叫了起来:“这些都不是圆形,画错了。”我顺着他们意思问到:“那你
9、们能帮他们找找原因吗?”这时学生争先恐后谈起了各种错误的原因。生:圆心没固定好,所以画的不像圆。生2:画圆时半径发生了变化,也画不出规范的圆。生3:用力不均匀,圆规使用的方法不正确也会出现这些问题。(错误的原因一个一个都被学生很快找出)。我又问到“:画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既规则又美观的圆呢?你们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同学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不一会就概括出画圆的方法。我按照学生总结出的画圆的方法在黑板上迅速画出一个标准的圆。这时,学生个个兴高采烈,跃跃欲试。我见时机成熟,让学生再一次画圆。通过我的巡视和学生的互相检查,第二次画圆没有一个学生出错。只有这样让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议错中找出原因,从而使学生在纠错中开启智慧,完善自己的认知能力。总之,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增进了情感的体验。“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学生的“错误问题”是宝贵的资源,因为有了“错误”,课堂才显生机和活力;因为有了“错误”,师生才有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因为有了“错误”,我们的数学课堂才更加精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0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