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十三:位置.doc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十三:位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十三:位置.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十三:位置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用数对描述;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二、 教学重难点用数对的形式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并能根据数对确定位置。三、 教材解析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特点是: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共同特点,从中建立数学模型是本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本节课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张亮的位置,引出第几列与第几行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列第几行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这一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在本案例中,教师从真实的课堂情境
3、引入,真实地展开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教学时分三步实施:第一步,结合具体的情境,说一说张亮同学的位置。由于个人经验不同,学生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第二步,将学生的经验提升、抽象,引出“数对”的表示方法,感受到“数对”的简洁、准确;第三步,能用“数对”的表示图上或班级同学的位置,以及根据所给的“数对”确定现实中的位置。在练习中教材呈现了丰富的生活情境,例如国际象棋、地图册等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已经有了在生活中对位置描述的经验,而这节课是要让学生在数学中用数学眼光来确定位置。如何从生活中对位置的认识与表述引到数学化上来呢
4、?这就是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的关键所在。本节课始终抓住“数”与“形”的关系如何用数描述形?如何用形反映数?在引导学生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的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四、 教学设计课题:位 置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出示情境图一:一行学生上语音课。请学生观察画面,说出张亮同学的位置。指出:在这一行学生中,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张亮的位置。2出示情境图二:在图一的基础上增加几行,变成一个班的学生上语音课。(教材第2页主题图)引导学生思考:只有一行或只有一列的学生时,我们用一个数就可以表示张亮的位置;如果不是只有一行或只有一列的学
5、生时,还能不能只用一个数来表示张亮的位置?从而揭示课题:现在还能不能用数表示出张亮的位置?用几个数来表示呢?怎样用数来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板书课题:位置)二、探究新知(一)感受“数对”的产生过程1尝试表示张亮的位置(1)提问:谁能说出张亮的位置,使别人很快地找到张亮同学?现在,请你把张亮的位置,用你想用的方法表示在这张纸上。(2)学生尝试。(3)交流: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表示张亮的位置,。(4)展示: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方法?学生将自己的成果贴在黑板上,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请学生介绍一下。第一种:张亮的位置从左往右数第2竖排,从上往下数第3横排。第二种:张亮在从下往上数第
6、3横排,再从左往右数第2竖排的位置。第三种:张亮的位置用203表示“2”表示从左往右数的第2竖排,“3”表示这一竖排中从下往上数第3横排,再用中间这个“0”把竖排和横排隔开。第四种:张亮的位置用3-2表示“3”表示从上往下数的第3横排,“2”就是从左往右数第2竖排。中间用短横线把竖排和横排隔开。3引入数对(1)谈话:刚才同学们有的用数字,还有的写了许多文字来表示张亮的位置。看一看,在介绍张亮的位置时,大家都说到了哪些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表示一张亮的位置时,都用了两个数,都说到了张亮在第几竖排以及这一竖排的第几横排。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指出:像这里所说的“竖排”,数学里叫做“列”; 所说的“横
7、排”, 数学里叫做“行”。 也就是说,在介绍张亮的位置时,都说到了张亮在第几列、以及在这一列的第几行,(板书:第几列 第几行)都用了两个数来表示张亮的位置。(2)质疑:同样是张亮的位置,表示的方法却各不相同。你说的你明白,他说的他明白,告诉别人时都要解释解释、说明说明,方便吗?看来我们需要一个统一、方便、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位置。(二)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1确定“行列”的一般规则。谈话:数列的时候,有人从左往右,有人从右往左。数行的时候,有人从上往下,有人从下往上。这样就又不方便了。(课件演示)数列一般从左往右数,依次是第1列、第2列、第3列,一直到第6列。数行的时候一般从下往上数,依次是第1
8、行、第2行、第3行,一直到第5行。这样我们确定位置时就能得到一致的结论。2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学生把张亮的位置表示出来第2列的第3行。介绍:现在统一了,张亮的位置在第2列第3行。用数怎样表示呢?表示张亮的位置时,先写第几列的数(2),打一个逗号,再写第几行的数(3)。为了说明它表示一个位置,用括号把这两个数括起来,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数对!读作(2,3)。全班齐读。3学生用数对介绍张亮的位置。张亮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3)。思考:看一看,数对中前面的那个数表示什么,后面的那个数又表示什么呢?4运用数对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1)(指示王艳)看看,王艳的位置在哪儿?像这样用数对来表示是(3,4
9、)(2)(指示赵强)赵强同学的位置又该怎样用数对来表示呢?讨论:一定要用(4,3)表示赵强的位置吗?可不可以用(3,4)表示赵强的位置呢?(3)小结:(3,4)与(4,3)这两个数对不只是数的顺序不同,它们表示的位置也是不同的。我们用两个数表示位置的时候,一定要遵循规则,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三)运用数对表示其他学生的位置1课件出示其他学生的姓名,同桌交流:用数对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2学生汇报。3老师说一个数对,请学生判断是谁?这个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4探讨特殊位置的关系。谈话: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发现要表示教室里一个学生的位置,需要两个数、也就是一个数对来表示。同时根据
10、一个数对,可以在教室里找到对应的学生。观察、比较一下找出的这些同学的位置的数对,你们能发现什么吗?引导学生发现同一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时第1个数相同、同一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时第2个数相同、对角线上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时前后两个数都相同。(四)数对在生活的应用完成第3页“做一做”。谈话:看来,用两个数就能准确表示一个同学的位置。数对不仅能表示教室中一个同学的位置,数对在生活中还有很广泛的应用。你们还能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后,教师举例介绍地球上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点位置的方法。三、运用新知1练习一第2题。(改为五子棋)谈话:其实在棋类,像围棋、象棋、五子棋等等也常常用数对表示棋子的位置。出
11、示五子棋盘,学生用数对描述每一步棋子的位置。然后独立完成第2题。2练习一第1题。规则:在这张方格纸上,根据老师给出的数对,把这些数对表示的方格涂上颜色。猜一猜,涂出来的图形像什么。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3练习一第3题。观察后讨论:地图册中的“重要地名索引”是如何确定一个地点所在的位置的,按照这种方法表示其它地点的位置。小结:这里需要3个数才能确定位置。确定位置时除了用数,还可以用字母。四总结拓展1谈话:同学们,这一节课进一步了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你有什么收获呢?2介绍数形结合的创始人笛卡尔。五、 教学反思位 置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董艳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本节课中,教师并未简单照搬教材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教学 案例 十三 位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0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