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研交流材料:教研科研一体化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doc
《小学教科研交流材料:教研科研一体化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科研交流材料:教研科研一体化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研科研一体化,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市中区第二实验小学教科研交流材料近几年来,我们从学校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重点,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坚持探索教研科研一体化,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我们学校近几年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一、加大培训力度,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教育科研意识首先,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位。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加强了教师科研思想的建设,把它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之中。学校教科室每个学期对教师进行两次培训,重点加强了教育科研意识的培养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通过培训,全体老师能充分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可
2、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明白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通过教育科研,能真正实现教师的自我提高。通过教科研方法的培训和身边成功案例的展示,大家深刻认识到教科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现在,我校教师已经能注重从教育教学的实际来发现、研究问题,着眼于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随笔,切实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其次,广开学习之路。学校利用各种途径帮助教师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观念,保证科研工作的前沿性、发展性,使我校的教师队伍充满了活力。近几
3、年来,学校教科室每个学期定期举办教科研知识专题讲座,参训教师达200多人次,以最直接的方法大面积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另外学校大胆解放科研思路,请进来,走出去,多种渠道共同进行教师培训。两年内,先后派出近百人次的教师赴省内外参加学术培训和交流,学习前沿理论,用先进的理念武装教师,从而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队伍。再次,学校大力实施了校本培训工程,整体提升了教师教科研素质。具体措施有:案例式反思:让教师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并由此探寻面对学生、面对教学、面对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方法,以实现教师的教育理想。通过长时间这种形式的研究,我校教师已经基本形成即时反思的习惯,教师们的反思有新意、有深度,
4、仅2008年,我校就有多篇教学反思、案例在市区级以上评比中获奖,并有多篇反思案例在山东教育等专业刊物上发表.沙龙式探究:让思维在对话中渐入佳境。为使校本培训由静态走向动态,由个案走向一般,我校借鉴山东省创新教育课题研究中的“沙龙”形式,通过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加工、改造之后,旗帜鲜明地推出了“沙龙式探究”活动。各个课题组在学校的同一引领下,定期坐在一起,互相汇报,互通有无,共同提高。“沙龙式探究”让我们寻求到了教师参与培训的有效载体,使“参与式培训”由一种理论构想转化为教育培训的现实,以此而生成的思维,形成的理念,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录像课研讨:把教学的每一刻真实呈现。为了使我们的
5、教育研究能够更直接地作用于课堂,能更直接地指导教学,我校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录像课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录像课研讨的方法是:事先在征得教师同意的前提下,对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录像,全过程地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进程,然后在专题研讨会上进行播放,充分暴露并展示授课教师的设计意图、思维过程,组织其他教师直接与授课教师对话、研讨,可以就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或相关问题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也可以从这样一些鲜活的教学实录中抓住教师普遍认为有所欠缺之处进行切磋、探讨,从而使教师的培训工作由单纯的外在说教演化为教师自身的主动建构。仅2008年,我校有4节心理健康录像课在省心理健康录像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另有多节录像课
6、在市区级录像课评比中获奖。与名师携手:挖掘我们身边的教育资源。几年来,在教师不断的行动研究中涌现出了一批在省、市、区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都有一定的超前性,是校本教师培训的极为宝贵的“教育资源”,为此,我们实施了“与名师携手,走向成功”活动,如:我校成立了“省教学能手名师工作室”,即“刘立平工作室”,让刘立平老师为指导教师,在全办事处选拔有潜质、爱研究的年轻教师入室学习,在名师的引领下学习理论,研讨教学,旨在通过这些校内名师来达到培训青年教师的目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二、建立推进教研科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教研科研是一家,教研科研互相促进,不可分割,这是不争的事
7、实,但在实际中,由于机构的设置问题,教研科研往往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这也正是教研水平不高,科研成果得不到推广的瓶颈所在。因此,教育研究要真正推动教学改革,必须走“教研科研一体化”之路。我们认为,要推进教研科研一体化,在工作的总体思路上要分“三步走”:教研出课题,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即要求教研工作要以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作支撑,科研工作要围绕教研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课题和开展研讨活动;教研要着力再现优秀科研成果的前沿观点和创新之处,要有促进优秀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的积极措施;教研的重点专题要进行科研立项,适合教学需要的新的科研成果要尽快进入课堂;教研专题与科研项目要尽量捆梆在一起进行,实现和谐
8、发展、互惠双赢。1.教研“出课题”,重点抓好“五个深入”的工作。我们认为,教研应该是创造性地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把先进的教学理论,转化为显性的教学行为。教研工作要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自主发展为主体,立足于实践,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制约甚至阻碍质量效益全面提高的实际问题为宗旨。只有这样,教研才能为科研提出具有实用性的研究课题。为此,我校着重抓好了“五个深入”:校长、教研员、业务教干深入课堂听课,发现问题。目前学校领导和业务教干、教研员事务性的工作太多,往往对课堂教学进行行动研究不够深入,看结果的多,重过程的少,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把握不准。因此,我们提倡校领导要深入第一线,进入课堂听课
9、,掌握老师的教学情况,了解学校教学的整体水平。我校不仅要求校长要深入课堂听课,而且还明确规定了校长每个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正是在深入听课的基础上,徐跃富校长形成的小学德育生态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被立项为省级普教重点课题,正在开展研究,成效显著。对教研员,我们更有明确的规定,如:教研员每个学期的听课不得少于60节;教研员实行“包点制”,规定每个教研员每个月必须到指定的村级小学推门听课一天;教研员必须兼课;教研员每个学期必须举行一次面向全处的公开课;教研员必须承担课题等等,这些制度的确立保证了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学的密切联系,确保了研究课题与实际教学问题的一致性。教研室和教导处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教研
10、室和教导处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我们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到外校听课,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但更经常的是开展校内各种教研活动,如进行每周一节研讨课活动,并且我校提倡跨学科听课、议课,及时捕捉学科的教研信息,掌控学科教学问题,提出学科研究方向,把教研主题上升到科研课题,把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教研组深入研究学科问题,展示问题。鉴于目前许多教研组的研究流于形式,造成学科教研活动走过场,走形式,没有实效。因此,我们提出,不管学校管理模式如何变化,教研组始终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主力军,只有加大教研组的教研力度,才能快速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同时也要求教研组要做到深入研究本组的教学质量问
11、题,提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作为本组研究的方向,确定学科的科研课题,把教研问题上升到科研课题。为此,我们还专门制定了“星级教研组”和“书香办公室”的评选办法,激励教研组内研讨氛围的形成。年级组深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我们教研员参加过一些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发现诸多问题,有的备课组集体备课时只是讨论教学进度,研讨一些教学内容,而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教研计划。因此我们更加重视集体备课工作,要求各年级组以问题研究带动备课活动,使备课活动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把集体备课活动变成课题研究的过程。集体教研活动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等多种活动方式,提高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专题研究为突破
12、口,使教研经验科学化、系统化,同时也推广科研成果,使之在教研活动中加以落实运用。老师们深入挖掘自己的教研潜能。在校内开展教师个体行动研究,要让教师充分挖掘自己的教学潜能,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学校为促使教师的教研成果上档次,出精品,向教师提以下四点要求:第一,提倡教师写专题总结。将写经验总结改为写专题总结,教师就会有意识、相对集中地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教育理论,写出来的专题总结会有较高的质量。第二,提倡教师写科研型的教学随笔。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随时记录自己所教学科应予采取的教学策略,并在实践中反复尝试,然后进行提炼、归纳。第三,提倡教师做案例研究。教师从身边的教育、教学的故事中撷取典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教科研 交流 材料 教研 科研 一体化 教育 内涵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20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