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专业标准.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理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全员培训(上好课专题) 数学学习笔记 祥云县城东社区完小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课程提要】 本课是对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教师标准的解读,因此,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 ( 1 )理解教师专业标准出台的意义,并和自己的发展结合起来; ( 2 )理解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和结构,从新时期教师需要履行的职责角度,理解教师需要强化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 ( 3 )了解教师专业标准对于教育改革的意义 本课程立足对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课程分三个部分解读教师专业标准 一、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1. 三个维度 2.13 个领域 3. 各个领域的基本要求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
2、功能 1. 对教师教育机构 2. 对学校 3. 对教师个人 4. 对公众 三、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不断建构 1. 与教育场景结合 2. 与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结合 本课程帮助教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认识教师专业性的新内容。 【课程特色】 作为解读性的讲座,本讲座有两个突出的特色: (1) 将教师所处的场景与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结合起来。教师专业标准作为一个管理文件,它只是罗列要求,不可能将教师在学校中的问题与教师专业标准联系起来。通过讲授,标准、要求与教师的生活环境和困惑联系了起来。 (2) 整体性与结构联系起来。教师专业标准是分维度、分领域设置的标准,整体和各个部分是什么关系?各个部分又是什么关
3、系?各个标准背后有哪些思想支撑着提出这些标准?本讲座都一一作了回答。 专业标准是有结构的整体概念,课程在设计时,这一点是非常突出的。 【重难点问题】 重点问题: 1. 为什么要教师要有专业标准?它和教师资格要求有什么不同? 2. 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有什么差异? 3. 以“我”为例,对照教师专业标准,“我”最近应该加强哪种教师专业能力? 4. 按照教师专业标准来要求自己,可以帮助“我”解决我工作中遇到的哪些问题? 难点问题: 1. 教师专业标准背后,包含着怎样的教师专业能力观? 2. 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有什么区别? 3. 对照教师专业标准,我们的师范教育课程有哪些不足之处?我们的教师培
4、训又该怎样改进? 【学习要求】 学员在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划分为三类:一类是知识点的解释,例如,重点问题 1 , 2 ,以及难点 2 ,对于这些问题,讲座中都有提及,可以根据教师的讲座加以总结即可。 第二类是将讲座的内容与自己联系起来,如重点 3,4 ,对于这些问题,讲座中提出了在工作中不断建构的思想,也列举了一些例子。但是,由于每个教师的情况不同,需要指导教师引导学员讨论,应该加强哪些能力和技能,如何实现。除以上两类和讲座内容直接相关的问题外,还有拓展性的问题,例如难点 3 ,这些在讲座中没有详细说明,只是略有提及,需要学员借助参考资料进行讨论和概括。 2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
5、的理念及总体目标话题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内容,课程标准的理念,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分别从数学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还有新技术,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里强调两个要点,第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第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而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原有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二)课程
6、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三)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 四)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五)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一
7、个交流,交流就意味着可以相互评价,可以师生互动,可以把学生和老师的某些问题的看法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互相帮助。所以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会给提供帮助的领域,应该还会不断的发展和开拓,所以希望老师能够关注这些。 话题二、课程总体目标的阐述及理解(一)标准课程目标的整体解析( 二)课程总体目标的理解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
8、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1. 总体目标第一条的变化、背景及理解。2总体目标第二条的变化、背景及理解。(三)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怎么样能够更全面的理解数学课程提出的目标要求。 目标分为四个方面细化,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在这四个方面,例如,第二个方面,就是关于数学思考,数学思考在数学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数学可能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数学式的来看待问题,解读一下关于数学思考这个方面的目标,您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仍然要强调过程。就是数学思考常常并不是一步到位,对于某些问题的思考
9、,随着不断的学习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所以这是一个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和教学过程中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 借用标准上的一句话,作为对目标解读的一个结束,这四个方面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一个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这里边也可以看到,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实际上是对课程标准的深刻认识理解,包括指导日常的教学实践非常重要的,这样一个课程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希望老师们能够通过分学段的目标进一步思考和研读,能够更好的来理解课程目标的要求。话题三、标准中核心概念的解读在标准当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的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
10、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为什么要设计核心概念 (二)核心概念的理解 1数感 数感在实验稿里边就提出来,在修订稿里边又进一步明确了数感的含义2符号意识 关于符号意识,注意到它在用词上,标准的修改稿和实验稿有一个区别,原来是叫符号感,现在把它称为叫符号意识。3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空间观念是原来大纲里有的,现在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刻画。刚才空间观念,有这么几个纬度。 第一 , 就是图形和实物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纬度。 第二,就是标准中所刻画的即通常所说的方向感。 第一层意思,图形可以帮助刻画和描述问题。一旦用图形把一个问题描述清楚,就有可能
11、使这个问题变得直观、简单。 第二个层意思,图形可以帮助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三层意思,图形可以帮助表述一些结果,可以帮助记忆一些结果。 4数据分析观念 5运算能力 6推理能力 7模型思想 8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越小的孩子,他越有创新,小孩子的兴趣,小孩子对问题的敏感性,他能提出很多很多成人可能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实他本身就是创新。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及进程数学课程改革从 2001 年进入试验区,到现在有十年的时间,十年以后,课程标准又做了修改,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十年实施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效以及问题。 一、数学课程实施的基本历程 如果说,从 2001
12、年开始正式实施,从 2000 年开始就是作为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一个准备和过渡时期,所以把第一个阶段叫做实施的准备和过渡阶段,该阶段做的主要事情就是对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做了修改。 二、数学课程实施中取得的成效及进展 第一,教师对数学课程的改革有较高的认同感。 第二,管理者和教师在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三,课程结构发生了变化。 第四,教师的课程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五,对课程资源的利用的变化。第六,教学方式的变化。 另外,评价方式的变化。 4师德与师爱【内容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深化对师德内涵的理解,清楚师德与师爱的关系,切实弄懂师德的核心结构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13、”,真正明白“师爱是师德之魂”;做到将师德与师爱的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成材,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强大力量。 课程内容: 一、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 (一)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二、师爱令人崇敬的师德之魂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二)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 三、公正令人信任的师德要素 (一)教育公正的含义及理解 (二)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 四、师能不可或缺的师德支撑 (一)以高度的创造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能力 (二)通才型的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 (三)精湛高超的专业水平与本领 (四)健全、向
14、上的心里素质与良好的行为方式 课程核心问题: 1. 师德的核心结构包括哪几个要素?如何理解师德的核心结构? 2. 师德与师爱是什么关系?为何说师爱是师德之魂? 3. 什么是教育公正?作为一个普通教师,应如何做到教育公正? 4. 师德与师能是什么关系?教师如何做到师德与师能统一? 5. 课程中的典型案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你认为师德的魅力从哪里来?你如何让自己具有师德魅力? 课程特色: 1. 本课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将问题思考与案例教学紧密结合,在深刻阐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突出了实践修养上的操作引导和提示,有利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师德行为改进。 2. 本课内在结构清晰且目标指向性强,
15、由师德的核心结构讲起,以师德之魂师爱为中心线索,以教育公正的行为表现强化普通教师的师德影响力,以师能与师德的关系深化新形势下教师应有的专业发展,从而突出了新时代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的师德导向,强调了师爱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价值功能。 5上好课教学策略 ( 小学 ) 基于掌握知识和搜集信息的教学策略(小学)第一部分:上好课教学策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意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一、基于掌握知识和搜集信息的教学策略1、学生收集信息是主动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
16、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搜索和处理信息的前提。3、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最有效方法。4、要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谋求最佳教学效果。二、基于思维加工的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发动学生积极参与。2、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掀起“大脑风暴”。3、适时适当引导思维活动。4、保护学生的思维幼芽。三、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1、研究性学习具有鲜明的自主性特征。2、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3、研究性学习要挖掘、拓展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四、基于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情感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把他们的内驱力转化为精神力量
17、,藉以支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应引起我们关注。要点:激情导入,情感体验,动手完成,总结升华。五、基于活动操作的教学策略1、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设计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在操作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操作训练与思维训练并重,克服单纯追求操作训练的简单化、机械化的倾向。3、在活动操作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六、基于综合实践的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操作模式:自主选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形成结论、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基于结合实践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要点:1、价值整合瞄准学科以外的综合性目标。2、内容整合关注各学科,各领域之间
18、的相互渗透与延伸,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3、注意学生安全。基于思维加工的教学策略(小学)学习上好课教学策略的感受与收获通过远程学习上好课教学策略后感受颇深,对以后的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进步有很大帮助。但另外一方面也体会到真正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上,会经历一段过渡时期,同时也不可能一下把学到的知识、策略等消化完,得依靠实践中去学习、消化。1、掌握知识和搜集信息的教学策略掌握知识首先得培养和引导学生产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但很多情况是学生的兴趣不长,除了教师创设情境去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特别是要注意这种创设和引导的方式,要留有一些余地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学习,搜集相关的材料信息。2、思
19、维加工的教学策略这点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动脑去思考,然后展开进一步的思考、引申。同样这节重要的一点是情境的创设,教师对思考问题恰到好处的引导,从问题的表面延伸到问题的本质及背景,对学生要求不可过高。3、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这点对于目前学校的教学情况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与学生共同寻找一些主题来进行讨论,从简单的问题或知识点入手,先培养学生参与进来的热情,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学习到相关的知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实践调查,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激发了兴趣。4、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情感,与教材所传达的情感一致,并把这种情感渲染在学生周围。从表情和语言上影响到学生对教材的感受程度,这是一种对美
20、的感受、一种理解。逐步的让学生也慢慢学会去感受这种情感体验在学生的重要性。5、活动操作的教学策略这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基于观察力的培养。通过仔细的观察,抓住事物的个性特点,教师再加以引导发现。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创造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深入的观察后,勇于实践的态度。对上美术课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6、综合实践的教学策略以上几点的教学策略,个人通过学习后的感受是,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以丰富的情感去表达教材所要传递的正确情感,先去感染学生,然后经过情境的创设加上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较为自动去探究知识点。掌握相关的知识,再去搜集相联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把问题延伸到进一步
21、思考的领域,启发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求异。同时教师可视时机来引领学生进行针对性、不同角度交流和探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把知识面拓宽。以上这些内容是学习上好课教学策略后的收获和感受,在往后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情况去不断学习、研究,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循序渐进走好每一步教学活动。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小学)一、创设问题情境,为探究性学习巧设铺垫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二、指导学生拓展探究方法,为探究性学习开启大门探究,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
22、方法,去发现规律的过程。然而,我们在实际授课中认识到: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很稚嫩,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尤为重要。1、在操作中探究。这种探究方式是:问题操作发现结论。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操作中感悟。如:在教学退位减法,45-9时,我是这样引导的:(1)“45-3”你会用小棒摆吗?(从4捆5根拿走3根)(2)“45-9”你也用小棒摆摆看,会发现什么?(3)5减9不够减怎么办?(四人一小组,先自摆,后交流摆,也可以看看别人摆的)2、在实验中探究。这种探究方式是:问题实验对比结论。在实验中探究,在类比中发现。如在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时,师提示学过圆柱
23、体体积公式,让学生进行削铅笔比赛、说变化,然后进行实验:拿出制作好的圆柱和圆锥进行装沙实验,从中找出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边实验边记录,通过分析得出圆柱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这样,学生通过实验,在探究中得出结论。3、在游戏中探究。这种探究方式是:问题游戏活动解决问题结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玩中得出学习结论。如一年级教材中的20以内退位减法,教材所设内容是通过投球比赛来进行的。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领悟力差,对“投中”、“没中”理解不透。4、在猜想中探究。这种探究方式是:问题猜想探究验证。先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再通过探究寻找规律。如:教学
24、“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有些学生可能会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影响,会猜“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数是3、6、9的数”。接着出示一组数:13、23、26、29、49、46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不能被3整除;而另一组数:12、15、36、39、42、45反而能被3整除。这样,通过猜想揭示矛盾,造成学生认知不平衡,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为什么后面这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呢?学生又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猜测探究。三、注重合作探究,在合作中达成共识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并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合
25、作探究中,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维方式经过交流整合,有的得到修正,有的得到提升。小组讨论合作时,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积极参与到学生中间,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还可以密切师生关系,真正做到学生的合作者。总之,教师要给全体学生创造一片蓝天,一个动力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空,细心呵护学生创新的萌芽,让其茁壮成长,使数学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小学)关注情感体验,焕发课堂活力-浅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策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作为非认知因素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动力作
26、用,承担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等任务。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需要教育从“为了获取 科学知识”转向为“为了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态度”,也就是要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究,获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障碍。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情趣-引发探究欲望。 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1联系生活实际及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
27、感。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创设情境,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引发学生对真实问题的探究,进而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矛盾是激起求知和探究欲望的有利因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认知矛盾,甚至寻找契机制造一些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导他们探究数学知识。 二、优化师生关系,激发学习情感-营造探究氛围。 1、留出空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
28、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所压抑。 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去自行探究,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2.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基于综合实践的教学策略(小学)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
29、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二、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
30、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三、精心组织活动,焕发主体活力。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一般性的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一是创设情境,提供背景;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四是汇报交流,启发深究;五是评价激励,收获成果。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练的学习模式,一开始接触实践活动,显得不知怎么办。其次,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
31、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第三,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还是一门新的课程,还会继续下去。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
32、发展。6上好课-小学数学如何关注学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例如视频中的教学,刘老师就做的很好,一直围绕着“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解答,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例如视频中的教学,刘老师就做的很好,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生很自主的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一、课题研究的现状二、对课堂教学中“有效性
33、性阅读”的几点认识一是数学阅读具有很强的教育教学功能,将数学阅读容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四结合方式,积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二是注重课堂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果让学生盲目的去阅读。三是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由于数学阅读具有它的特殊性,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尤其是让学生中的后进生时常会感到他们通过阅读而成功地学会了一些东西,以提高数学阅读的自觉性,建立自信心,同时激发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如3-x与x+1成反比例关系,x是多少?本题先读懂3-x和x+1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如何理解3-x与x+1成反比例关系,怎样列方程?三、怎样在课堂教学
34、中将“有效性阅读”提升一是要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地阅读,让学生学会享受阅读快乐,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他们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的阅读能力,要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将外语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图片阅读能力等在内的阅读能力综合起来,形成有效的阅读能力。例如图形的全等中,我们可以先用同底的照片,五星红旗等让学生去看再阅读书中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全等图形的特点。二是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控制阅读深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安排阅读。低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弱,可先安排简单的,阅读量小一点的,也可以采用讲读结合的方式,给学生提供较详细的阅读提
35、纲,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相对较强,减少讲读,充分让学生挖掘。三是注重总结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总之,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重视“数学阅读”并非要讲究阅读的有效性,使其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如何注重启发,开展有效的讲授 新课程再不像原来教师一味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要充分体现教师的引领者,合作者与促进者的作用,所以教师的讲授应是启发式的有意义的讲授学习。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刻不容缓,要通过教师的启发进行有效的讲授。讲授式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应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现在仍然关注和提倡讲授式教学方式,但是学生在启发下的接受式学习。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36、要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要设计出一串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要想有一连串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作支撑,很好的启发学生,设问很重要。讲解法是通过一连串富有挑战、富有启发的问题引发学生活跃的思维。有的老师可能会问:启发学生有那么多的方法,为什么采用讲授法?因为大陆使用班级授课制,讲授法有它的优越性。它经济、简便、知识容量大、覆盖率高。讲解过程中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讲解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讲解的方法是其他方法的基础,与其他方法互相联系。有效讲解的方法:(1)选择
37、适合讲解的内容。如数学思想、数学史实、数学规律等,该讲的就要将,讲好了事半功倍。例:射线、直线的学习时,我边讲射线一端有端点另一端无限延伸让学生想想。(2)一定要注重富有启发的讲解。如何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老师要好好想想不可能一堂课都在讲,要借助素材,问启发的问题。(3)借助直观、操作,多种感官相结合,注重讲解的趣味性、直观性。例如吨的认识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互相抱一抱、拎一拎装满水的水桶、抬一抬50千克的一袋大米来感受1吨有多重,通过棱长1米的纸做的立方体教具感受1吨水有多少。怎样启发呢?(1)循循善诱,调动学习主动性。 (2)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掘思维能力。启发性原则的精髓是善于激疑,要采
38、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思维。(3)坚持少而精,精讲重点、难点、关键,为实行启发式教学创造条件。(4)发扬教学民主,尊师爱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发扬民主,尊师爱生,才能为实行启发式教学提供保证和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这种气氛中,教师才会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并多方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解除顾虑,心情舒畅,积极主动地学习。戴伯韬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学生启而不发时,灵活运用情感启发、教态启发、循序启发、逆向启发、类比启发、图示启发等各种手段,开发学生个体心理潜能,使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充分展现出
39、来。关于评价一、试述改革小学数学评价的具体措施?答:1. 把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放在重要位置。以往更多地以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标准,这势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学校、教师和学生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落实一是靠观念的转变,要有意识地把过程评价放在重要的位置。二是靠有效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在实施过程评价时,要体现以下三个层次: (1)通过试题设计上的改造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过程。(2)通过课堂观察等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程强调使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
40、与态度。 (3)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只凭一次考试和一次观察不足以了解学生成长的全貌。因此,须要积累反映学生进步和成长过程的资料作为评价学生整体发展的依据。成长记录、数学日记等评价方式,对于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在一段时间的成长与发展是必要的,这也是过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的方法后面有关章节将详细介绍。2. 用恰当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历来受到普遍关注,也是传统评价中重点的评价内容。标准针对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倾向,提出用恰当的方式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评
41、价时应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课程目标规定的每一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标准的总体目标强调结合有关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图形和统计等过程中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初步学会多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二、简要说明数学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答:1、评价更关注人的发展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如何思考决定着我们如何行动。因此,对评价本身的认识决定着评价的实际实施过程
42、。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近些年来,人们对数学的学科价值、数学的教育目标有了新的认识。新数学运动提倡的数学内容现代化,对今天的数学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影响。3、评价功能上更注重为决策提供信息,改进课程与教学人们对以往数学教育评价的批评往往源于评价的功能,认为教育评价过多利用终结性评价的结果作出社会决策,比如学生的奖励、毕业、升学,教师的奖惩、职称、甚至任职资格的判定等。因此,人们谈评价色变,面临评价,学生、教师、学校、家长一片恐慌,担心评价带来的后果。4、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数学学习评价的多元化首先表现在学习目标评价上。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既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目标,又必须考虑学生发展的长远目标。评价学生学习不能
43、只考虑近期的目标,而忽视学生长远发展目标。因此,评价的目标除了当前所学的知识与能力外,还要包括对学生将来发展起作用的要素。数学学习评价的多元化首先表现在学习目标评价上。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既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目标,又必须考虑学生发展的长远目标。评价学生学习不能只考虑近期的目标,而忽视学生长远发展目标。因此,评价的目标除了当前所学的知识与能力外,还要包括对学生将来发展起作用的要素。如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数学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这些方面的评价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起作用。数学学习评价的多元化还表现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上正确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数学学习评价
44、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改变对学生发展的关注点。第二,改变评价的方式。第三,评价结果处理的多样性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影响颇大、成果颇丰的策略之一。如今在新课程呼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背景下,成为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探索的一大热点。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合作的主体,教师是合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支持者.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一、教师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地位是平等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追求人格平等,追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平等,因而就要重建新型的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师
45、生关系。因为教师如果不放弃由于特殊地位权易获得的“霸权”,学生只能处于被领导的无奈境地,因此要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师生平等关系的重建是前提,只有师生关系改变了,学生才能不受压抑地与教师、同学进行心灵无隔阂的有效互动,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二、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的合作不是天生就会的,教师要对合作进行高效的组织和引领,既要有知识的引领,又要有方法的引领。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进行策略分配。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理分工,小组合作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角色,并且要轮流
46、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时,问题设计要明确。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向学生说明交流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说明完成任务的过程及要求,每个小组在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自根据任务分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同时教师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担负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责任,促进学习的迁移。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只有切实有效的组织、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才使学生逐步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吸纳、学会求助、学会建议、学会完善自我、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效能。三、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参与
47、者、指导者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到底做什么?这是一个令老师们困惑的问题。是不是在教室中走来走去?是不是袖手旁观或做自己的其它事情?其实此时老师的责任更大,要求更高。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告诉学生速度的重要性,时间长短适宜;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和观察各小组的互动行为,及时掌握反馈信息的情况,解决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总之,我们应当根据教学规律和实际需要,明确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并使之不断完善,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尽早实现事半功倍的良性循环。 7数学数学课程学生发展【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话题: 话题一:数学在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中作用。话题二:从数学学科的特点认识数学课程中的“过程也是目标”。话题三:数学学科特点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话题四:从数学学科的特点看“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话题五:从“分析和解决问题”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理解“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1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