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莫让课堂成“秀场” .doc
《小学教学论文:莫让课堂成“秀场”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论文:莫让课堂成“秀场” .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莫让课堂成“秀场” 为了呈现某种教学理念,探讨某些教学问题,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经常会开设一些研讨性质的公开课。应该说研讨课对教师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执教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经历、教学素养、教学体会、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是一次量的变化质的提高。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研讨课逐渐走样变质,多数成了作秀课,有些研讨课的教学过程超乎寻常的顺利,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一、超常顺利的几种表现有些研讨课在展示中,整个课堂流程很顺畅,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甚至连细微的意外都没有,学生的一切活动包括思维都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1、难点破解超常顺利。平时我们一般把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
2、掌握的技能技巧称之为教学难点。在课堂中难点的破解常常需要教师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但即使如此,平时的课堂中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波折,如学生理解歧义、理解不到位、一时掌握不了等等,这些问题不但均有可能存在,并且会通过各种途径反馈出来,或通过作业,或通过发言。但是在公开展示课中,却基本上看不到这些困难,教学难点的破除往往顺利得很。比如,在找春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破除“在品读中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寻找春天的快乐”这一难点,在师生顺利完成了读议课文的任务之后,教师安排了让学生想象画图的环节。想不到这些二年级的学生立马下笔如有神,根本用不着构思就完成了一幅幅构思新颖、总体效果良好的作品
3、。2、回答提问出口成章。众所周知,十个手指总有长短,一个班级总会存在那么几个学习困难的后进生,甚至可能有智力发展不正常的学生。或者由于性格内向不敢大声说话,或者由于思维迟钝回答结结巴巴,诸如此类的问题肯定不可避免地存在。但是在研讨课中,基本上是看不到这种后进生。出来展示的学生几乎都是声音响亮、答案标准、一学就会的,个个训练有素、胸有成竹、出口成章。比如某教师执教四年级小镇的早晨一课,提问:小镇的早晨有哪些特点?结果全班学生竟人人举手,教师看似随机点名了三个,回答也是人人正确。3、意外生成畅通无阻。在研讨课中,教师为了不使自己教学尴尬,一般事先关照学生不要提出让老师为难的问题,如果碰到几个不听话
4、的学生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面对突然生成的“意外”,有些教师处理往往就比较简单,要么敷衍几句,要么假装没有看见,没有充分关注生成、利用生成,课堂中中的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控中,自然畅通无阻。如某教师执教草船借箭,环环相扣,生动有趣,学生投入异常,配合默契,然而课到一半,教师没有叫学生举手时,忽然有个学生举起手来,于是教师装做没有看见,继续自己的教学,而那个学生举了很久,见无人理睬,只得悻悻放下,低低嘀咕了一句:为什么诸葛亮要请鲁肃喝酒呢?下棋不是更风雅吗?二、超顺现象的操作揭秘曾几何时,研讨性的公开课因其超乎寻常的顺利而失去了真实,自然也失去了精彩,因而也失去了大家研讨的兴趣、失去了开课的意义。那么
5、开课教师又是如何苦心经营,使自己的公开课超乎顺利的呢?1、改板块设计为线型设计。在研讨课上,课堂结构如果变线型设计为板块设计,这样课堂上只有几个大的板块,对学生而言,他们发展的空间比较大,探究时间也较长,更有利于科学探究的深入,但对教师来说生成的因素太多,极其不容易调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特别喜欢环环相扣,大多数呈现出线型设计。教师按着设计流程一步步地往下走,该怎么问,学生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渡;学生谈到哪里出示图片、播放课件等等均有明确的规划。这样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线型设计”,虽然课堂上没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不过,教师上课不会吃力,方向对了,课总体上不会出大乱子。2、尽量不留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教学论文:莫让课堂成“秀场” 小学 教学 论文 课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19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