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实践活动——学生道德成长的摇篮.doc
《小学品德论文:实践活动——学生道德成长的摇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论文:实践活动——学生道德成长的摇篮.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践活动学生道德成长的摇篮【摘要】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由于受年龄、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在生活中体会、积累,才能逐渐养成。当教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形式时,便能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在“实践活动”中思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促进知行统一,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关键词:实践活动 幸福感 行为习惯 爱国 奥运 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课本里,还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渠道,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着了解社会,学着做人。实践证明,组织实践活动是德育的一条捷径。一、有利于引发朴素的幸福感很多时候,幸
2、福感是一个人的道德源泉。一个时时感受到幸福的孩子,必定心地善良,懂得尊老爱幼,文明谦让,有责任感,并且知错能改。但是现在有几个孩子真正感觉到自己的幸福生活了。“无聊!”“郁闷!”曾何几时,这种词语开始频频出自心浮气躁的小学生之口了。当零食跟着广告走,压岁钱成千上万地收,几个家长围着他们转时,“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大年夜的故事能让他们产生多少的同情心理。高玉宝“我要读书”的呼喊声能让他们收获多少的幸福感觉。答案是:太少了,因为故事离他们太远了。曾经问学生,你幸福吗?学生对于到手的幸福觉得都是应该的,倒是生出许多的耿耿于怀作业太多了,学习压力太重,同学之间有矛盾、家长管教太紧等等。开学初,又问三
3、年级的学生,你幸福吗?有一个小队的同学齐说:“幸福”。这之间的差别在于:假期里这一小队的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去恩美福利院献爱心。他们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许多东西来到福利院。里面的孩子年龄和他们差不多,其中有许多是残疾儿童,有的没有手指、有的脚瘸,有的坐在教室里一动不动的,是因为智力不好。福利院的老师介绍说,这些孩子从小就被抛弃,因为他们生出来的时候就有残疾、心脏病、脑子瘫痪等症状。由于他们从小就没有了母亲,很孤独,当老师和某一个孩子握手时,其他孩子都要争着和老师握手,就像是有了母亲一样。哪怕是和老师手上的皮肤相碰他们也会很满足。学生听得震惊了,纷纷把各自带来的食品、文具
4、等东西都分给那些可怜的孩子,还和他们一起表演、做游戏。分享了短暂的快乐后,学生们的心中荡起了阵阵涟漪,在日记中纷纷吐露心声:当我们在妈妈的怀里撒娇时,他们在想念亲人吗?亲人在哪呢?和他们相比,我们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读书,要听大人的话。一次小小的实践活动,触发了孩子们朴素的幸福感,自觉要求做一个好孩子。这样的活动所感受到的震撼力胜过多少千言万语的教育啊。 二、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正确的道德知识很多来源于书本,但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养成。因此作为品德老师更要具备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各类实践活动的意识。如品德与社会三下第一单元学关于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品德 论文 实践 活动 学生 道德 成长 摇篮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18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