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级下册教案 全册.doc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级下册教案 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级下册教案 全册.doc(1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周次单元及课题教学内容课时德育渗透教学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12第一单元 生活中数1、数铅笔 2、数豆子3、动物餐厅 4、小小养殖场5、练习一5课时1、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2、 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3、 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4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1、观察物体2、桌子有多长3、我又长高了4、估一估,量一量4课时1、 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2、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46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1、小兔请客 2、采松果 3、青蛙吃害虫 4、练习二 5、拔萝卜 6、练习三 7、我和小树一起长11课时1、 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 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4、 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9四、 有趣的图形1、认识图形2、动手做(一)3、动手做(二)4、动手做(三)5、动手做(四)6
3、、整理与复习9课时1、 让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2、 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3、 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1012五、 加与减(二)1、买书 2、练习四 3、发新书 4、练习五 5、小小图书馆 6、练习六 7、跳绳 8、练习七9、小小运动会16课时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
4、能正确计算;3、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4、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1213六、 购物1、买文具 2、买衣服 3、去商店5课时1、 让学生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2、 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416七、 加与减(三)1、套圈游戏 2、乘船 3、乘车4、练习八 5、今天我当家7课时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
5、的结果;4、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1718八、 统计1、组织比赛2、买气球3课时1、 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2、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总复习4课时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百以内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内容:1、数铅笔(数百以内的数);2、数豆子(读写百以内的数);3、动物餐厅(比较数的大小);4、小小养殖场(用语言来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5、练习一。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2、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3
6、、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4、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单元学习重点:数数、读数、写数、比大小及数感的形成和发展。单元学习难点: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单元学习时间:5课时第一节 数铅笔教学目标:1、从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认识百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2、会数、会读百以内的数,还能根据一定的规律数数。3、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教学重点:数数、读数。教学难点:有规律的数数。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1、小朋友刚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大家都到长辈那儿拜年,你在春节里有什么收获吗?2、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大家,看(出示铅笔)一共有多少支
7、铅笔呢?二、数数、读数1、我们来数一数,说说你是怎样数的?2、学生活动:(1)一支一支地数、两支两支地数、五支五支地数。(2)把10支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明确10个十是100。(3)活动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不同的形式数)3、圈一圈,数一数。(第2页)并说说是怎么数的。4、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5、读数、拨数。师写出一个数,生读,并在计数器上拨出来,说说是怎么拨的,表示什么。如43,十位上拨4,表示4个十;各位上拨3,表示3个一。三、练一练1、数数(顺数、倒数)2、看谁数得快。(第3页)主要让学生明白十个十个数的方法。3、接力赛。(第3页)四
8、、课外活动数一数自己小组同学的铅笔一共有几支。 第二节 数豆子教学目标:1、通过“数豆子”的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2、在“数豆子”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体验数的实际意义。3、会写百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的活动理解位值意义。教学难点:位值意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出示一杯豆子(内装28粒)。2、请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粒。3、师生共同先数10粒放入另一杯子中,再估计一下。4、谁估计得比较正确呢?为什么?我们来数一数吧。二、数豆子1、指名几生来数,其他学生跟着数。(用不同的方法数)三、知识学习1、智慧老人:这个数怎么拨?怎么写?
9、2、学生试一试,说说怎么拨,怎么写。(每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在纸上写,再指名拨、写)3、小组合作:说说这个数的各数位上数的意义。4、汇报交流。5、小结: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6、摆一摆。摆出26根小棒,说说是怎么摆的。7、讨论:22的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8、交流。四、巩固练习1、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说说意义。(第4页)2、填空(第5页)补充:根据老师的表述写数。如:6个十和3个一是()。3、看计数器写数。(第3题)4、写门牌号,理解序数的意义。(第4题)5、游戏:抓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第三节 时动物餐厅教学目标:1、在动物餐厅
10、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2、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教学重点、难点: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任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二、知识探索1、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2、汇报交流。3、小结: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4、试一试:26、31、67、49、89、90。5
11、、二次小组学习: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第6页填一填)6、汇报交流。7、小结: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8、比大小。(第6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三、巩固练习1、连一连。(第7页第2题)2、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1)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2)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3)说说有什么特点。(4)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四、小调查。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第四节 小小养殖场教学目标:1、
1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教学难点:通过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字眼,进行判断,助理建立数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比较数的大小。45、54、2、85、34、5、12、21二、知识探索1、 设置故事情境(1)播放数鸭子儿歌。(2)这首歌真好听,唱歌的小朋友听说咱班的小朋友也非常喜欢小动物,想邀请你们去她的养殖场做客你们愿意吗?不过得帮助他解决一个问题才行,你们有信心吗?(3)“姐姐比我 ,爸爸比我 ”(大得多、大一些)不知道该怎样选择,你能帮帮她吗
13、?(4)学生回答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通过故事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课做准备。2、课文主题图。(1)我们来到了这个养殖场,出示图。(2)养殖场理由那些小动物呢?(3)你能不能用“多得多”、“多一些”来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些漂亮的小动物,当一把小导游?(4)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多得多、多一些”使学生通过描述数量之间的关系,将逐步建立数感。还可以怎样说?(5)让学生通过同桌互说、小组交流的形式讨论。3、运动会情况。(1)刚才小朋友们参观了养殖场。在运动会上,老师做了一个统计,跑跑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这里还有88人、12人、76人这三个数据,你能帮助老师判断一下跳
14、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吗?(2)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三、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集中交流。可以分小组汇报,第2、3题有争议,只要学生能说清理由,就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2、数学游戏这个游戏可以魔方“幸运52”中的游戏环节进行。老师在纸上写了一个两位数,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这个数是多少,当然在菜的过程中,老师会给你一定的提示。请一名学生与教师一同做这个游戏。让学生弄清游戏的规则及方法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游戏。第五节 练习一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和写法,加深理解两个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15、教学重点:数的大小关系教学过程:一、数数、数的组成和写法(组织学生口答)(1)1层放10个桃子,2层放_个,放5层有_ 个。70个放_层,100个放_层。本题让学生弄清十进制计数法。(2)接着数。25,30,35, , , , 。64,62,60, , , , 。33,36,39, , , , 。本题让学生有规律地数数。(3)独立完成书本第1题。(4)我拨你写。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写、读,说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二、数的大小。1、指导第1题。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2、最多与最少。出示啄木鸟挂图,说说图意,再比较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并说说理由。3、小组合作学习
16、完成第3题。(1)学生自由选择。(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4、指导第题(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5、指导第题:拨一拨,比一比。6、指导第题(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单元学习内容:1、观察物体;2、桌子有多长;3、我又长高了;4、估一估量一量。单元教学目标: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2、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
17、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同意测量单位的必要性。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单元教学重点:测量物体的长度,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单元教学难点:测量方法和估测。单元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节 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教学难点:辨认物体。教学过程:一、出示玩具汽车,
18、学会观察物体。第一步: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第二步: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2、与同伴进行交流。第三步: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2)连
19、一连。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4、猜一猜。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第二节 桌子有多长教学内容:教科书P1415页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
20、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1、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三、实践操作
21、,巩固知识1、第1题:(1)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2)请学生进行测量;(3)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3、第3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2)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3)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四、课堂总结。第三节 我又长高了教学目标: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 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间的关系。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一、准备引入1、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说说课桌
22、、数学书、铅笔盒大约有多长。2、估计一下黑板大约有多长。3、说说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4、引出单位“米”。5、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二、米的实际意义1、设问:1米有多长呢?2、操作: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把尺子就是1米长。用它量讲桌,大约是1米。3、估一估:(1)1米长的物体有哪些?并让学生实际量一量。(2)量一量:1米到我身体的什么位置?(3)找一找:卷尺上的1米。三、米和厘米间的关系1、1米有多少厘米?2、看看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即1m=100cm。四、选择合适的单位(1)1米和1厘米相差很多,平时我们在使用时不能乱用,否则会出洋相。比如:一座房子高3厘米,小明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一级 下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1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