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六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全册.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圆柱的表面积课型尝试,自主学习年 级六年级主备人卢科社审核人学习内容教师提供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提供合适的引导,并提供计算技巧学生提供圆柱的结构特征知识,以及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知识学习目标以理解圆柱结构特种为基础将以往学习的平面图形知识为铺垫,结合问题实际,能熟练计算圆柱表面积重点难点运用圆柱的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总的实际问题,即对圆柱表面积共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学 习 过 程学 案导 案个案反思独立尝试一、再次复习巩固圆柱的结构:1、学生独立画出一个圆柱剖面图,并标出各部分名称,同时在小组内交流与展示2、各小组成员观察圆柱模型,再次巩固对圆柱的认识1、引导学生逐一解决问题2
2、、查看各小组的战士情况并及时辅导与评价合作探究1、同桌合作、将任意一长方形(正方形)纸卷成一圆柱形2、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 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3、测量有关数据,并记录下来4、计算其表面积5、代表展示自己整个活动过程、思路与活动结果1、指定三到四个代表展示2、鼓励与引导学生质疑 自我挑战一、基础知识挑战P6练一练二、拓展知识挑战P6试一试P1 3、4、P6 21、小组内互查互批,选出小组代表展示,及时归纳优缺点2、例举计算技巧与注意事项自我总结1、我学会了(可举例)2、我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及时突破预留作业课题圆柱的体积课型观察与探究尝试年 级六年级主备人卢科社审核人学习内容教师提供对
3、体积意义的理解与尝试探究中的适时引导,圆柱体积演示模型学生提供长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各小组展示一个圆柱的体积展示模型学习目标我们要理解圆柱体积计算的来由。并灵活应用解决问题且能熟练计算重点难点V圆柱=sh的来由与应用其解决问题X k B 1 . c o m在V=sh的基础上,能用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 习 过 程学 案导 案个案反思独立尝试一、 归纳已学习的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来由,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二、 我们如何计算一个圆柱的体积呢?说出你的设想,与同桌交流与探讨,并逐一分析,排除三、 计算体积的转化观察和理解1、各小组演示圆柱体积计算模型2、将发现的问题与涉及有关数据记录下来3、尝试运用数
4、据计算一下,再进行测量,进行验证4、各小组经过上例活动进行总结出自己对圆柱体积的理解与认识1、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查看各小组的学具准备情况2、善于发现设想有闪光点的同学,并及时评价3、引导学生演示,鼓励学生归纳发现的问题与突破口合作探究一、 各小组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活动成果与发现并未解决的问题二、 针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各小组均可质疑或说明自己赞同的理由三、 综合自己的活动实践,归纳知识V圆柱=底面积X高V=sh四、 计算与尝试1、结合对圆柱体积模型在活动中测出的有关数据,根据V=sh,计算一下其体积2、小组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甚至计算技巧与教师结合展开,质疑与赞同引导同学再次理解与认识圆柱体积
5、的意义与计算理论自我挑战一、基础知识挑战1、P9试一试1-2二、拓展知识挑战P10. 5 (尝试-观察-再修改)指名学生运用圆柱演示自我总结预留作业课题圆锥的体积课型实践与探究年 级六年级主备人卢科社审核人学习内容教师提供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各一个,适量的沙子,同时在时间与探究中适时指导与评价学生提供各小组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各一个,直尺、沙土适量,长度适量的结果学习目标我将与同学们一起探究的感受圆锥体积的来由,并能灵活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重点难点V=1/3sh的来由与应用V=1/3sh的来由基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及其探究过程学 习 过 程学 案导 案个案反思独立尝试一、学生了解本节的学
6、习任务。1、我们如何计算一个圆锥的体积2、说出你的设想,供大家解析3、结合圆柱体积的计算来由尝试找出突破口。能否用V=sh来计算呢?4、各小组验证我们的设想?1、明确学习任务,并提出任务主题2、结合学生的设想引导与启发3、查看与辅导各小组的验证情况合作探究(一)各小组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各小组代表展示,全班交流(二)全班学生再次观察教师的演示,加深理解(三)用自己的话归纳计算圆锥的体积方法,尺寸给大家,并补充完善:V=1/3 sh(四)各小组成员会作,依据归纳,测出自己小组的圆锥的有关数据,尝试计算1、各小组尺寸自己的计算方法与思路2、尺寸自己的计算技巧3、小组针对其他小组的
7、展示进行补充或赞同(五)学生依据以上探究,尝试解析问题:P12试一试(上黑板尺寸,其他学生评价)1、引导学生展示于质疑并演示2、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与质疑,适时引导3、对展示中的闪光点及时予于肯定评价自我挑战第12页“练一练”第1、3题。自我总结预留作业 课题圆柱与圆锥课型观察与探讨年 级六年级主备人卢科社审核人学习内容教师提供对圆柱与圆锥认识过程中的引导归纳和引导探究,并展示圆柱、圆锥的剖面图学生提供手机的圆柱与圆锥的模型,并在对其认识的过程中讨论、交流与总结学习目标认识圆柱与圆锥的高,同时对某些平面组合图形旋转所形成的立体图形进行分析判别,丰富其空间想象能力重点难点对圆柱与圆锥的结构特征有清晰
8、的认识,并能对某物体是否圆柱与圆锥进行分析判断学 习 过 程学 案导 案个案反思独立尝试一、 从生活实例中感受并归纳出“面的旋转”产生的结果二、 从分析内容中感受本节的学习内容,即认定学习内容与目标立体图形1、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进行尝试分析2、结合学生的分析结果揭示课题与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一、 针对“面的旋转”产生变形的图形,小组之间交流P2的想象结果二、 认识想象结果的名称圆柱,球,圆锥三、 结合上而交流初次感受共同明显特征,P2拢一拢进行巩固训练四、 侧重针对圆柱与圆锥进行分析认识1、小组之间出示圆柱与圆锥的模型2、小组之间各成员用自己的话归纳圆柱与圆锥特征。小组长负责对成员的归纳认识作业总结
9、。3、各小组选代表对自己小组的总结进行展示与交流4、再次深层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结构与各部分的名称(底面、侧面、高等)5、每人动手画一个圆柱与圆锥剖面图,并在小组间展示1、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2、产看各小组成员的归纳情况3、对小组成果展示及时提出质疑与引导,对其归纳进行规范4、展示出剖面图与学生共同分析人士5、选出优秀作品全组展示自我挑战一、例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与圆锥二、想一想、连一连、1、各小组成员间展示,教师查看其展示过程2、小组成员独立尝试后进行交流或探究各小组选代表全班展示自我总结1、我学会了2、发现的问题预留作业课题变化的量课型学案导学课年 级六年级主备人卢科社审核人学习内
10、容教师提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P18学生提供 学习目标1、完成学案并提出自己的问题。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并尝试举例说明。3、在具体的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学 习 过 程学 案导 案个案反思独立尝试1、问题1导入:P18第一题完成书上问题思考:小明从()到(),体重增长的最快?你是怎样知道的?2、问题2导入:P18第二题完成书上问题3、问题3导入:P18第三题完成书上问题布置课前预习自我挑战一、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
11、,把表填写完整时间(时)12345路程(千米)60120180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二、科学研究表明,男孩可能的最高身高与其父母的身高有如下关系:父母身高的和乘以1.08,再除以2,就是男孩可能的最高身高。如果用a,b分别表示父母的身高,用h表示男孩可能的最高身高,你能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三、看表填空。 啤酒生产情况记录表工作时间/时1234567工作总量/吨14284256708498上表中( )和( )在发生变化;( )随着( )的增加而增加;( ) 随着( )的减少而减少。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以后我会在_方面更加努力。预留作业新课标练
12、习册变化的量课题正比例课型学案导学课年 级六年级主备人卢科社审核人学习内容教师提供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P(1920)学生提供http:/www.xkb 学习目标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正比例。3、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教学难点: 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正比例学 习 过 程学 案导 案个案反思独立尝试一、书19页第一题图观察书上图,完成表格的填写二、书19页第二题图观察书上图,完成表格的填写三、写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1)速度 时间 路程(2)单价 数量 总价(3)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13、工作总量布置课前预习合作探究一、19页第一题: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变化有关联吗?有什么规律?第二题:正方形面积和边长的变化有关联吗?有什么规律?二、感知正比例关系20页第2题(1) 把表格填完整(2)用字母表示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3) 表中两个相关联的变量是( )和( ),其中路程随( )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 )保持不变,它就是( )三、进一步感知正比例关系20页第3题(1)把表填写完整(2)表中两个相关联的变量是( )和( ),其中钱数随( )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钱数与质量的( )不变四、展示以上内容五、通过比较,抽象概括引出正比例时间增加,所走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
14、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1) 应付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 )与( )的比值相同。那么( )和( )就是正比例关系(2)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六、思考:怎样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全班汇报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质疑,可以表示赞同,可以补充,对发言的同学作出评价自我挑战 课本P21想一想http:/www.xkb 自我检测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以后我会在_方面更加努力。预留作业P21练一练课题画一画课型学案导学课年 级六年级主备人张艳芳审核人杜秀玲 张海芳学习内容教师提供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P
15、22学生提供X k B 1 . c o m学习目标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 教学难点: 能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 习 过 程学 案导 案个案反思独立尝试预习课本P22布置预习任务合作探究活动一 、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书22页.完成表格填写.表中两个变量是什么关系?为什么?答:.观察方格图横轴表示( )纵轴表示( )说说图中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图中任意圈出一个点,它表示:想一想:表格中第一列中的两个0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答:.连接各点,你发现图像有什么特点呢?答:
16、.观察上图,先估计后填表提示:例如表中给出一个数是2.5,根据图像估计这个数的5倍是(),在图像中找到这个点,并用计算验证一下你的估计是否正确。活动二 、通过画一画,进一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书22页,试一试. 在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答:活动三、 进一步体会正比例的意义书23页第1题和第3题第1题方法指引:.根据表格数据,通过计算去判断.通过分析圆面积的字母公式进行判断第题回答下列问题()结论:理由:()先估计再计算完成填空知识点:易错点:活动四: 正比例的实际应用.完成书33页练习二第2题知识点:.完成书34页练习二第4题活动五 、挑战自我(会
17、做的同学请做)书23页第4题 二、本课知识整理知识点:易错点:一、教师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先完成的小组选择展示任务二交流、展示自我挑战课本P23第2题自我检测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以后我会在_方面更加努力。课题反比例课型学案导学课年 级六年级主备人张艳芳审核人杜秀玲 张海芳学习内容教师提供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P24学生提供学习目标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反比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教学难点: 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反比例学 习 过 程学 案导 案个案反思独立尝试一、判断下面哪些量是成正比例的量。1、
18、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2、工作效率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3、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二、预习课本P24内容我知道了:我的问题:布置预习任务合作探究活动一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书24页 观察情境图(一)并完成说一说.加法表中,和是()固定不变,一个()随另一个()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固定不变,一个()随另一个()变化而变化.比较发现加法表和乘法表有什么异同?答:活动二 、探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感知反比例关系24页第二题图.完成表格填写.你发现了什么?答:3.说说速度变化时,时间怎么变化活动三、探讨每杯果汁量与杯数之间的关系,再感知反比例
19、关系25页第三题图.完成表格填写.你发现了什么?答:3.说说速度变化时,时间怎么变化? 活动四: 比较概括,引出反比例.思考:以上两种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活动二的表格中,()不变,速度快的交通工具所需的时间(),速度慢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而且()和()的积一定,我们说()和()成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二本课知识整理知识点:反比例关系的特点:一、教师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先完成的小组选择展示任务二交流、展示先组内交流,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全班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自我挑战课本P26练一练课堂小测自
20、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以后我会在_方面更加努力。预留作业课本P33练习二第3题课题反比例课型学案导学课年 级六年级主备人审核人学习内容教师提供反比例的初步认识学生提供一年当中上课天数和休息天数之间的关系学习目标1.我学会了反比例的基本内涵。2.我能够运用反比例的相关知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比例内涵的理解教学难点:反比例知识在实际问题当中的灵活运用学 习 过 程学 案导 案情境导入1. 背诵质数和合数的定义。2. 写出下列合数的所有因数。 24 48 50通过复习旧知识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反比例的相关问题上来。合作探究1. 分别找到三个数字的各个因数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换零钱
21、如果把100元换成零钱,面值是10元的,要换10张,如果换成其他面值的,各换多少张?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让学生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完成这三个问题,并能的到最一般的结论。教师只要在关键时引导一下即可。面值1元5元10元20元50元张数10张 观察表格,同桌互相说一说,表中有哪两种量。一行一行地看,发现了什么?一列一列地看,有发现了什么?3、通过详细分析以上的情况,试着总结反比例的实质内涵。2. 在实际理解反比例定义的基础上试着总结它的一般概念。并能举出相应的例子。自我总结所学知识的内化过程合作考试1. 试着判断两个和为10的自然数之间的关系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并说明理由。2. 有600毫升的果汁
22、可以平均分为若干杯。请把下表填完整分的杯数杯65432每杯的果汁量ml100通过练习深化理解相关知识作业设计1. 用80的所有因数之间的关系解释说明反比例的内涵。(必做)2、四个人看一本神话故事。对与相关知识能做到活学活用小红小明小兰小刚每天看的页数101524看的天数1286 小兰每天看多少页?小刚看了几天?每天看的页数与看的天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2、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并与同伴交流。(选做)课后反思 课题比例尺课型学案导学课年 级六年级主备人郝玉光审核人杜秀玲 张海芳学习内容教师提供比例尺的初步认识学生提供如何做最简单的平面图。学习目标1.我学会了比例尺的基本内涵。2.我能够运用比
23、例尺的相关知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比例尺内涵的理解教学难点:比例尺知识在实际问题当中的灵活运用学 习 过 程学 案导 案情境导入1、填空 3米=( )厘米 5千米=( )米 8厘米=( )毫米 10千米=( )厘米 6分米=( )厘米 4000000厘米=( )千米2.画自己所在教室的平面图。1.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进入所学内容。2. 教师及时点出平面图的定义。合作探究1、 在交流平面图的基础上试着总结在作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2、 同学们之间自主找一副地图去印证在上一题中所得出的结论,并理解比例尺的定义。http:/www.xkb 3、小组交流合作,求出教材上笑笑家的总面积。让学生在自由自主的
24、环境中完成这三个问题,并能的到最一般的结论。教师只要在关键时引导一下即可。(比例尺的定义)自我总结所学知识的内化过程合作考试找一张中国地图,量一量,算一算。(1)量出石家庄到邯郸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再算一算它们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2)量出山海关到嘉峪关的距离是( )厘米,在算一下它们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看看够不够万里。通过练习深化理解相关知识作业设计1、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试着画一张复杂点的平面图。2.试着例举几种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与相关知识能做到活学活用课后反思课题第五单元 总复习 正比例和反比例课型学案导学课年 级6主备人王海燕审核人杜秀玲 张海彬学习内容教师提供1
25、、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理解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会利用比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学生提供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并能正确进行判断。2、我要了解比例尺,并会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难点: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 习 过 程学 案导 案个案反思独立尝试一、学生预习和自学的部分二、 揭示课题,认定目标(用生活中的实例揭示课题)(预设时间5-10分钟)一、自学例1:1、题目中哪个量是一定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2、把表中所对应的点描在方格纸上,在顺次连接起来。 3、根据图像估计大巴车到菏泽市的时间。二、自学例2
26、,完成问题:1、认真读题,明确题意,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2、独立解决。三、完成98页“课堂活动”四、练习二十第4题:1、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2、独立完成。3、小组合作交流。五、练习二十第5题:1、40的含义是什么?2、王大叔家千年的收入是单位“1”,还是去年的收入是单位“1”?3、是单位“1”是未知的,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4、独立完成。六、练习二十第12题:1、理解题意,说一说你从题目中获得了那些信息?2、题中那个量是已知的?3、放砖块数和方砖边长成比例吗?4、独立完成。合作探究一、 交流自学情况(体现对学和群学)二、 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建模(展示部分) (一、二部分预设时
27、间为10-20分钟)三、 分层练习,完善认知(看情况定,需要展示的要展示)四、 知识拓展(把学的知识应用与生活) (三、四部分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小组讨论:1、 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 举出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进行交流。w W w .x K b 1.c o M3分组展示交流结果。总重量/总份数=每袋面粉的重量,( )一定,( )和( )成正比例。分母分数值=分子,( )一定,( )和( )成反比例。小丽买一种笔记本,每本1.5元,可以买12本。如果用这些钱全部买另一种本,能买9本,每本( )元。题中(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是一定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成( )比例。
28、列出等式是( )。总价一定,( )和( )成反比例。自我挑战题量时间一般是5分钟左右,根据内容自定 因为mn=1.6,所以m和n成( )关系。x=5y,x和y成( )关系。1/a=b/7,a和b成( )关系。12/A=B,A和B成( )关系 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以后我会在_方面更加努力。X k B 1 . c o m预留作业可以体现必做题和选做题比的后项一定,比的前项和比值( )。植树的总棵数一定,平均每组植树的棵数和组数( )。)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全班人数一定,各组的人数和组数( )。一本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了的页数和没有看的页数( )。(6)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
29、离和比例尺( )。课题方程课型学案导学课年 级6主备人王海燕审核人杜秀玲 张海彬学习内容教师提供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方程的知识。学生提供学习目标1、我能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 2、我会用方程表达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3、我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重点难点1、我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2、我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难点:我能用方程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 习 过 程学 案导 案个案反思独立尝试一、学生预习和自学的部分三、 揭示课题,认定目标(用生活中的实例揭示课题)(预设时间5-10分钟)一、小组讨论:(1) 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 等式的
30、性质是什么?二、自学例1,完成下面问题:1、刘老师计划在北京游览4天,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他这次北京之行所需费用是( )元。 2、自己确定住宿及伙食标准,算出刘老师这次旅游一共需要( )元,尝试计算。三、学习例2,: X k B 1 . c o m(1)独立解答:3X+9X=7 2X-1.5=1.5(2)同桌说出解题过程。四、自学例3,完成问题: 1、认真读题,明确题意,说说从题中获取的信息? 2、说一说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3、独立用方程解决。 合作探究三、 交流自学情况(体现对学和群学)四、 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建模(展示部分) (一、二部分预设时间为10-20分钟)五、 分层练习,
31、完善认知(看情况定,需要展示的要展示)六、 知识拓展(把学的知识应用与生活) (三、四部分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小组讨论:怎样检验方程结果是否正确?用方程解应用题要注意什么?X X= 2X + = 70%X + 20%X = 3.6 X=2025% + 10X = X - 15%X = 68 XX121 5X3自我挑战题量时间一般是5分钟左右,根据内容自定 0.365- x = (x- 4.5) = 7 x- 25%x = 10 X25%X=90 x- 0.8x = 16+6 20 x 8.5= 1.5 x- x -4= 21 XX= 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以后我会在_方面更
32、加努力。预留作业可以体现必做题和选做题x0.375x= x+=4 XX12 5 X2.458新 -课-标- 第-一-网临漳教研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框架设计意图: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课题字母表示数课型学案导学课年 级6主备人王海燕审核人杜秀玲 张海彬学习内容教师提供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培养符号感。学生提供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的优越性。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美学习目标1、我能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2、我能用代数式表示数学规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
33、的过程。教学难点: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学 习 过 程学 案导 案个案反思独立尝试一、学生预习和自学的部分四、 揭示课题,认定目标(用生活中的实例揭示课题)(预设时间5-10分钟).回顾小学学过的字母表示运算规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2.回顾用字母表示的有关的公式. 面积公式:X|k |B| 1 . c|O |m 周长公式: 体积公式:3.试举含有未知数的简易方程。-4.回顾上一章提到的有关性质,是否可以用字母表示。合作探究五、 交流自学情况(体现对学和群学)六、 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建模(展示部分) (一、二部分预设时间为10-20分钟)七、 分层练习,完善认知(看情况定,需要展示的要展示)八、 知识拓展(把学的知识应用与生活) (三、四部分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1、问题 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注意: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时,计算的结果一般不写单位名称2、根据情境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请你尝试解决。第一关:轻松乐园!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ax= x7= b8= b1=2、请你当小法官,判断下列各式的简便写法是否正确。(1)a0.3写作a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13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