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
《北师大版小学五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五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1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1 课时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方法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情感目标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归类填表和在条形统计图上画出来。教学用具制作教材的复习题,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教学方法讲授法 练习法 尝试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探索研究点一名学生上来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其余的学生做在书上。(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2、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寒假里读课外书的数量情况。(1)小组合作,探索研究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2)学生实际操作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三、实践操作四、作业设计:2、数据的整理。(1)统计表。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2)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按照刚学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的方法进行,并填好书上的统计表。做练习一的第1题。做练习一的第3题。想:图中的每格代表几?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 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 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1、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按照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整理。 2、测量自己的身高厘米数和体重的千克数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板书设计: 数的收集和整理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2、数据的整理。(1)统计表。(2)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
4、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2 课时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分组整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情感目标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学重点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制作简单的统计表。教学用具放大例2的两张统计表。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引探教学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探索研究1我们复习一下已学过的简单数据整理和一些统计表的知识。2下面是某班数学兴趣小组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统计表。1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1)教师出示记录单, 回答问题:如何求出这组女同
5、学的平均身高?这组女同学的身高有什么特点?最高的女同学比最矮的女同学高多少厘米?如果这张表上的女同学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们身高的分布状况,怎么办?(3)分组整理的具体做法(对照着做):(4)看书回答问题:看教材第3页,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看教材第4页,“想一想”该怎么办?(说明记录单上的原始数据的重要性,不能随便丢掉)1课堂作业做练习一的第4、5题。 1、调查本班同学的体重,并将调查结果按分组的方法进行整理。2、根据收集的数据计算。男生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女生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全体同学的身高是多少?学生填写统计表1、独立思考2、小组讨论:怎样分组整理?说说你的设想。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分组整
6、理原始数据的方法三、课堂实践四、作业设计: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学生找出记录单中原始数据的范围)。130154厘米。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制成表。(按5 厘米一组可分为五组,再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统计表)统计各组中的数目,填写统计表(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让学生填好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分组整理和编制统计表的意义制作简单的统计表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分组整理1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2.、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制成表。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
7、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3 课时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复式统计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能力目标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情感目标通过教材中有说服力的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分栏的方法和步骤,看懂表头。教学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作用。教学用具放大的例3 统计表。教学方法尝试法 讨论法 引探教学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探索研究1出示。下面是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数学组:男生14人,女生8人。航模组:男生13人,女生4人。生物组:男生7人,女生1
8、2人。美术组:男生12人,女生12 人。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1小组合作讨论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1)每张统计表能反映出什么情况?(2)如果想了解或者比较各个小组的人数情况,用这四张统计表是否方便?有无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要反映两个方面的情况,一个是分组的情况,也就是分几个组;另一个是各组的人数情况,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分栏的方法和步骤,看懂表头。三、课堂实践四、课堂小结五、作业设计:(1)把这四张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要反映哪几个方面的情况?(2)怎样划分统计表的栏目才能反映出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呢?2小组合作实践做第9页的“做一
9、做”首先让学生口述怎样填写;再让学生独立去填;最后回答:从这张表中你能看到什么?今天学习的内容;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1、 做练习二的第1、3题。2、 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学生性别和合计;一般统计表的左上角一格(表头)用斜线分成三个部分:右上部分说明横栏的类别;左下部分说明竖栏的类别;中间部分说明右下方的空格是留着填写数据的。填好后回答:合编后的统计表有什么好外?使学生初步学会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作用。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复式统计表下面是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数学组:
10、男生14人,女生8人。航模组:男生13人,女生4人。生物组:男生7人,女生12人。美术组:男生12人,女生12 人。把它们合编成一个统计表。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4 课时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编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编制统计表的意义的认识。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编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编制统计表的意义的认识。情感目标进一步理解统计的内涵,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编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编制统计表的意义的认
11、识。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的内涵,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学用具小黑板统计表教学方法归纳法 讨论法 练习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数据的收集。二、复习数据的整理。回忆一下,数据的收集有几种情况,又有几种方法。讨论后归纳: 收集到的数据,要进行整理,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一般有确定范围、分组、分别统计(填表或画图)几步。 1、出示错例: 下面是五年级二班男同学体重记录单: 293426313730322840363027333237283529263430 二种情况:收集静止的数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数据。 方法:第一种情况可逐项数出;第二种情况可用画“正”字的方
12、法。 说说用画“正”字收集数据的方法。 写出要收集的数据的名称;随着数据每增加一,则写一笔;最后总计。使学生掌握编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编制统计表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理解统计的内涵,培养良好的习惯。三、作业设计:根据以上记录单制成下表: 体重(千克) 30以下 3034 3539 39以上 人数 7 8 4 1 上面的表对吗?问题在哪? 调查一项自己喜欢的项目,并把它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上面的表对吗?问题在哪? 如改成下表,对吗?谁能很快找出其错误? 体重(千克) 30以下 3034 3539 39以上 人数 9 7 4 1 使学生掌握编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编制统计表的意义
13、的认识。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种情况:收集静止的数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数据。 方法:第一种情况可逐项数出;第二种情况可用画“正”字的方法。 说说用画“正”字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5 课时课题认识稍复杂的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例1、例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情感目标通过参与,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学会较复杂的求平
14、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统计表求平均数。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方法归纳法 讨论法 尝试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探索研究显示第13页的复习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1)这题要求的是什么?(2)必须要知道什么?(3)怎样列式解答?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求平均数(板书课题)小组合作讨论:研究例1 。1、观察比较:例1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处与不同处?2、思考并回答:计算的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它有什么用?(1)这题求的是什么的平均数?(2)必须要知道什么?(3)你会解答这道题吗?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通过统计表求平均数。三、
15、课堂实践四、课堂小结五、课堂作业六、作业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例2。1、观察比较:例1与例2 的条件与问题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思考并解答:你能联系例1 的解题思路计算出这题的结果吗?做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1、练习三的第2题。练习三的第1、3、4题学生尝试做一做,再讲一讲是怎样做的,老师将学生说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使学生明白:条件与与问题不同,计算方法和步骤也就不同,最后集体订正。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通过参与,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板书设计: 认识稍复杂的的求平均数应用题例1 (28+33+
16、23)(10+11+9)=2.8(个)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8个。例2 (2.5123113.210)(121110) =95332.9(个)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9个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6 课时课题求平均数练习课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使学生深化对求平均数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能熟练地解答求平均数应用题,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情感目标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于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求稍复杂的平均数问题的方法。教
17、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解答求平均数问题。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方法归纳法 讨论法 尝试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复习二、练习口述解答下列各问题所必须的两个条件。(1)两块实验田,平均每公顷产粮多少千克?(2)两块实验田,平均每块田产粮多少千克?(3)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4)小平用一星期看完了一本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a页,后3天平均每天看b页,这星期他平均每天看多少页?比较(1)与(2),(3)与(4)。学生尝试做一做,再讲一讲是怎样做的,老师将学生说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复习求平均数问题的数量关系,为下面的练习做准备和铺垫。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于服
18、务于生活的思想教育三、课堂实践四、课堂小结五、课堂作业1、看统计表计算(投影出示下题)下面是王师傅开车从甲往乙3小时中行驶路程与节油情况统计表。2、比较练习:独立作业:完成练习三第5、710题填写完成这张统计表并回答下面问题:(1)哪1小时平均每千米节油量最高?(2)汽车3小时共行多少千米?一共节约用油多少升?(3)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的路程中平均每千米节油多少升?简要小结:3小时的总节油量3小时的总路程平均数结合统计表,分层练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问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清问题所对应的两个条件。板书设计: 求平均数练习课(1)宏光化肥厂生产一批化肥,前3天平
19、均每天生产化肥3.5吨,后4天共生产化肥16.8吨。这一周,这个化肥厂平均每天生产化肥多少吨?(2)宏光化肥厂生产一批化肥,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化肥3.5吨,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化肥4.2吨。这一周,这个化肥厂平均每天生产化肥多少吨?(3)宏光化肥厂在一周中平均每天生产化肥3.9吨,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化肥3.5吨,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化肥多少吨?教学反思:1、 教学的成败得失:2、 学生的信息反馈:3、 今后的教学建议: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心小心 月 日 (星期_ )总第 7 课时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清从原始数据的收集到整理到制定统计表和填写统计表的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小学 级数 下册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1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