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级语文全册教学设计.doc
《北师大版四级语文全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级语文全册教学设计.doc(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老师,您好!教材解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描写和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福.两条线索交错发展构成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主题.设计理念:学习本文,采用朗读的方法应为:个别读、小组读、悟读、感情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读的同时,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潜心会文的过程,应给足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阅读品味,领悟内
2、容,体验情感。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努力使课堂教学真实、朴实和扎实,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3、 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美好和教师工作的辛苦。教学难点: 理解部分句子的意思。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方法: 授课采用“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原理为主体,技能为主线,兼容沟通和形象要素,特点和理论体系,用可操作性的社会实践与案例加以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行
3、为 学生学习行为习 添补 自主学习一激趣揭题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1、初读感知,自主设疑。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互动学习二精讲释疑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幺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相机引导出诗朗诵。一、教师指导,提高朗读1、 分句训练。(1) 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幺。(2) 其它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3) 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4) 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5) 相机出示
4、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2、 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2、 小组合作,自由练读。(1) 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2) 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3) 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 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指名读; 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幺不同? 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延展学习三、强化重点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
5、“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1) 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2) 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3) 再读句子,抒发感情。板书设计:1、老师,您好!传授知识课后反思: 1、老师,您好!一、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诗歌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诗句意思。三、教学难点: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四、教学方法: 独立、合作、探究的教育方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添补 自主学习一激趣揭题补充资料,增强积累1、 调动学生
6、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2、 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1、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根据回答出示并齐读第一自然段,读诗,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互动学习二精讲释疑1、 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2、 各自起笔。3、 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4、 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诗文对照,自学课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2交流: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延展学习三、强化重点、总结全文、放胆质疑、拓展训练教师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赞美老师的诗歌,在
7、班级活动课上举行诗歌朗诵会,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情趣,进一步深化对老师的感激爱戴之情.课文结束后安排小练笔:老师,我想对你说.板书设计:1、老师,您好!传授知识春晖、朝霞崇高美好培养人才春蚕、甘露课后反思:2、愿人长久教材解析: 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又通情达理,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设计理念:“文包诗”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教材中较特殊的一篇课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一、 诗文对照,理解诗词意思 采用诗
8、文对照来进行教学,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对古诗理解的难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意。二、 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带动学生情感的发展。通过朗诵古诗和朗读课文,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进而达到感情上的共鸣。三、 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 学习本文,采用朗读的方法应为:个别读、小组读、悟读、感情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读的同时,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9、。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 通过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方法: 师生相互作用的方法,如班级讨论,小组讨论,小组设计法和同伴教学等 。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习 添补 自主学习一激趣揭题1、播放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全篇。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但愿人长久)1、初
10、读感知,自主设疑。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互动学习二精讲释疑1、师检查自读情况(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幺事?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延展学习三、强化重点1、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2、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并配乐朗诵诗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
11、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课后反思: 2、但愿人长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 通过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教学难点: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体会苏轼对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教学方法: 实践的学习方法,采取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添补 自主学习一激趣揭题1、 指名背诵2、 词人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3、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齐背各自读,并思考讨论.互动
12、学习二精讲释疑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幺?(师板书)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 师板书:心绪不宁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幺圆、这幺亮呢?.师板书:埋怨2细读
13、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师:“宽慰”是什幺意思?他为什幺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幺?(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师板书:宽慰()再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1)、自由轻声读课文() 师生一起背诵延展学习三、强化重点、总结全文、放胆质疑、说说本课表
14、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幺( )、这幺(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板书设计:2、但愿人长久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思念弟弟)(月圆人不圆)(共有一轮明月)课后反思:课题:3、古诗两首一、教材分析: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很多诗人写洞庭湖,都着眼于它波澜壮阔的气势,这首诗却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明白如话,却意味隽永。以语言轻俏,间境静美而著称。二、设计
15、理念: 着重体现“三实”。“三实”即真实、朴实、扎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目标锁定一个“实”字,遵循诗规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一步一趋地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生活。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不达意意的能力。(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3)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定写自然的情怀。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
16、思,感悟诗的意思。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添补自主学习1、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交流收集到的洞庭湖的资料,用一两句话概括你收集到的信息,先把你要说的资料在组内说一说。2、老师把收集到的资料变成成语送给大家。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一碧无垠、风月无边、云影波光、湖光山影、白帆点点、气象万千。3、这么美丽的洞庭湖,我们当然要去欣赏一下,引出诗题,板书诗题,解诗题。4、提问: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5、梳理问题,导出课标1、小组交流,关于洞庭湖的资料。2、读词,读词不达意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像洞庭湖的画面。3、小组讨论、诗题的含义。4、自主思考、举手回答。
17、5、练习朗读古诗。6、学生质疑。互动学习二、精讲释疑(一)再读古诗,感悟诗意。1、读古诗,结合字典的解释读正确古诗。和(h)声音相应;依照别人诗词题材来写诗,例:一唱一和。和(h)温和;协调;不分胜负;连词,例:和风细雨,和谐和棋,我和你。诗中应读第二声,意思为协调、和谐。2、二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1)出示读法。(2)指导理解诗意。第一句、第二句:说说意思,读了这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成语?第三句、第四句:说说意思,通过这两句诗,你读懂了什么?总结:八里洞庭如同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而那君山就恰如小巧的青色田螺。真是奇特的想象,精妙的比喻。(二)三读古诗,读出韵味。(1)我国的古诗具
18、有内在的音律美,一般来说,七言绝问读的时候是“前面四后三”停顿,我们试一试。(2)要想把古诗读得更具有韵味,要根据古诗的“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三)四读古诗,诗出意境。(1)洞庭山水色,岳阳天下楼,描写洞庭的文字举不胜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街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岳阳楼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赠章丞相 (2)读一读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新感受。 (3)同样是美,不同在哪里? 总结:作 总结:作者看的时间,地点不同,且是夜遥望。 (4)再品诗,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这个“遥”字。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思考:遥望是眺望还是俯视?明明洞庭湖八百里怎么会是个潭面呢? 是的,“会当凌绝顶
19、,一览众山小”。站在远处,高处看,再大的湖面也变成了潭,变成了镜,君山变成了田螺。引读 秋月当空,银光闪闪,水平如镜,这样淡雅静美的画面,让作者写下了如此诗句,引读(古诗,课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讯词:一唱一和(h)温和(h)和和风细雨,和谐和棋,我和你。3、理解“和”的各种不同解释。4、看老师给大家的注释,借助画面读。5、想到了成语:风平浪静、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宁静和谐、皓月当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境、水天一色。6、学生交流发言,说说后两句诗的含义。7、整体上说说诗的意思,要求用上前面学过的成语。8、按“前四后三”的停顿,读法,读出诗韵来。9、按“平长仄短”
20、的规律读古诗。10、再读古诗,理会不同的诗,不同的意境。11、体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诗的不同意境。12、思考并交流回答:“遥望”、“眺望”、“俯视”的不同。13、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古诗。延展学习三,强化重点 1、小结古诗内容 月明星稀的夜晚,漫步在洞庭湖边,那个柔合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苍翠的君山就像一个盛放在白银盆中的小青螺,这美丽的景色怎能不让人陶醉?2、请你做小诗人吟诵古诗来表达自己对美景的感受。3、请你自己编题练习。4、教师编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成语,结合画面和自己的想象,用通顺的语言写一写白天和月夜下的洞庭。1、交流信息,说出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版四级 语文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13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