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寄生虫病学.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寄生虫病学.ppt.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动物寄生虫病学,主讲教师 杨光友 古小彬,教材:杨光友 主编 动物寄生虫病学(3版)杨光友 副主编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程,主要参考书:1、汪明 主编兽医寄生虫学 2、李国清 主编兽医寄生虫学(双语版)3、朱兴全 主编小动物寄生虫病学 4、宋铭鑫 主编兽医寄生虫学,1、中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杂志 2、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3、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4、中国兽医杂志 5、中国兽医科技 6、中国兽医学报 7、畜牧兽医学报,主要参考杂志:,学时安排,计分方法,考试形式,第一章 总 论,绪 言 一、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定义、内容及任务 1.定义 动物寄生虫病学是研究寄生于动物的寄生虫及其所引起的疾病的一门学科
2、。2.内容 包括动物蠕虫病学、动物昆虫病学 和动物原虫病学,3.任务,学习和掌握动物寄生虫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正确认识寄生虫病的危害;开展调查研究,进行综合防治,保护动物不受寄生虫病的侵害从而保障养殖业的顺利发展;与卫生部门配合共同防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以保护人民健康。,二、动物寄生虫病与动物养殖业和人类健康的关系,1.寄生虫病对动物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猪蛔虫病、球虫病、羊胃肠道线虫 2.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日本血吸虫病、猪囊虫病、旋毛虫病和棘球蚴病(包虫病),血吸虫病患者,带绦虫病,弓形虫病引起流产及胎儿畸形,皮肤型黑热病,内脏型黑热病,第一节 寄生虫与宿主 一、寄
3、生现象,在自然界中,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很普遍,这种现象是生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称为共生。由于共生双方的关系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1.互利共生 双方互相依赖,彼此受益。如牛、羊瘤胃及马大肠内的纤毛虫。,2.共栖(又称片利共生)只有一方受益,但另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如齿龈内阿米巴。,3.寄生 一方受利,而另一方受害。得利者寄生物:动物(寄生虫)、植物受害者宿主:动物、植物,二、寄生虫与宿主类型,一个较小的动物暂时或永久生活在另一个较大动物的体内或体表,前者从后者获得营养,并给后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死亡,前者称为寄生虫,后者称为宿主。(一)寄生虫的类型 1.依寄生部位分
4、(1)内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寄生(2)外寄生虫:在宿主体表寄生,2.依在宿主体内外停留时间分(1)永久性寄生虫:终生离不开宿主(2)暂时性寄生虫:在宿主体上作短暂停留(3)定期性寄生虫:一生中只在一定发育阶段生活在宿主体上 如:牛皮蝇,牛皮蝇,蝇蛆,3.依宿主范围分(1)专性寄生虫(单宿主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特定的宿主。(2)多宿主寄生虫:一种寄生虫能寄生于多种宿主。,4.依适应程度分(1)固需寄生虫:完全依赖于寄生生活,而不能脱离宿主;(2)兼性寄生虫:自由生活与寄生生活均可;如:伤口蝇蛆,丽蝇,蝇蛆,(二)宿主的类型,1.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2.中
5、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日本血吸虫 人、兽(终末宿主)钉螺(中间宿主),3.第二中间宿主(补充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在幼虫前期的一个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为第一中间宿主,幼虫后期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第二中间宿主。如:华枝睾吸虫 汶沼螺(第一中间宿主)鱼类(第二中间宿主),华枝睾吸虫,汶沼螺(第一中间宿主),鱼类(第二中间宿主),4.保虫宿主,在多宿主寄生虫的宿主中,感染不普遍,感染虫数较少的宿主;在防治方面居于次要地位的宿主。如:肝片吸虫、日本血吸虫,5.贮藏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有时也可寄生在其它动物,但在其体内既不发育也不死亡,成为动物感染
6、的来源,这种动物称为寄生虫的贮藏宿主。蚯蚓 如:比翼线虫 虫卵(幼虫)-鸡,有些寄生虫在感染阶段侵入非专性宿主体内能进行一段时间的发育,但最后因条件不适而中途死亡。,6.通过宿主(绝路宿主),7.带虫宿主(带虫者)有寄生虫寄生但无临床症状的宿主。,8.媒介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低等动物,通常是指传播血液原虫的节肢动物。,三、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部过程,称为生活史。在寄生虫的生活史过程史中,可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形态特征,需要不同的生活条件。线虫:虫卵幼虫(L1-5)成虫 吸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虫卵,幼虫,幼虫,线虫发育史,终宿主,成虫,毛
7、蚴,胞蚴,囊蚴,尾蚴,鸡前殖吸虫生活史,(一)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致病机理),胃肠道内的寄生虫以宿主胃肠内的已消化和半消化的食物为营养;,四、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影响,1.夺取营养,血液中的寄生虫破坏红细胞并以血红蛋白为食物;,在组织内寄生的寄生虫以宿主的组织液以及被它们破坏的组织为食物。,如:绵羊夏伯特线虫,2、机械性损伤 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2.1 虫体以吸盘、吻突和口囊等特殊器官附着在胃、肠等脏器的粘膜上,造成局部损伤。,钩虫的钩齿,钩虫咬附于肠粘膜,肠壁出血,猪小肠上的棘头虫,猪棘头虫吻突,猪棘头虫吻突上的钩,前后盘吸虫的成虫用吸盘细分在瘤胃上皮细胞的组织切片,2.2 幼虫移行穿透各
8、组织时,损伤各组织脏器造成“虫道”,引起出血、炎症。,牛皮蝇蛆移行造成皮肤损伤,2.3 虫体在肠管、胆管、血管、气管及支气管等内聚集,引起堵塞,甚至破裂等后果。,2.4 某些寄生虫在宿主脏器内大量寄生或形成逐渐增大的包囊,刺激、压迫被寄生的脏器和周围组织,引起各种病变。,2.5 血液中的寄生虫破坏大量红细胞,引起贫血。,3.毒素作用,寄生虫生活期间排出的代谢产物和分泌物及虫体死亡崩解时释放出的体液对宿主产生毒害作用,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4.带入病原引起继发感染 蜱传血液原虫病;蚊传脑炎、疟疾;肺线虫可带入流感毒。,(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通过免疫反应来影响寄生虫,抑制虫体生长,降低繁殖力,
9、缩短生活周期,杀灭或阻止虫体附着,沉淀或中和其毒素。,第二节 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一、分类 界门纲目科属种,如:日本血吸虫分类地位:动物界、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分体科、分体属的日本血吸虫,学名:属名(名词、拉丁文)+种名(形容词或名词、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命名者的全姓或缩写(,)+定名年份 四川假隐弯吸虫 Pseudocryptotropa sichuanensis Yang et Zhang,1995(属名)(种名)(定名人)(定名时间),二、命名 双名制命名法,第三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三个)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动物,(一)传染源,传染源通常是指寄
10、生有某种寄生虫的患病动物、带虫宿主、保虫宿主以及某些贮藏宿主。病原体(虫体、虫卵、幼虫)通过这些宿主的粪、尿、痰、血液以及其他排泄物、分泌物不断排出体外,污染外界环境,然后经一定的途径转移给易感动物或中间宿主,从而引起其他宿主感染。,(二)传播途径,病原从感染源感染给易感动物所必须经过的途径。1.经口感染 寄生虫的虫卵、幼虫通过粪、尿等分泌物、排泄物排到外界,污染环境、饲料和饮水等,造成经口感染的机会。,2.经皮肤感染,(1)主动钻入宿主皮肤 钩虫、类圆线虫和日本血吸虫等,其感染性幼虫可直接钻进皮肤而侵入动物体内。,日本血吸虫尾蚴,钩虫丝状蚴,钩虫感染(农民赤脚下地劳动),钩虫感染(农民赤脚下
11、地劳动),(2)经节肢动物传播感染 丝虫、疟疾(蚊子)和双芽巴贝斯虫(蜱类)等,正在吸血的蚊子,蜱,3.接触感染,螨、蚤和虱等。,5.自身感染 猪肉绦虫、类圆线虫等,4.经胎盘感染 弓形体、犊新蛔虫和血吸虫等,(三)易感动物,1.每一种动物只对一定种类的寄生虫有易感性 蛔虫、球虫;马属动物对吸虫敏感性差。2.多种动物可对同一寄生虫都有易感性 肝片吸虫、日本血吸虫、弓形体(200种以上),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一)外界环境1、宿主方面(1)宿主营养状况(2)年龄、性别、品种(3)饲养管理 饲养方式、饲料种类和卫生状况等,2、外界因素(1)生物因素 中间宿主:种类、分布、密度、习性、寄生虫感
12、染状况等。,媒介:媒介生物性特征;寄生虫在媒介体内的 发育情况及媒介与宿主的接触机会。保虫宿主、带虫宿主及贮藏宿主:种类、生物学特征,感染情况及其与动物接触机会等。,(2)地理气候条件,主要是影响寄生虫的自由生活阶段(线虫幼虫、吸虫的毛蚴和尾蚴等)。影响因子有:1.温度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生存和发育。猪蛔虫卵:10以下停止发育;35发育不正常;40以上停止发育并死亡。,2.湿度,在一定湿度条件下才能生存、发育。肝片吸虫卵的生存要求在60%以上。3.光线 强烈阳光有致死作用;一定光照有利于虫卵发育;无光照条件下虫卵可停止发育。,4.水,水的PH值、含盐量、含氯量等均有影响。5.氧 虫卵发育要求一定
13、量的氧。6.土壤 湿润、疏松的土壤有利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发育。p1-1-7.jpg,(四)社会因素p1-2-1.jpg p1-2-2.jpg,卫生状况、生活习惯、肉检制度和动物调运等。,生猪皮和猪肉,肉品检疫,第四节 寄生虫的免疫学,一、寄生虫的抗原 寄生虫病的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寄生虫的抗原很复杂,它们的不同发育阶段既可有共同的抗原,也可有表现某一发育阶段的特异性抗原。(一)按寄生虫抗原的来源分 体抗原、分泌排泄抗原(ES抗原):分泌抗原、代谢抗原,(二)按寄生虫抗原的功能来分,1.功能性抗原 一种能刺激机体产生防御再感染的免疫力的抗原。这种抗原主要出现在活虫体生活的过程中,是其分泌
14、物和排泄物,并且往往出现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如:蛔虫在三期幼虫阶段出现;球虫出现在第二代裂殖生殖阶段。,2.非功能性抗原,刺激机体所产生的免疫力只能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出来,没有保护机体抵抗再感染的能力,这种抗原就称为非功能性抗原。如:虫体抗原。,二、寄生虫的免疫类型,(一)非特异性免疫 1.皮肤、粘膜和胎盘的天然屏障作用 2.补体系统的作用 3.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等,(二)特异性免疫,1.消除性免疫 动物感染某种寄生虫并获得对该寄生虫的免疫力以后,临床症状消失,虫体完全被清除,同时并对寄生虫再感染具有长期的特异性抵抗力。,2、带虫免疫,
15、寄生虫感染常常引起宿主对重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此时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并未完全被清除,而是维持在低水平。3、缺乏有效的获得性免疫 少数寄生虫感染宿主后,宿主缺乏有效的获得性免疫。,三、寄生虫的免疫逃避,寄生虫能在具有免疫力的宿主体内生存,甚至可以繁殖,不为宿主所消灭的现象。(一)抗原变异、隐蔽和脱落 1.抗原变异 2.分子模拟与伪装或隐蔽 3.表膜脱落与更新,(二)释放可溶性抗原(三)解剖位置的隔离 在组织、消化道或细胞内寄生,避开了宿主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四)抑制宿主的免疫,四、寄生虫致病性变态反应,宿主感染寄生虫以后所产生的免疫,一方面可以表现为对再感染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也可
16、由于发生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而产生免疫病理变化。(一)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型)主要见于蠕虫感染。血液内IgE水平增高,嗜酸性细胞增多是蠕虫感染的重要指征。,自愈现象,动物在感染某种寄生虫后,若再受到同种寄生虫的第二次感染,有时出现原有同种甚至不同种寄生虫,连同新感染的寄生虫一起排出体外。它是一种速发型过敏反应。如:捻转血矛线虫,(二)型变态反应(细胞毒型),IgG或IgM抗体与结合在细胞膜上的抗原(或半抗原)相互作用,在补体参与下导致宿主细胞溶解,造成组织损伤。如动物巴贝斯虫病中,临床上出现的高度贫血现象。,(三)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组织中
17、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血吸虫病引起的肾病,(四)细胞介导的型变态反应(迟发型),致敏的T-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时,立即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在局部组织内形成以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如:日本血吸虫虫卵引起的肉芽肿,五、寄生虫免疫的应用,1.免疫学诊断法 琼脂扩散试验、间接血凝试验(H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Dot-ELISA、单克隆抗体快速ELISA、斑点免疫金渗滤法等。2.疫苗 鸡球虫强(弱)毒苗、猪囊虫细胞苗及油乳剂苗、猪旋毛虫苗、包虫病基因工程苗等。,第五节 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一、寄生虫病的诊断(一)生前诊断 1.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临床症状的观察 3.病
18、原学检查,3.1 粪便检查 虫卵、幼虫和虫体 3.2 血液检查 3.3 排泄、分泌物的检查 3.4 其它器官组织的检查4.动物接种,5.诊断性驱虫,6.X光检查 7.免疫学诊断法 8.PCR诊断法(二)死后诊断 1.寄生虫学完全剖解法 2.各别器官的寄生虫学剖解法 3.个别寄生虫的采集法,二、防制措施,防治原则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一)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驱虫是其重要环节,驱虫可分为:治疗性驱虫、预防性驱虫(定期、长期)。,(二)切断传播途径 1.环境卫生与粪便管理 2.轮牧,3.草地除虫4.控制和杀灭中间宿主、保虫宿主、带虫者等。(三)保护易感动物,1.改变饲养方式及条件
19、,2.免疫预防 3.生物防治(四)兽医执法部门严格执行兽医法规,加强宣传教育。,补充:第六节 驱虫药物的选择与驱虫注意事项,一、驱虫药物的选择 1.安全 安全指数(中毒量/有效量)应大于3。2.广谱 对吸虫、绦虫、线虫及外寄生虫均有效。3.高效 对成虫、幼虫甚至虫卵都有驱杀作用,驱净率在80%以上。,4.适口性好 无异味,能溶于水,可混入饲料或饮水中,节约人力,提高工效。5.剂量小,投服方便。6.价廉,便于推广。7.无污染及无“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二、驱虫注意事项,驱虫前应作临床检查及寄生虫感染的检查,投药后应注意临床观察。1.大群驱虫之前,要先作小群驱虫试验,再推广 2.投药后应注意观察,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3.注意驱虫时的气候、气温变化 4.患病及体弱的动物、怀孕动物应免驱,缓驱或分次驱,5.注意不同动物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差异 6.要注意人体安全 7.用药量要准,并要防止病原播散,三、驱虫效果的考核,常采用虫卵减少率和虫卵消失率来判断驱虫效果。挑选自然感染的动物,用药后10-15d进行粪便检查。,采用麦氏计数法计算每克粪便中虫卵的数量(EPG)。,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11188.html